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对话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馆长
》
售價:NT$
995.0
《
揭秘立体翻翻书--我们的国宝
》
售價:NT$
490.0
《
清代贡院史
》
售價:NT$
800.0
《
光焰摇曳——变革与守望的梁启超
》
售價:NT$
440.0
《
发展与制约:明清江南生产力研究(壹卷李伯重文集:江南水乡,经济兴衰,一本书带你穿越历史的迷雾)
》
售價:NT$
480.0
《
走进史学(壹卷李伯重文集:李伯重先生的学术印记与时代见证)
》
售價:NT$
360.0
《
故宫书画集(精编盒装)版传统文化收藏鉴赏艺术书法人物花鸟扇面雕刻探秘故宫书画简体中文注释解析
》
售價:NT$
1490.0
《
《往事和近事(增订本)》(著名学者葛剑雄教授代表作,新增修订、全新推出。跨越三十多年的写作,多角度讲述中华文明)
》
售價:NT$
349.0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内涵、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全书共9章,内容包括绪论、机械系统分析、执行装置及伺服电动机、机电一体化常用电路及应用、计算机控制系统与接口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检测技术特点及应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以及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实例。
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际应用,条例清晰、图文并茂,引入了当前较先进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及设计实例。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职工大学、成人教育院校、电视大学以及其他相同层次院校机电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教师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
目錄:
|
第1章绪论1
1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产生1
1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要素及相关技术3
13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类型6
14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要求10
15机电一体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11
复习思考题12
第2章机械系统分析13
21机械系统概述13
22机械传动装置14
23导向装置26
复习思考题31
第3章执行装置及伺服电动机32
31常用执行装置及分析32
32执行装置设计42
33伺服电动机51
复习思考题58
第4章机电一体化常用电路及应用59
41模拟电路及应用59
42数字电路及应用67
43集成电路及应用71
44抗干扰技术81
复习思考题84
第5章计算机控制系统与接口技术85
51概述85
52单片机硬件结构特点及应用88
53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96
复习思考题104
第6章机电一体化系统检测技术特点及应用105
61传感器的分类与特性105
62常用传感器111
63传感器检测系统设计方法115
64传感器与计算机接口117
65检测技术的应用128
复习思考题134
第7章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分析与设计135
71各单元部件特性分析135
72机电有机结合的稳态分析148
73机电有机结合的动态分析157
74系统的可靠性及安全技术166
75机械结构弹性变形和传动间隙对系统性能的影响172
复习思考题174
第8章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175
81CNC机床175
82工业机器人178
83模糊智能点钞机183
84汽车的机电一体化185
853D打印机192
86自动售货机194
87视觉传感变量喷药系统195
88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196
89无人机198
复习思考题202
第9章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实例203
91轿车车身冲压机器人生产线设计203
92XY数控工作台机电系统设计208
参考文献215
|
內容試閱:
|
机电一体化是一门多学科融合构成的交叉学科,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机械加工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伺服传动技术等。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得越来越快,也越来越深入,因此带来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飞速发展。
本书以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考虑了学生应当具备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的要求,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本着“以机为主,以电为用”的原则对机电一体化系统进行介绍。
本次修订主要做了如下工作:规范性方面,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全面更新了本书涉及的标准内容;内容方面,与时俱进,适当补充了当前较先进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及设计实例;逻辑方面,重新梳理了内容架构,保证基础理论以应用为前提,案例实用且具有代表性。
全书共9章,内容包括绪论、机械系统分析、执行装置及伺服电动机、机电一体化常用电路及应用、计算机控制系统与接口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检测技术特点及应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以及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实例。
本书由佳木斯大学葛宜元、蚌埠学院魏天路担任主编,由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倪依纯、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曹菁担任副主编,渤海船舶职业学院韩红、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周慎、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熊利军、天津理工大学王桂莲参与编写。
第1章、第6章61~63、第9章由魏天路编写,第2章由韩红编写,第3章、第5章、第8章由葛宜元编写,第4章由倪依纯编写,第6章64~65由曹菁、王桂莲编写,第7章由周慎、熊利军编写,全书由葛宜元、魏天路统稿。本书由佳木斯大学黄丙申教授主审。
由于编者水平和经验有限,书中难免有错误和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