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如何从0到1:语言科学研究方法论探索

書城自編碼: 3504513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作者: 周频
國際書號(ISBN): 9787302538929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77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NT$ 1265.0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918.0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NT$ 347.0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NT$ 653.0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NT$ 857.0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售價:NT$ 347.0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售價:NT$ 316.0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NT$ 286.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14
《 初等数学研究 》
+

NT$ 695
《 生物信息学(第二版) 》
+

NT$ 390
《 医用物理学(第2版) 》
+

NT$ 348
《 土力学(第五版) 》
+

NT$ 308
《 金融风险管理(第三版)(经济管理类课程教材·金融系列) 》
+

NT$ 267
《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与案例 》
編輯推薦:
本书中提出了一些非常重要、却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或澄清的问题,比如:语言学的学科性质、地位问题;如何正确开展学术批评;语言研究创新人才如何培养,语言学专业研究生课程如何设置;语言研究如何从还原论的思路走向复杂性科学的整体论的研究路径等。对我国的语言理论体系的创新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內容簡介:
本书是一本对理论语言学的科学研究方法论进行元理论思考和研究的理论专著。不仅引导读者反思一些普遍接受的观点,还基于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背景,提出了自己的灼见:如何有效地开展学术批评,理论的结构是怎样的,如何建构原创的语言理论,语言学与哲学究竟是什么关系等等。此外还着眼于前沿的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复杂性科学等,前瞻性地提出了将语言学纳入认知科学大家庭的超学科发展范式的构想,以及今后如何改革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理论语言学人才等等。本书希望能对我国语言理论的创造和创新提供借鉴和启示。
目錄
序i
前言iii
章什么是语言学?语言学是科学吗?1
11 Saussure为何是“现代语言学之父”?2
111 为何为“父”?4
112 何谓“现代”?8
12 Saussure理论源于西方的自然认识方法:公理–演绎法加
抽象化–理想化9
121 源于雅典的公理–演绎法/形而上学思辨法9
122 亚历山大抽象的–数学的自然认识方式11
123 近代科学的三种革命:伽利略、笛卡儿和培根11
13 Saussure语言理论的现代性和科学性特征及其局限性12
14 中国语言学界为何没有产生理论体系?13
15 语言学的学科地位问题15
151 语言学的学科性质17
152 语言学的内部结构20
153 举个例子——认知神经语用学21
16 “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结合23
17 面向未来的语言学学科建设构想24
第二章科学知识的增长模式与语言理论的创新之路27
21 为何走不出“有学术无学派”的瓶颈?27
211 现状与问题28
212 原因分析32
22 科学知识是如何增长的?35
221 归纳主义的科学观:累积式增长模式36
222 证伪主义的科学观:猜想–反驳模式37
223 范式论的科学观:常规科学–科学革命模式38
224 精致证伪主义: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模式40
225 科学进步的解题模型41
23 科学哲学大视野下看语言理论创新之路41
第三章理论批判是发现研究问题的起点45
31 对学术权威的态度:膜拜还是批判?45
32 什么是批判?47
33 发现权威理论的漏洞47
34 案例一:为什么语言学家关注科学实在性问题49
341 三大语言理论对三元关系的基本假定之比较50
342 语言相对论的科学实在观神话52
343 袪魅Halliday的语法隐喻的科学观55
344 夸大其辞的具身的科学实在论62
35 案例二:对具身哲学的理性观的批判67
351 具身哲学的理性观69
352 对具身哲学的理性观的反思69
353 对无意识性的反思:基于认知错觉的发现76
354 对想象性的反思——基于对“逻辑”和“对逻辑
的理解”两个不同概念的澄清77
355 对进化性的反思——基于人与动物的思维的截然
界线和心智黑洞的证据79
36 案例三:对具身哲学的数学观的反驳81
361 具身的数学观81
362 对具身论的数学观的反思87
37 通过批判发现研究问题94
第四章理论批判的方法:内部批判与外部批判95
41 王初明与文秋芳关于“写长法”之争96
411 关于王的“写长法”理论96
412 文对“写长法”的批判97
413 王对“写长法”的辩护和对文批判的反驳98
42 从“外部批判”和“内部批判”看王与文之争99
43 “内部批判”举例——关于“语言机能”的大辩论103
431 争论的前提——要有基本的共识104
432 争论双方的分歧:围绕着递归的实现方式–合并展开105
433 后续影响114
第五章语言理论范式之间不可通约119
