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邻避设施选址问题在不同经济结构、不同社会背景和不同政治体制的国家中普遍存在。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面临的选址问题尤为严峻。邻避设施选址问题的本质是不确定性和利益多元化,对选址决策模式提出了挑战。本研究试图回答影响公众反对态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特别是哪些因素是与决策模式的特征相联系的,从而为改进决策模式提供参考。
本研究运用现代风险治理理论,以公众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性地考量公众看待选址风险、收益、公平性等问题的态度,通过*手调查数据对影响公众态度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重点关注现有决策模式对公众态度和行为的影响。研究内容包括:(1)邻避设施选址的政策困境及现有决策模式的梳理和评价;(2)构建邻避设施选址问题的理论分析框架;(3)邻避设施选址的社会风险根源的实证分析;(4)选址决策模式与社会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5)改进选址决策模式的政策建议。
研究结果显示,对公众态度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是风险感知、程序公正以及公众所感知到的个人收益,其中风险感知的影响*为强烈。程序公正虽然对公众态度的直接影响较小,但是同时影响风险感知和公众信任两个中介变量,从而对公众态度产生间接影响。当前实现程序公正的迫切要求是征求公众意见和加强信息公开。*后基于风险治理理论构建了缓解选址冲突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选址决策模型。
|
關於作者: |
刘冰,女,博士,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风险与社会治理。先后在武汉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在浙江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曾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清华大学中国应急管理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国际风险治理理事会中国中心(IRGC-China center)非常驻研究员,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