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世界巨变:严复的角色(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00.0
《
塔西佗(全二册)(二十世纪人文译丛)
》
售價:NT$
1800.0
《
宋初三先生集(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
售價:NT$
990.0
《
简帛时代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上下册)(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1400.0
《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售價:NT$
445.0
《
新能源材料
》
售價:NT$
290.0
《
传统文化有意思:古代发明了不起
》
售價:NT$
199.0
《
亚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兴衰
》
售價:NT$
490.0
|
編輯推薦: |
本书可谓《伤寒论》宋本、唐本白文本之定本。
底本现存*:宋本《伤寒论》甄选台湾故宫博物院藏本为底本,文字、图章清晰,文前的徐坊墨笔题记为其他版本所没有;唐本《伤寒论》底本为日本丹波元简收藏的元大德本《千金翼方》卷九、十,为现存善本。
文字准确可靠:在优秀底本的基础上,钱超尘先生对照数十种《伤寒论》传本,改正大量错讹字。比如,原文胃中有燥屎五六枚,经与《脉经》、唐本《伤寒论》、《金匮玉函经》等多个版本进行校勘,发现胃中二字为衍文;若不明,则影响研读及临床应用。
厘清《伤寒论》版本流传史:钱超尘教授根据数十年《伤寒论》文献研究成果,绘制成《伤寒论》版本传承一览表,完整呈现了两千多年来《伤寒论》的流传过程。
毕生文献研究成果:书中附有钱超尘教授毕生《伤寒论》文献研究*为突出的成果,如医学史上很少涉及的《伤寒论》在隋朝的流传情况;唐本《伤寒论》字数为何少于宋本;等。
学经方,作临床,须读正本《伤寒论》。《伤寒论》是中医临床辨证处方之根基,若根基出现偏差,句意不明,甚至有误,则无法掌握经方精髓,更无法作好临床。本套图书是学习、研究《伤寒论》以及临床实践不可逾越的一套书。
|
內容簡介: |
中国《伤寒论》文献研究*人钱超尘教授,以现存*《伤寒论》版本为底本,精确点校,正误溯源。
宋本《伤寒论》以善本台湾故宫博物院所藏宋本《伤寒论》为底本;唐本《伤寒论》以日本丹波元简收藏的善本元大德本《千金翼方》卷九、卷十为底本。
全书简体横排,与底本体例保持一致,改正底本错讹字,并在关键处作详细校注。
后附钱超尘教授数十年《伤寒论》文献研究成果以及底本完整书影,以期呈现善本原貌,全面认识其特点及价值,厘清《伤寒论》传承史,为学习《伤寒论》提供更准确、更有价值的资料,为临床和文献研究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
關於作者: |
钱超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师从著名训诂文献学家陆宗达教授,以乾嘉小学及其一脉传承的章(太炎)、黄(侃)、陆(宗达)之学研究中医古籍。
与刘渡舟教授合作研究《伤寒论》20载,合力校勘整理宋本《伤寒论》(1990年)。撰有《文献新考》《版本通鉴》等。
|
目錄:
|
宋本《伤寒论》 目录
刻仲景全书序
伤寒论序
伤寒卒病论集
医林列传
仲景全书目录
伤寒论卷第一
辨脉法第一
平脉法第二
伤寒论卷第二
伤寒例第三
辨痓湿暍脉证第四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
伤寒论卷第三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
伤寒论卷第四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
伤寒论卷第五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九
目录《伤寒论》伤寒论卷第六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十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伤寒论卷第七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伤寒论卷第八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辨不可吐第十八
辨可吐第十九
伤寒论卷第九
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伤寒论卷第十
