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本书为网络空间安全专业规划教材的一个分册。首先,本书介绍全书的核心思路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基本定义和我国的网络空间安全治理观,在第2章介绍网络空间、网络空间安全、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核心基本概念,剖析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所提出的网络空间主权与美国所倡导的利益攸关方两种网络空间治理理念在根本上的不同,然后在第3章介绍国内外网络空间安全的治理现状,主要讨论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和ICANN的关系,以及相关的国际治理组织,并针对网络空间安全治理中各国信息管理的制度和治理方法进行较为全面的介绍,为读者了解全书的基础理论做了铺垫。其次,为了系统化阐明网络空间现有国际规则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本书在第4章介绍了现有网络空间国际立法的主要障碍,针对网络犯罪、网络战、数据保护和网络空间主权,阐述了当前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规则的主要范围,并介绍了中国所推动的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结构,通过分析我国过去在互联网治理方面的问题,从多个法律条款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我国互联网治理的改进意见。再次,本书从第5章开始至本书第9章,从计算机科学层面、传播学层面来介绍相关的网络舆情信息采集分析和前沿成果,如网络信息采集和分析技术、信息预警技术、
|
內容簡介: |
在网络空间安全和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引起全球研究学者和相关政府管理部门高度重视的今天,网络内容的安全治理对维护国家和社会安全有着积极意义,因此作者对网络空间安全治理方面的国内外已有重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呈现在本书中。
本书首先从网络空间和网络空间安全的定义入手,介绍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主张和治理经验,并介绍了国外各个主要国家在网络空间安全治理方面的现状,同时还介绍了网络空间领域的现有国际规则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然后本书从技术角度出发,介绍了网络信息的采集和分析技术、网络信息倾向性的判别技术、网络结构中与网络信息传播紧密相关的网络结构度量方法、网络文本信息传播评估策略和方法。此外,本书对良性信息的网络传播效果提升方法和谣言及虚假信息的网络传播效果阻断方法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具体介绍。本书*后对中国和美国从1969年互联网产生至今在该领域颁布的重要法规、战略文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一并放在附录部分进行呈现。
本书结构清晰,思路合理,适合本科院校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网络传播学专业,以及应急管理专业的学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进行网络空间治理研究的参考书,还适合企业中从事网络安全治理相关工作的职工作为自学教材使用。
|
關於作者: |
邓小龙,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2011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北京邮电大学教育部可信分布式计算重点实验室核心成员,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青年专家。目前从事网络文本信息分析、新媒体信息传播、网络治理等内容方面研究和课程讲授,参与和主持多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陆续发表了高水平论文SCI期刊1篇,EI期刊5篇,EI会议11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