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面部填充术
》
售價:NT$
990.0
《
尼泊尔史:王权与变革
》
售價:NT$
430.0
《
战争事典085:德国人眼中的欧战胜利日:纳粹德国的最终失败
》
售價:NT$
499.0
《
步履匆匆:陈思和讲当代人文(杰出学者陈思和的人文之思、情怀之笔!)
》
售價:NT$
299.0
《
宋朝三百年
》
售價:NT$
790.0
《
礼制考古经典选读
》
售價:NT$
1340.0
《
MATLAB实用教程(第六版)
》
售價:NT$
695.0
《
中国思想的再发现(壹卷:近观系列,沟口雄三教授以其精湛的学术洞察力,旨在呈现一个全面而立体的中国思想图景)
》
售價:NT$
325.0
|
編輯推薦: |
从文学作品切入进行专业研究是规划行业教学的首创和探索。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名著中用规划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城乡建设与规划历程,解读城乡空间规划与管理的相关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关于城市规划的理性思考和价值判断。城市规划管理是一门基于制度和责任的学科,社会责任感是城市规划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用专业知识解读文学作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本情怀。
|
關於作者: |
郐艳丽,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教授级高级规划师,理学博士,长期从事城乡规划教学和研究,发表50余篇文章,出版《乡村管理走向乡村治理》《中国城乡规划违法违规研究》《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原理》《城市总体规划原理》《中国城市规划管理制度研究》10余部教材、专著和作品集。
|
目錄:
|
目录
一、城市蝉变从《伦敦的崛起》看城市发展关键郐艳丽00
二、人民城市从《都市风流》看天津建设发展姜雨晴0
三、企业社会从《抉择》看宿舍劳动体制柯旭灿0
四、城有所居从《长恨歌》看上海百年弄堂姚晓惠0
五、沪上风云从《长恨歌》看上海城市变迁段伊盈0
六、杭茶飘香从《茶人三部曲》看特色产业发展于佳昕0
七、功能植入从《野葫芦引》看社会空间变革张佳蕾0
八、无路可行从《古船》看乡村苦难嬗变孙凤琪0
九、章台夜问从《红高粱家族》看国人乡土情怀周宁
十、内心荒芜从《望春风》看乡土中国流变刘朗杰
十一、上海记忆从《繁花》看居住空间演变彭楠珺
十二、藕断丝连从《繁花》看城市空间演变胡士佳
十三、惊涛骇浪从《北上》看运河城市变迁宋子元
十四、花开花落从《城南旧事》看北京胡同发展韩秀梅
十五、但恨来迟从《大江东去》看乡村转型发展王邦屿
十六、城市游荡从《烦躁不安》看流动人口问题陈峥瑞
十七、公共空间从《风声鹤唳》看乡村庙宇演进陈思瑶
十八、英雄本色从《亮剑》看时代城市记忆党雨宁
十九、乱世风骨从《乔家大院》看清末晋商兴衰王丹宇
二十、匠作人家从《全家福》看北京旧城保护林雨
二十一、山河依旧从《清明上河图密码》看汴梁城市空间周硕
二十二、别样记忆从《呼兰河传》看水城空间互动朱蕙桢
二十三、哭泣东北从《生死场》看日伪东北乡村李奕佳
二十四、斜阳却照从《陌上》看乡村发展变迁张馨方
二十五、青藏高原从《太阳部落》看藏区土地制度王崇运
二十六、烽火连城从《灿烂千阳》看战乱中喀布尔陈华普
二十七、外眼管窥从《江城》看涪陵产业发展况仁豪
二十八、零度记忆从《局外人》看城市社会治理何林冰
二十九、人生沉浮从《米格尔街》看社会阶层流动林筑
|
內容試閱:
|
为应对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城市规划转型的需要,中国人民大学于2006年12月在公共管理学院设立了城市规划与管理系。2011年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组织的学科调整中,我校以本系为依托,在公共管理学和社会学两个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了城乡发展与规划交叉学科。根据城市管理前沿的需要,充分发挥中国人民大学学科优势,目前已经形成与工学互补的城市管理本科教学体系。城市总体规划原理为专业基础课,是2008年本人开始教授的课程,设在本科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掌握大部分专业知识和分析方法。传统院校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一般采用大作业的形式,需要较强的动手能力,但本系学生恰恰在于动手能力差别较大,优势是知识结构好,综合分析能力强。为探索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研究城乡问题,领会城市规划的专业基本知识,规避弱点,发挥专长,采用另类的作业形式:从名著中用规划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城乡规划与建设历程,解读城乡空间规划与社会管理的相关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理性思考和价值判断。《从感性走向理性城乡规划空间与管理视角下的文学作品解读》作品集第一部于2015年出版,本作品集是第五部,收集了2016级城市管理专业本科生专业基础课及其他学院部分选修城市总体规划原理课程的作业,既有本人的教学感悟,也有学生的认真思考。解读文学作品,摆脱了原有的枯燥乏味的数据和乏善可陈的文字,而站在一个全新的视角上、用全新的方式来品读城市和乡村,是规划行业教学的首创和探索。文学赋予沉重的生活以光亮和希望,是造梦;而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则是圆梦,为了保护曾经的记忆,也为了创造未来的美好。文学作品的解读往往带有主观价值判断,难免有错误和偏颇之处,希望得到同行专家和专业学生的批评指正。 郐艳丽 于中国人民大学求是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