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1.一首《义勇军进行曲》,唱出个体愤懑背后的苦难
当世界成为浸染鲜血的屠宰场,战争背景下的个人,尤其是年轻人,是多么无辜无助。
2.第二届*文学奖得主、《奥利芙基特里奇》《遥望》译者张芸又一佳译,忠实还原原著节奏与风格,通俗流畅,代入感强。
3.《卫报》年度图书,Goodreads、亚马逊热门高分作品,同名改编电影入围多项*影片。
|
內容簡介: |
《愤怒》是菲利普罗斯的第29部作品,《卫报》年度图书。出版前5个月,电影版权即已卖出,*后由李安《冰风暴》编剧、《断背山》制作人詹姆斯夏慕斯执导,入围包括柏林国际电影节、IndieWire影评人奖在内多家权威影评机构的*影片。
小说以朝鲜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俄亥俄州北部温士堡学院里,一群青春躁动大学生们的叛逆挣扎。主人公是出身犹太家庭的青年马库斯,在亲人、信仰、爱情、世俗规则中寻求对身份的突破和精神自由,上下求索过程中与周遭环境产生对立,被动忍耐、愤怒抗争无果后,最终迎来悲惨结局。小说节奏流畅,对年轻人的青春躁动、偏执和苦苦求索刻画得尤为到位。
|
關於作者: |
菲利普罗斯(1933-2018)
美国小说家,出生于新泽西州纽瓦克市。1959年凭借处女作《再见,哥伦布》受到瞩目,此后笔耕不辍,获奖无数,赢得国内外的高度认可。2012年宣布封笔,一生共创作29部小说,代表作有《波特诺伊的怨诉》《鬼作家》《萨巴斯剧院》《美国牧歌》《人性的污秽》等。
|
目錄:
|
在吗啡作用下 1
脱离苦难 171
历史注解 177
|
內容試閱:
|
致谢
书中出现的中国国歌,是一九三一年日本侵略中国后、由田汉和聂耳创作的一首歌曲,采用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译本;这首歌现存还有其他译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经由那些与中国一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盟友之口,这首歌在全世界得到传唱。一九四九年,它被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本书一〇一至一〇三页上,马库斯梅斯纳的大量对白,基本一字不差来自伯特兰罗素一九二七年三月六日在伦敦巴特西市政厅发表的演讲《为什么我不是基督徒》(一九五七年),这篇演讲被收入保罗爱德华兹编辑、西蒙与舒斯特公司出版的同名评论集,集中文章大多关涉宗教主题。
一六七至一六八页上的引文,摘自塞缪尔埃利奥特莫里森和亨利斯蒂尔康马杰合著的《美利坚共和国的成长》(第五版,牛津大学出版社,一九六二年)第十九章。
引言:
奥拉夫(用曾经有形的膝盖跪着)
几乎一刻不停地重复道
有些屎,我是不会吃的
──E.E.卡明斯,《我为快乐高大的奥拉夫歌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