51 如何获得(确定的)知识?119
52 什么是科学的研究方法?122
53 建构理论如同建造楼房125
531 不同语言理论是建在不同地基上的大厦128
532 不同“地基”的语言学理论之间不可通约134
54 不同理论之间或许可以互补136
541 CL和SFL关于语篇连贯机制的不同解释137
542 CL和SFL对语篇连贯解释的互补性139
55 实用主义真理观与理论的评价和选择144
第六章语言学与哲学的关系148
61 国内外学者之见148
62 为何西方哲学家也研究语言问题?151
63 哲学家与语言学家的研究问题和目标154
64 语言学与哲学相互影响157
641 语言本体论与语言学理论159
642 三元关系中的语义理论与认识论160
第七章当代语言学是认知科学大家庭之一员164
71 两代认知科学165
72 对心智的哲学研究166
721 从本体论转向认识论——从“何物存在”到“对于
存在我知道什么”166
722 认识论的语言转向——将心智问题还原为对语言的
逻辑分析167
723 心智哲学的兴起——关于心脑关系的争论168
73 对心智的科学研究169
74 心智研究的发展与语言本体观的演变172
75 基于认知神经科学的语言研究174
751 厘清语言科学解释的层次175
752 语言学需要进入超学科发展模式176
753 认知神经语言学的方法论模型177
第八章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语言科学研究180
81 当前语言研究方法中存在的问题181
811 什么是复杂系统?181
812 复杂的语言被简单化研究183
813 简单化语言研究中的缺陷186
82 科学研究方法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190
83 复杂性科学下的语言研究方法论思考191
831 复杂性科学的研究方法191
832 复杂性科学对语言研究方法论的启示193
第九章创新人才的培养——语言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构想195
91 我国目前的语言学学科定位中存在的问题196
92 国外大学的语言学课程设置举隅204
93 超学科视域下语言学研究生课程设置构想206
参考文献207
后记 219
跋 221

图目录
图11 Schleicher的印欧语系树图(王士元,2011:8) 3
图12 分析哲学关于三元关系的假定 6
图13 结构主义语义观的三元关系假定 6
图14 索氏二分法下确立的语言研究对象(王寅,2013b:2) 8
图15 语言学系统内部的层次结构及关系 24
图16 语言学学科建设的四层构架 26
图21 归纳主义科学观的累积式增长模式 37
图31 语言相对论关于三元关系的假定 51
图32 系统功能语言学关于三元关系的假定和知识观 51
图33 认知语义学关于三元关系的假定和知识观 52
图34 从知识走向无尽的科学探究 67
图 35 70
图 36 70
图 37 (ibid:23) 70
图 38 (ibid)71
图 39 (ibid)71
图 310 (ibid:24) 71
图 311 (ibid)71
图 312 (ibid:25) 72
图 313 (ibid) 72
图 314 (ibid:27) 72
图 315 (ibid:28) 73
图316 (ibid:30) 73
图 317 用容器图式理解的逻辑推理 78
图 318 毕达哥拉斯定理 93
图41 106
图42 107
图43 109
图44 110
图45 112
图46 115
图51 连贯、语域、衔接(张&刘,2003:34) 137
图52 衔接与衔接手段(张&刘,2003:29) 138
图71 语言学与认知科学的相关学科交叉整合(Miller, 2003) 176
图72 跨学科与多学科的学科间交叉关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2010:139) 177
图73 超学科的知识发展模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2010:139) 177
图74 认知神经语言学的方法论模型 178
图81 复杂性的十大特征 183
图82A 188
图82B 189
图82C 189
图82D 190
图91 我国语言学专业的学科设置 198
图92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的分类(ibid) 199
图9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的分类(ibid) 200
內容試閱
周频经过十余年的深入思考和研究,写就了这本《如何从0到1:语言科学研究方法论探索》,嘱我写几句话作为序,我欣然
允诺。
这本书中提出了一些非常重要、却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或澄清的问题,比如:语言学的学科性质、地位问题;语言研究创新人才如何培养,语言学专业研究生课程如何设置;语言研究如何从还原论的思路走向复杂性科学的整体论的研究路径等。对于书中作者提出的观点和思考,有些我是认同的,有些还值得商榷。不管怎样,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并试图去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勇气、自信、良好的学术直觉、独立的思考和执着的精神。我认为,周频是一位具备了以上这些特质的学者。
周频在2009年复旦博士毕业后,来到上外跟我做博士后研究。她当时的研究选题是《认知语言学哲学基础的批判研究》,对当时势头正盛的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具身哲学,提出了反思和批判。关于她的开题报告,有的专家持有不同意见,建议她把研究重点放在对具体语言问题的研究上,而不是在哲学上。考虑到她已具备一些哲学基础,我支持和尊重她的研究兴趣。
后来,她申报的“对Lakoff & Johnson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认识论及方法论基础的反思与批判”项目获得第47批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项目资助。在上外两年的博后研究工作期间,她在外语类和哲学类的核心或权威期刊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其中有一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
