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NT$
152.0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NT$
857.0
《
权力与相互依赖(第四版)(中译本修订版)
》
售價:NT$
658.0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NT$
301.0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NT$
398.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NT$
762.0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NT$
352.0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NT$
454.0
|
編輯推薦: |
读懂中国高铁、核电、半导体显示器、 数控机床、大飞机、汽车、柴油发动机、通信标准、VCDDVD等行业的发展之谜 面对美国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和打压,更凸显两书的价值 两部高水平理论分析、鲜活案例、炽热激情三者合一的著作 讲述中国工业鲜为人知的历史 理解中国工业发展和企业成长绕不过去的著作 企业主管、官员、研发人员和工程师、学者了解或从事自主创新的必备
|
內容簡介: |
《新火》简介:
本书是《走向自主创新》一书的续集,它收录了关于中国高铁、核电、液晶面板、数控机床的4篇调研报告和1篇关于产品开发平台的理论文章。这些研究表明,自主创新不仅在中国工业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而且是中国企业和工业获得竞争优势和实现技术突破的*途径。
本书的工业研究以实地调研和访谈为基础,结合国际主流创新理论,再现了中国工业发展中鲜为人知的历史,探寻中国工业技术进步之源。本书的主题是:技术只能自己干。书中提出,中国工业要想创新就必须自己掌握技术,而要掌握技术就必须进行和坚持自主的技术研发。书中论证了政府产业政策的发力点应是鼓励、鞭策、支持中国竞争性企业的能力成长,并提出自主创新是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根本动力。
本书进一步澄清了国内外有关 自主创新问题的争论,比如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的关系是什么,强调自主创新会不会导致闭关自守,自主创新在技术落后的条件下是否可行,等等。
本书观点鲜明,逻辑严谨,文风简洁,破立结合,既充满激情又不失理性。书中的部分内容发表后,曾在国内研究界、相关行业、决策层引发强烈反响和关注。《新火》简介:
本书是《走向自主创新》一书的续集,它收录了关于中国高铁、核电、液晶面板、数控机床的4篇调研报告和1篇关于产品开发平台的理论文章。这些研究表明,自主创新不仅在中国工业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而且是中国企业和工业获得竞争优势和实现技术突破的*途径。
本书的工业研究以实地调研和访谈为基础,结合国际主流创新理论,再现了中国工业发展中鲜为人知的历史,探寻中国工业技术进步之源。本书的主题是:技术只能自己干。书中提出,中国工业要想创新就必须自己掌握技术,而要掌握技术就必须进行和坚持自主的技术研发。书中论证了政府产业政策的发力点应是鼓励、鞭策、支持中国竞争性企业的能力成长,并提出自主创新是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根本动力。
本书进一步澄清了国内外有关 自主创新问题的争论,比如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的关系是什么,强调自主创新会不会导致闭关自守,自主创新在技术落后的条件下是否可行,等等。
本书观点鲜明,逻辑严谨,文风简洁,破立结合,既充满激情又不失理性。书中的部分内容发表后,曾在国内研究界、相关行业、决策层引发强烈反响和关注。
《走向自主创新:寻求中国力量的源泉》简介:
本书收录了作者于20032006年完成的五篇调研报告,涉及汽车、大飞机、柴油发动机、通信标准、VCDDVD五个工业领域。书中记录了中国工业在一个特定发展阶段走向自主创新的轨迹,以及围绕着这个转变所发生的政策辩论。
作者以有关创新的国际主流理论为框架并以中国的实践为经验证据,有力论证了在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工业为什么一定要自主创新以及如何自主创新。作者提出,对于赶超国家的技术学习和能力发展,企业层次上的战略远见和国家层次上的政治决心具有决定性作用。
书中的报告发表后曾在国内研究界、业界、广大读者中引发强烈反响,并对公共政策制定产生较大影响,为中国已经取得共识的自主创新之路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实证案例。
本书于2006年初版,距今已过去十几年的时间,但本书书名所体现的主题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够反映中国的发展所必须坚持的方向走向自主创新。也正是因为这个主题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所以本书的再版可以使民族的记忆历久弥新,并时时提醒我们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正确的。
|
關於作者: |
路风,50后,北京人,现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1982年本科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政治系;19911998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留学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821991年,曾先后在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国家经济委员会和国家计划委员会工作。1999年到清华大学执教,2003年调到北京大学并工作至今。
路风教授长期关注中国的技术进步、工业发展及其政策问题,始终坚持为自主创新张目,为本土工业执言。他对汽车、大飞机、通信标准、核电、高铁、液晶面板、数控机床等产业的一系列研究产生了相当大的社会影响。
2006年首次出版、2019年再版的《走向自主创新》一书滋养了国内一代创新研究后学;2012年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上的《双顺差、能力缺口与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宏观和微观视野》(与余永定一同撰写)于2014年荣获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16年出版的《光变》于2018年获评 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