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NT$
1100.0
《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售價:NT$
435.0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NT$
1573.0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NT$
374.0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NT$
989.0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NT$
352.0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NT$
352.0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NT$
576.0
編輯推薦:
1. 中英对照,名家名篇,还原作者、译者的文笔风采;
2. 为普通读者提供双重阅读体验,降低了阅读门槛;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中英互译的良好范本和研究素材;
3. 小开本,轻巧方便,封面设计清新典雅,令人不忍释卷。
內容簡介:
《兰姆经典散文选》选录了查尔斯?兰姆较为有名的十几篇随笔,或写他青少年时代的往事,或写他的亲人朋友,或写他做小职员的辛苦生涯,或写他忙中偷闲的小小乐趣,或漫谈他读过的书、念过的诗,或写伦敦的街景市情,或写扫烟囱的穷孩子等等。兰姆从城市的芸芸众生中寻找出有诗意的东西,赋予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以一种浪漫的异彩。
關於作者:
兰姆(17751834),英国诗人、散文家,与法国蒙田并列的具有世界声誉的大随笔家。其随笔以伦敦的城市生活为描写对象,叙事、抒情、议论互相穿插,语言文白夹杂,情调亦庄亦谐,在谐谑之中暗含个人心酸。
目錄 :
Christs Hospital Five And Thirty Years Ago三十五年前的基督慈幼学校
Mrs. Battles Opinions on Whist巴特尔太太谈打牌
The Old and the New Schoolmaster往年的和如今的教书先生
Mackery End, in Hertfordshire在麦柯利村头访旧
Grace Before Meat饭前的祷告
Dream Children 梦幻中的小孩子
The Praise of Chimney-sweepers扫烟囱的小孩礼赞
A Bachelors Complaint of the Behaviour of Married People一个单身汉对于已婚男女言行无状之哀诉
A Character of the Late Elia故伊利亚君行述
Detached Thoughts on Books and Reading读书漫谈
The Convalescent病体复原
Sanity of True Genius天才并非狂气论
The Superannuated Man退休者
Newspapers Thirty-Five Years Ago三十五年前的报界生涯
Old China古瓷器
內容試閱 :
译序
1603年,法国作家蒙田的《随笔》一书译成英文出版,随笔这一文学形式也就介绍到了英国。此后三百多年来,随笔在英国蔚然成风,作者迭出。最初的硕果是培根的五十八篇《随笔》(15971625)。18世纪,英国文人办期刊蔚然成风,最著名的是斯梯尔和艾狄生合办的《闲话报》和《旁观者报》。由于刊物的需要,随笔得以生存和发展,作家可以得心应手地用它来立论、抒情、写人、叙事,还不动声色地把自己的个性因素贯穿进去,因而出了不少好文章。到了19世纪,随笔散文成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一个分支,涌现了一批著名的随笔作家,如兰姆、哈兹里特、德?昆西、利?亨特,其中,兰姆是最出色的。
查尔斯?兰姆(Charles Lamb,17751834)生于伦敦法学院一个律师的佣人之家。他在伦敦慈幼学校(一个为贫寒子弟办的慈善学校)念了七年书,十四岁就做事,先在伦敦的南海公司,后在东印度公司,直到1825年退休,整整当了三十六年职员。1796年,他家里发生了一桩惨剧:比他大十岁的姐姐玛丽突然神经错乱,拿刀子刺死了他们的母亲。此后,养活老父亲、照料疯姐姐的沉重家庭负担就落到他的肩上。玛丽的病时好时坏病好的时候,姐弟便在一起进行文学活动(因为玛丽也是一个文学才能很高的人)。玛丽发病前常有预感,每到此时,姐弟俩就手拉手哭着向疯人院走去。姐弟就这样相依为命地生活着。当时的人们都被这一情景所感动。为了不让玛丽流离失所,查尔斯牺牲个人幸福,一生未婚。他这种无私的精神,常为评论家所称道。但长期的贫困和焦虑也影响了他的健康。查尔斯?兰姆死于1834年。他姐姐比他多活了十多年,于1847年去世。
兰姆一生大部分消磨在东印度公司的账房里,每天要工作八至十小时,只能在晚上读书、写作、会见文学界的朋友。他写过诗歌、散文传奇、喜剧和文学评论,但他最成功的作品是和玛丽合作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以及他自己的代表作《伊利亚随笔》初集、续集。他的信札也很有名。
兰姆发表随笔时用的笔名伊利亚,取自和他同事的一位老职员的名字。他的两集随笔共五十三篇,其内容或写他青少年时代的回忆,或写他的亲属、朋友、熟人,或写他当小职员的生涯,或写他在忙里偷闲之中的小小快乐和种种遐想,或评论他读过的书、看过的戏,或写伦敦的市风,写醉鬼,写单身汉,并对各种琐事发发议论。从内容来说,可谓庞杂。然而在所有这些随笔中都贯穿着作者自己善良、正直、乐观的个性,贯穿着他那别人无从模仿的幽默感。这就使得兰姆的随笔成为英国文学中所独有的、非常富于民族特色和个人独特风格的散文名作。