周频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多元的知识结构、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为了挑战具身理论的理性观、数学观,她广泛涉猎数学、哲学、心理学、人类学、认知神经科学等相关知识,努力拓展自己的视野,力图从哲学的高度、多学科知识的广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深度等方面,深化自己的研究。
2014年,她有幸受到国际神经科学界的领军人物Antonio Damasio院士的邀请,赴美国南加州大学的脑与创造力研究中心学习了一年认知神经科学和具身语义学。近年来,她在认知神经语言学方法论方面的理论研究,逐渐得到国内一些同行的认可。
目前,她正在投入地研究情绪的概念化问题。据悉,她翻译的学术著作《情绪、学习与脑》,即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她申请的关于情绪概念化的研究课题先后获得上海市哲社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资助。近又受到著名情绪与内感受神经科学家Hugo Critchley教授的邀请,将赴英国的萨塞克斯大学的布莱顿和萨塞克斯医学院研修内感受神经科学(interoceptive neuroscience)。
在此,祝贺周频,也希望她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是为序。
束定芳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9年7月2日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学术研究方面也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一些问题也日益凸显。比如,我国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基础理论从0到1的原创一直是我们的短板。总理指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短板问题凸显。”1在部署2019年政府工作任务时,他强调,要“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强化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在今年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分组讨论上,政协委员徐旭东提出,“要鼓励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问题的解决。0到1的创新,和有了1之后核心问题的解决都很重要,这两方面的贡献真正确立一个国家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国际地位......鼓励青年科学家不要满足于在美欧日同行建立的科学框架里蹭热点、做填空”。3
缺乏理论原创的现象在语言学界也概莫能外——至今,我们尚无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原创的理论体系。国内不少学者习惯于做国外理论的“消费者”。他们主要通过引介、消化、吸收和应用国外的理论来解释汉语现象,甚至逐渐形成了拥护Chomsky的生成语言学的形式语言学派、支持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功能学派,和围绕着Lakoff & Johnson等人为代表的认知语言学学派等三大主流语言学范式。时而“你方唱罢我登场”,时而“各立山头、各拥其主”。但有些学者对自己所拥戴的师祖往往只能做到“吾爱吾师”,却不能做到“吾更爱真理”,亦或许不知道该如何“爱真理”。
这或多或少反映出我们不仅缺乏文化自信和理论创新的底气,而且缺乏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那么该如何增强自信,如何进行学
1 总理在2019年3月5日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回顾2018年工作中时强调。
2 http://www.china.com.cn/lianghui/news/2019-03/05/content_74534032.shtml
3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7723226974934466
术批判,如何建构原创的理论体系,西方的理论体系又是如何构建的,今后的语言学研究该如何创新理论、研究生该如何培养等等,这些问题既极其重要,逻辑上又相互关联,却仍未得到深入、系统的思考和研究。导致一些学者要么盲目接受和迷信国外的理论,把他们的话当成“金科玉律”或教条不加怀疑和反思;要么由于在批判方法上不得要领,未能触及根本,只能“隔靴搔痒”,难以产生“釜底抽薪”式的、颠覆性的科学革命。因而,很多情况下,中国学者只能“在美欧日同行建立的科学框架里蹭热点、做填空”。
对方法论的思考和研究(也称为“元理论研究”)始于博士论文期间的工作。2006年我在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攻读博士,2009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又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开启了博士后的研究项目。2011年博士后研究出站后,到上海海事大学外语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一路走来的学术研究生涯里,我一直都在有意无意地思索和探究西方的理论究竟是怎样“造出来”的?西方的语言理论是否存在漏洞和不足之处,能否从更广阔的知识体系中去审视他们的理论?如何先破后立,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今后的语言学应该何去何从?
