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形成与提升路径研究——基于创新网络演化的视角

書城自編碼: 350748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管理一般管理學
作者: 王昌林
國際書號(ISBN): 9787516420522
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7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NT$ 454.0
吕著中国通史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NT$ 286.0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NT$ 908.0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NT$ 301.0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NT$ 2030.0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NT$ 1010.0
汉匈战争全史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NT$ 454.0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NT$ 500.0

編輯推薦:
本书的主要创新和意义体现在以下三方面:*是将停留在概念探讨阶段的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研究,深化为具有理论架构、构成要素和测度体系的构念,为未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二是构建了创新网络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路径结构方程模型,从静态视角系统分析了创新网络对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影响作用与影响路径;第三是从动态演化视角深入刻画了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路径。通过基于知识流动的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创新网络交互作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深入刻画了创新网络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协同演进的过程,揭示了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时空演变规律和特征,对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路径做出了系统科学动态的全面阐释。
內容簡介:
本书首先提出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是一种多维度的综合能力,是企业对内外知识和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利用,在创新内外环境交互作用下进行适应性重构和不断演进的能力。然后从创新网络结构视角和关系视角分析了创新网络对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影响作用和路径,发现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三要素的逻辑驱动、内部知识和创新网络的交互作用共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重构与不断演进。*后,本书在理论和实证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企业与创新网络全面协同的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的策略,即创新网络协同策略、企业内部协同策略以及企业与创新网络协同策略。全书围绕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从理论到模型检验,还结合了大量的样本调查数据,专业性、科学性、创新性很高。代表了专业领域的较高科研水平,对企业管理实践也具有很好的指导性。
關於作者:
王昌林,男,1971年4月出生于四川宜宾,博士,现为重庆科技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1993年获重庆大学机械制造专业学士学位,1996年获重庆大学机电一体化专业硕士学位,2004年获重庆大学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学位。近十几年来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主要有技术经济与技术创新、服务经济与科学、人力资源管理等,目前已在《管理工程学报》、《中国软科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了40多篇论文,出版了《中国离岸服务外包比较优势演化与发展路径研究》等三部专著,主持了多项国级、省部级科学研究项目,科研成果获得了广泛好评。
目錄
目录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2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2.1 技术创新及技术创新能力
2.2 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及其构成
2.3 创新网络
3 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现状及其构成验证分析
3.1 基于投入与产出统计数据的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
3.2 基于调研访谈的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分析
3.3 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内涵构成的验证性分析
4 创新网络对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影响路径分析
4.1 创新网络、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创新绩效相关研究概述
4.2 创新网络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创新绩效研究假设及其模型构建
4.3 变量测量
4.4 数据收集
4.5 量表信度与效度分析
4.6 创新网络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实证分析
4.7 假设支持情况讨论
4.8 高新技术行业与传统制造行业的实证分析
4.9 模型分析小结
5 创新网络与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协同演进分析
5.1 创新网络与技术创新能力协同演进研究概述
5.2 系统动力学分析方法及其在创新能力相关领域的运用
5.3 创新网络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协同演进的因果关系分析
5.4 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5.5 模型仿真结果及分析
5.6 创新网络演化与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路径分析
5.7 研究小结
6 基于创新网络协同的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策略
6.1 协同创新理论与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策略思路
6.2 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的创新网络协同策略
6.3 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的企业内部协同策略
6.4 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的企业与创新网络协同策略
6.5 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策略的协同实施
6.6 研究小结
7 本书的结论及建议
7.1 本书的主要结论
7.2 本书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7.3 本书的局限与进一步研究展望
附录
附录 1:调查问卷
附录 2: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主管部门的访谈提纲
內容試閱
我国经济正处在从以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转变的关键时期,因而技术创新是当前以及未来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研究 的焦点问题。当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已经进入厚积薄发的新阶段,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6 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 10944.7 亿元,2017 年投入 12013 亿元,企业研发投入经费占主营收入的比例,研发人员数量、新产品开发费用、具有研发活动的企业比重都比 2004 年及 2009 年有了长足的进步。从数量上看,我国企业已经成为技术研发投入、执行的主体,而且在研发投入、研发人员、专利数等总体数量方面位居世界前列,但我国企业在平均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强度和结构、高水平技术创新成果创造、吸引高层次人才、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等质量指标上与发达国家和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为薄弱。例如,我国研发投入强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2017 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从 2015 年的 2.067% 提升到 2.13%,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 2.5%~4.0% 的水平。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企业越来越明显地嵌入一个巨大的社会网络中,不同企业在业务上高度渗透和互补,网络化成为企业创新和成长的重要方式。因此,当前企业技术创新具有复杂化和网络化的特征:一方面,知识经济时代的新产品创造或工艺改进要求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很多创新往往出现在知识交叉、综合的领域,同时知识分工越来越细,参与创新的企业不可能具备全部必要知识,因此需要寻求外部合适的知识;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本身也趋于复杂化,企业等创新个体吸收、消化、运用知识的水平无法跟上知识更新的速度,作为一种适应性主体,企业技术创新范式逐渐向网络化、开放式演变。但是当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我国企业发展升级的关键性因素,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认知层面对技术创新能力缺乏全面、准确、动态的界定;二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结构现状和环境需求不匹配。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由于企业技术创新越来越复杂化和网络化,企业的稳定创新绩效依赖于对外部创新网络的学习或对创新机会的识别与利用,因此企业需要利用现有结构、资源和能力,重构技术创新能力,以适应当前的动态创新网络环境。我国企业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网络化、知识化的趋势下,该如何发展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走出粗放发展模式,通过形成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嵌入全球创新网络中,以实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快速响应市场个性化需求进而赢得竞争,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首先,在当前动态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当前环境适应性重构的发展趋势,要求我们对技术创新能力进行重新界定,而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正是为适应这一变化趋势而提出的,是对传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内涵和构成基础的继承与发展。在综合已有技术创新能力观、知识观、企业能力观、资源观、知识基础观、吸收能力观和动态能力观等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技术创新过程模式的特征以及已有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研究成果,本书认为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是一种多维度的综合能力,是企业对内外知识和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利用,在创新内外环境的交互作用下进行适应性重构、不断演进的能力。有明确的流程或者管理支持其演进,发挥作用的过程是改变组织现有知识资源结构的过程。这一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内涵界定从单一维度到复合维度,从静态到动态演变,体现出技术创新能力概念内涵的发展是同技术创新内外环境的变化协同演进的。在当前复杂化和网络化的创新环境下,技术创新能力向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发展和演化。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是在企业创新内外环境的交互作用下进行适应性重构和不断演进的能力,是一种多维度的综合能力。在广泛的文献研究、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书提出了相关理论假设: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由网络能力、动态能力和原创能力三要素构成,三要素之间的逻辑驱动关系促进了环境适应重构及不断演进。本书在研究大量文献和访谈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有关构念,以此构建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测量模型。根据技术创新动态能力调查问卷的相关数据,利用 SPSS 23.0 和 AMOS 22.0 进行小样本探索性因子分析(EFA)和大样本验证性因子分析(CFA),探究了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构成维度及与各维度的关系,实证分析验证了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是由网络能力、动态能力和原创能力三个要素构成,其体系构建正确合理。