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伤寒论后序
附一:《伤寒论》在隋代之流传
附二:宋本《伤寒论》文句正讹
附三:校注所据底本书影参照
附四:影印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
唐本《伤寒论》 目录
绍圣三年国子监牒文
《千金翼方》卷第九伤寒上
太阳病用桂枝汤法第一
太阳病用麻黄汤法第二
太阳病用青龙汤法第三
太阳病用柴胡汤法第四
太阳病用承气汤法第五
太阳病用陷胸汤法第六
太阳病杂疗法第七
阳明病状第八
少阳病状第九
《千金翼方》卷第十伤寒下
太阴病状第一
少阴病状第二
厥阴病状第三
伤寒宜忌第四
发汗吐下后病状第五
霍乱病状第六
阴易病已后劳复第七
附一:唐本《伤寒论》字数为何少于宋本
附二:《千金翼方》版本简考
附三:辑校所据底本书影参照
附四:影印元大德本《千金翼方》卷九、卷十
|
內容試閱:
|
宋本《伤寒论》原指北宋治平二年(1065)刊行的大字本《伤寒论》及北宋元祐三年(1088)刊行的小字本《伤寒论》。金大定十二年(南宋乾道八年,即1172年,见金代王鼎《注解伤寒论后序》)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刊行,注释详明,便于使用,逐渐取代北宋无注大字本《伤寒论》、小字本《伤寒论》。南宋及元,宋本《伤寒论》未再刊行。明万历年间仅有元祐三年小字本《伤寒论》一线单传,此版本为著名藏书家赵开美发现,翻刻于《仲景全书》中,后底本亡佚。北宋原刻《伤寒论》今已不存。赵开美刻本逼真原刻,赵开美称翻刻本《伤寒论》为 宋板《伤寒论》,其实为赵开美刻本也。宋板《伤寒论》之称始见于赵开美序,今人通称之宋本《伤寒论》,实为赵开美本《伤寒论》。二者是同一概念。
今世宋本《伤寒论》原刻本,皆存于中国,计五部。笔者从1984年4月13日始访宋本《伤寒论》,至2010年8月末才得以目睹之、手抚之、笔记之、拍摄之,前后凡二十六年。中国所藏五部原刻本为:①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大楼一部;②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一部;③上海图书馆一部;④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一部;⑤中国医科大学图书馆一部。此五部有初刻本、修刻本之别。第②、③、④是初刻本,有少许讹字;①、⑤是修刻本,将讹字改为正字。①的卷首有著名藏书家徐坊题记,内有大量学术信息,而⑤中无徐坊题记。
此五部皆为国宝级文献,而尤以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大楼所藏为优。本书所据底本为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大楼所藏《伤寒论》。此本卷首有清末著名藏书家徐坊墨笔题记,题记称他家既藏有赵开美本,又藏有北宋治平二年大字本《伤寒论》。
20世纪80年代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加强古籍整理的指示。1982年原卫生部制定中医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同年6月在中医古籍整理规划会议上,经专家讨论,确定十一部中医古籍为卫生部重点中医古籍。这十一部重点中医古籍是:《素问》《灵枢》《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针灸甲乙经》《脉经》《诸病源候论》《中藏经》《黄帝内经太素》。
宋本《伤寒论》原刻本凡摶(tun) (简体作抟)字皆作俗体,与搏形体极近,后世铅字排印本、计算机录入本、高等中医院校教材均误作搏,本书皆予改正,作简体抟。
撰写此书的目的是:①将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大楼所藏宋本《伤寒论》推向社会,使广大读者看到宋本《伤寒论》确切真实的内容;②卷末附少许版本史知识,以加深读者对宋本《伤寒论》的理解。所附文字不多,欲详细研究、考证张仲景《伤寒论》版本流传史,可以参阅笔者《〈伤寒论〉文献新考》(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北宋校正医书局始创子目,从《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始列于各节前,低两格刻印。本书依宋本《伤寒论》体式亦低格录入,并将字体改为楷体,以便与经文相区别。另,某些卷末有伤寒论卷几字,有些卷末无,现仍依原书,无者不加,有者不删。此外,对于书中所存异体字、通假字,为保存宋本《伤寒论》原貌,不予修改。钱超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