经过十多年的思索和积累,我发现西方的每一个主流的语言理论其实都是理论家们建构的一套系统的、融贯的理论体系。其中,每一个理论都有他们自己的基本假定(我称之为理论大厦的“地基”),而理论大厦的建筑风格受到时代科技水平的影响或限制。这些理论的建筑大师们都声称他们的理论是科学的理论,并且,终极的目标是揭示语言、思维/心智和实在三者的关系(简称“三元关系”)。因此,不同时代的“科学”具有不同的内涵,每一个理论都不是终极的真理,而是既具有相对的科学性和知识体系的完备性,同时又受到理论家自身和时代的局限,他们的理论都有可能被证伪。也因如此,我们有理由不必对他们建构的理论体系顶礼膜拜、不加怀疑。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他们的理论都不可避免带有时代的局限性。我们完全有可能基于更可靠、更先进、更广阔的知识框架去质疑、挑战他们的理论,找到他们理论的漏洞、反例或矛盾。并以此作为“阿基米德支点”,撬动整个理论大厦,再建构一幢基础更加牢固的理论大厦,从而颠覆前人的理论。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在别人的框架结构内添砖加瓦。
本书内容大部分是我从2006年到2016年这十余年内,对语言理论作的反思性、批判性、探索性的元理论研究,其中大部分思想已在外语类和哲学类的CSSCI期刊上发表。还有一些未发表在C刊上,可能因为思想在当时有点超前,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也希望通过此书的出版,把一粒粒散落的珠子串在一起,或是把一间间房子拼装、组合在一起,搭建成一幢楼房。从而,把自己关于方法论的点滴思考汇集整合成系统完整的语言科学研究方法论
体系。
此外,我也希望循着元理论思考的轨迹,探索如何从破到立,先破后立。语言理论从0到1的创立,首先需要基于更广阔的知识结构,审视现有理论的漏洞。倘若不能跳出现有的知识框架,就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
清”。然后,基于更坚实可靠的科学知识结构,尝试建构自己的理论大厦。
本书共有九章。章,我们将讨论究竟什么是语言学,语言学是不是科学?如何科学地研究语言?我们将从索绪尔谈起。人们往往不加思索地接受他是“现代语言学之父”,却不去深究其中的缘
由,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他的语言理论的“现代性”和“科学性”也缺乏深刻的认识。然后,我们将反思,中国语言学界为何没有产生理论体系,语言学的学科性质、学科地位、语言学研究分哪些层次,以及还原论与整体论的关系问题等等。第二章,我们将从科学知识的增长模式思考语言理论创新之路。研究是始于问题还是始于观察?从0到1,是先做实证,还是先批判前人,提出质疑?我们认为,要做到理论原创,必须具备必要的科学哲学素养或元理论意识。只有在正确的方法论指引下,才能提出语言科学理论。第三章希望能让您了解如何找到自己的研究问题。科学哲学家波普尔说过“科学的精神是批判”,批判他人的过程就是发现自己研究问题的过程。如何通过批判找到自己的研究问题呢?我们将以三个案例说明,如何反思和批判权威的理论。并由此管窥西方的语言学家们关心的究竟是什么问题:是语言现象问题,还是现象背后的心智问题?为何那些语言学大家们都会关心科学的实在性问题?不同的语言学流派看语言、心智和实在三者关系的出发点有何不同?第四章我们将着重讨论如何正确开展学术批评。学术的健康发展,不能靠“一团和气”“互相吹捧”,而是离不开学者之间的对话和批评。而批判有“内部”与“外部”之分。我们将告诉你,哪一种是更好的批判方法。第五章讨论不同理论流派之间的关系。一些学者认为,不同的理论可以相互融合,取长补短。有这种可能性吗?我们将剖析不同理论的哲学假定,弄清楚理论之间的关系。第六章将讨论语言学与哲学的关系。作为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的常务理事,我曾参与学会的创立和发展的早中期阶段。对前会长钱冠连先生和现任会长王寅教授的一些思想,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钱先生一直心怀理论建构的雄心壮志。他看到语用学的很多思想初来自哲学家的思考,于是提出哲学是语言学的“营养钵”,语言学家或许可以通过研究哲学家们的思想,为理论创新提供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源。而王寅教授也认为,语言学与哲学不应彼此分离,研究语言学需要受到哲学思想的引领。而我认为,语言学虽然脱胎于哲学,但它本质上是经验科学。