其次,本书从创新网络结构视角和关系视角分析了创新网络对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影响作用和路径。网络结构视角主要通过考察网络中心性、网络规模、网络异质性来探讨创新网络结构的变动是否会对企业技术创新知识和资源的搜寻整合以及创新投入产出等产生影响。网络关系视角主要通过考察网络关系强度和网络关系质量来探讨创新网络关系的变动是否会对企业技术创新知识和资源的搜寻整合以及创新投入产出等产生影响。本书以 412 家企业以及分组 (行业板块)企业为样本,在对技术创新动态能力进行理论构建,及创新网络对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三维度的影响作用进行理论分析基础上,通过建立创新网络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路径结构方程模型,并利用AMOS 22.0 绘制创新网络对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影响作用的模型路径图,实证分析验证了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构成三维度之间的路径关系及其演化路径,证明了创新投入、网络构建利用、内外资源整合的顺序依赖关系。

再次,本书通过理论分析认为,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是内外知识交互作用的过程,而在知识创造和外部知识内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三要素,通过三大要素的逻辑驱动以及内部知识和创新网络的交互作用,才能实现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重构与不断演进。因此,本书通过建立基于知识流动的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创新网络交互作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创新网络以及创新绩效之间的动态演化规律进行仿真分析。模型分析深入刻画了创新网络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协同演进的动态过程,揭示了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时空演变规律和特征,对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路径做出了系统、科学、动态的全面阐释。模型仿真分析的结果表明,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和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创新网络协同演进的过程,其具体作用路径为: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创新网络构建与协调(创新投入)创新网络外部知识内化内外知识整合与创造创新绩效技术创新动态能力,这也表现出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创新网络相互驱动的逻辑关系。

最后,本书在理论和实证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企业与创新网络全面协同的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的策略设计,策略内容分为创新网络协同策略、企业内部协同策略以及企业与创新网络协同策略三部分。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是企业内部协同和外部协同以及内外部因素相互协同等全面协同的结果,基于企业创新网络与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协同演进提出的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策略具有系统性。

本书的主要创新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将停留在概念探讨阶段的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研究,深化为具有理论架构、构成要素和测度体系的构念,为未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二是构建了创新网络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路径结构方程模型,从静态视角系统分析了创新网络对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影响作用与影响路径;第三是从动态演化视角深入刻画了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路径。通过基于知识流动的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创新网络交互作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深入刻画了创新网络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协同演进的过程,揭示了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时空演变规律和特征,对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提升路径做出了系统科学动态的全面阐释。

本书根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基于创新网络演化的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形成与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5XGL003)的研究成果修订而来。研究过程中我们对重庆、深圳、成都、武汉和南京等经济较发达城市的相关企业、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负责人进行了实地访谈,感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无线研发中心技术总监向际鹰、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无线研发中心院长助理华国红、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管理处李俊处长、重庆科学技术委员会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处龚睿新、深圳软件行业协会郑艺、重庆科技学院科研处和工商管理学院相关领导和老师,以及重庆软件行业协会、深圳电子行业协会、成都电子行业协会、深圳科学技术协会、湖北省汽车行业协会、中国光谷激光行业协会(武汉)、重庆市半导体行业协会等个人和机构为本书提供的支持和帮助,感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长安汽车股份公司、重庆声光电有限公司、西麦克科技有限公司、慈溪德森机械有限公司、重庆克诺尔卡福商用车系统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接待和帮助。这些专业人士、机构和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和信息,使我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大开眼界。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