现在且以这本选集中的四篇文章为例,说明兰姆随笔的一些特点。
《梦幻中的小孩子(一段奇想)》一文,正如副题所云,是一段奇想。兰姆少年时代,在他外祖母做管家的田庄认识了一位叫安妮?西蒙斯的姑娘,并爱上了她,但这次恋爱失败了。兰姆二十岁时,安妮嫁给伦敦一个当铺老板。兰姆为此一度精神失常,后来恢复好转。此后,他曾喜欢一个女演员。但那个演员要求他脱离患精神病的姐姐才肯结婚,他不答应。从此他就独身过了一辈子。然而,也许正因为如此,他和安徒生一样,是很爱小孩子的。《梦幻中的小孩子》一文,就是描写在他哥哥约翰去世的刺激下,他对少年时代恋人的怀念、对儿童的热爱、对外祖母和哥哥的感情纠结在一起,所产生的一种不寻常的精神升华。文章本身写得是很美妙的,然而作者本人当时的内心,恐怕是很苦的,也实在难为他了。
美国著名学者A?鲁宾斯坦在她的《英国文学的伟大传统》一书中,称兰姆是资产阶级社会的中下层知识分子的代言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职员、教员、雇佣文人、会计人员等等,生活地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他们可以稍有苦中作乐的余暇,但在这短暂的欢乐中往往透露出生活的苦辛。这一点,在《退休者》一文中得到细致的刻画。《退休者》描写了一个小职员(也就是作者自己)经过漫长的三十六年的公事房生涯之后,一旦退休时的复杂心理状态。案牍劳形,自古以为苦事。我国大诗人杜甫在华州当小吏时,曾因公务繁重而写道:束带发狂欲大叫,簿书何急来相仍!(《早秋苦热,堆案相仍》)兰姆对于账房里的生活也是叫苦连天。他曾在1822年给华兹华斯的一封信里写道:三十年来,我为那些市侩们干活,可是我的脖子始终不肯向那个轭套屈服。你不知道,一天一天,每天从上午十点到下午四点的整个宝贵时间,我不能休息,不能间断,像被关禁闭似的只能在那四堵墙里呼吸,得不到一点安慰,这叫人多么烦闷唉,但愿在我从办公桌走到坟墓之前,能够有一两年自己支配的时间!办公桌和坟墓是一样的,区别仅仅在于你坐在办公桌前的时候是一件外加的机器。《退休者》一文写于兰姆从东印度公司退休之后,把他从公事房苦役中一旦解放时的甜酸苦涩复杂心情描绘得淋滴尽致。
在《读书漫谈》一文中,兰姆从一个文学爱好者的角度神侃各类书籍以及种种条件下的读书之乐。他不喜欢硬性的、枯燥的书籍,但有时玉石不分,把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和亚当?斯密的《原富》这些学术名著也排除在可读之书范围以外了。这未免有点偏颇。不过,一个普通读者要想遍读群籍,事实上也难以办到,除了阅读与本职工作和心爱事业直接有关的书籍以外,所余时间精力无几,也只好顺其自然了。但兰姆关于珍本书和普及版的议论,说得颇有道理,可供我国文学出版工作参考。为少数学者或藏书家所需要的珍本书,读者范围有限,可以出豪华版、精装本,以便珍藏。而为广大读者着想,则将古今中外的文学佳作、学术名著以廉价普及版的形式加以推广,实在是功德无量的好事。
兰姆出身下层,一辈子过得辛辛苦苦,他同情那些在社会底层挣扎的小人物和弱小者。他在《扫烟囱的小孩礼赞》这篇随笔里为那些最低微、最不幸的扫烟囱的穷苦儿童大唱赞歌,呼吁大家注意他们的苦境,关心、爱护他们。他自己以身作则,为了能让这些苦孩子高兴一下,哪怕在大街上出个洋相,叫他们笑一笑,也心甘情愿。一天,他急急忙忙走路,一不小心滑倒,摔了个仰面朝天,起来一看,一个扫烟囱的小机灵鬼正冲着我龇牙一笑。兰姆说:一个纯正的扫烟囱小孩的嬉笑里是丝毫不含恶意的我情愿站在那里,做他的嘲笑对象,一直站到深夜。这是多么真挚的爱心!文章里还写到一位热心肠的好人他的老同学和朋友吉姆?怀特在每年的圣巴塞洛缪节(8月24日)都要特地为扫烟囱的孩子们大摆宴席,招待他们,好让这些可怜的孩子至少在这一天享受一点人生之乐。在文章最后,兰姆感伤地说:吉姆?怀特业已作古,这些晚宴也随之戛然而止。他一死,这个世界(至少说,我个人的世界)的一半乐趣都被他带走了。那些往日受他盛情款待的小客人们还到那些栅栏之间寻寻觅觅,然而,斯人已不可见,只好责怪圣巴塞洛缪节日面目全非,而为斯密斯菲尔德增光添彩的盛事从此也就永远消逝了。也许,有人会问:这样一点一滴的好事,这样小小的幽默,能解决什么重大问题?答曰:肯定不能。社会问题要靠大的社会改革才能解决。但是,话又说回来,人类社会中,还是多一点爱心好。如果连这一点点爱心都没有,那还能叫人类文明社会吗?
兰姆的随笔亦庄亦谐,在谐谑之中深藏着个人的辛酸,这是一种含泪的微笑。兰姆的文笔跌宕多姿,或浓丽、或简古、或文言、或口语,写得意在笔先,笔随心走,不受拘束,风格独特,不愧为英国散文中的经典之作。
在我国,兰姆写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最早有林纾以《吟边燕语》为名的文言译本;五四以后,又有以《莎氏乐府本事》为名的各种注释本、对照本和汉译本,解放后又出了新的译本。他的随笔,自五四以来,一直有人介绍。梁遇春不仅译过他的随笔(当时叫做小品文),还写过这类华丽而活泼的抒发个人思想感情的散文。因此,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称梁遇春为中国的爱利亚(即伊利亚)。我国现代文学中,鲁迅先生所开创并奠定坚实基础的杂文,从形式上说,是与随笔极其近似的(虽然在内容上各有千秋)。为了丰富我国读者对散文艺术的欣赏趣味,介绍一点兰姆的随笔,想来还不算多余吧!
译者
1998年6月13日于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