哲学为语言学研究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甚至提出有意义的研究问题。而语言学终需要来自人类学、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的实证研究证据,确立其学科地位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第七章讨论语言学与认知科学的关系。我们认为,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语言学家的任务逐渐从关注语言的符号性和社会文化属性,深入到关注语言的认知属性、神经生理属性和进化生物性等。语言学也终将归于认知科学的大家庭。无论是Chomsky还是Lakoff &
Johnson等认知语言学家都主张,研究语言的目的终是为了揭示人类心智的奥秘。第八章将在复杂性科学的视野下,探索语言科学的超学科发展之路。人类语言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有生命力、不断演化的复杂系统。然而,受传统的科学方法论思想和分析哲学的影响,对语言的研究主要是采取静态的、分析的、演绎逻辑的、原子论的路径,或基于形式规则的语法、封闭的算法或符号的表征等还原论的方法。但还原的方法对复杂系统往往显得无能为力。现有的学科分工也不适用于对复杂的语言系统进行研究。我们将论述,语言学需要与认知科学相关学科,包括人类学、心理学、神经科学、哲学、人工智能等如何交叉整合,开展超学科研究,共同探索心智的奥秘。后一章,我们希望为今后的研究生培养和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一些启示。我们认为,未来学科界限将变得模糊,学科壁垒将逐渐消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变革。因此,我们提出了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的新构想。
我要衷心感谢我的团队成员。这本书的思想大多来自我曾经发表过的论文。在如此紧迫的时间内,需要把这些论文整理成前后融贯的专著,靠我一个人几乎是“impossible mission”。于是,我们成立了“周老师小分队”。团队成员是上海海事大学外语学院的几位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他们大多都是新进校的博士,包括:北大毕业的宋璟瑶博士、上海交大毕业的周祥博士、华东师大毕业的李谷慧博士、英国罗汉普顿大学毕业的陈林博士,高翻同传教师许信。此外,还得到了佟和龙副教授的鼎力相助,替我完成了第四章“内部批判”的部分书稿。我们七位老师带着9名研究生,他们分别是:丁友德、高雅、韩蒙、何小庆、季鹏程、李凡、魏小乔、夏雪怡、张玉文(按字母顺序排列)帮助我完成了本书的编辑、整理、充实和完善工作。后,宋璟瑶博士完成了全书的目录汇编,并在几位研究生的帮助下,完成参考文献的整理工作。陈林博士通读和润色了全书的文字。因此,从论文到专著的这一程,如果没有他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帮助,我个人不可能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各个章节的分工如下:
章节
这也是我首次组建这么多人的团队一起“攻坚克难”。在此过程中,我们互相鼓励、互相扶持、砥砺前行,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再次感谢他们的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不辞辛苦和深情厚谊!
我还要感谢我学术生涯中有幸遇到的贵人和恩师们:熊学亮教授、束定芳教授、章宜华教授、石锋教授、周统权教授、姜孟教授、王文斌教授、文旭教授、张后尘教授、钱冠连教授、何自然教授、朱志方教授、赵彦春教授、彭宣维教授、杨枫教授、Antonio Damasio院士和Lisa Aziz-Zadeh教授等等。是你们一直给予我无私的帮助、鼓励和支持,带领我走进学术的殿堂,引领我探索语言、心智、脑和身体的奥秘……
后,我要衷心感谢我的父母,是你们教会我始终以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去面对事业和生活!
2019年6月末
于滴水湖畔闲云阁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