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作者麦克小奎说很多 70 后 80 后耳熟能详的儿时游戏至今仍是他的童年宝藏。他想为当今的小朋友们创作一套含有国民集体记忆的互动游戏绘本,对传统儿童游戏进行萌趣、生动、直观地呈现和演示。
他精心选择了五项广为人知、经久不衰的传统儿童游戏捉迷藏、红绿灯、大风吹、萝卜蹲、跳房子。这五项游戏涵盖了观察、寻找、跳跃、投掷、奔跑、平衡、聆听、模仿和蹲起等人体动作,在风趣的游戏氛围中引导儿童全面运动身体,强健他们的骨骼和肌肉,训练特殊精细动作,锻炼其平衡力、反应力、协调力、分析力和感知判断力。不仅收获健康的身体,还可以增进小伙伴之间的友情,促进亲子关系正向发展。
如何把童年游戏契合于绘本这种书籍形式呢?
首先,在这个系列*辑中,以可爱男孩麦麦形象为结构核心,以他和其他造型萌趣小伙伴们的互动游戏故事为载体,简明生动直观地向读者呈现了这些游戏的运作与规则让作品可读;
其次,他又搜罗遍各种版本的游戏规则后整理成简明、极富可操作性的游戏说明,画到书的*后面让作品可玩;
第三 ,他甚至在每天画画之余尝试着写歌词、写曲子,组建小乐队,为这些童年游戏一一创作了游戏主题曲让作品可唱!
第四,小奎邀请到
|
內容簡介: |
《大风吹》归类游戏
大风吹,吹什么?吹穿衣服的伙伴;吹长翅膀的伙伴;吹长尾巴的伙伴符合风神条件的小伙伴要跑起来。大风吹是一项考验参与者反应力的趣味游戏!在刺激的氛围里获得欢笑。本书中每次角色提出吹什么的问题实际都是邀请儿童读者来思考、归纳和寻找画面中对应角色,并且这些角色特征的归属要求逐渐从具体过渡到抽象。
《捉迷藏》形状游戏
麦麦数了100下,小动物们都藏好了吗?麦麦开始找了,他路过石头堆、果树林、荷塘、公园、竹林可是,什么都没找到。直到小朋友们能帮助麦麦找到其他小动物吗?本书不仅仅呈现实际游戏的过程,也是图像视觉游戏的捉迷藏,故事前半程每一页都埋藏了视觉游戏线索,从小蛇出现那页开始以麦麦的反向运动一一解开谜底,但又故意遗漏细节给孩子们留下一展身手的空间。
《跳房子》数学游戏《大风吹》归类游戏
大风吹,吹什么?吹穿衣服的伙伴;吹长翅膀的伙伴;吹长尾巴的伙伴符合风神条件的小伙伴要跑起来。大风吹是一项考验参与者反应力的趣味游戏!在刺激的氛围里获得欢笑。本书中每次角色提出吹什么的问题实际都是邀请儿童读者来思考、归纳和寻找画面中对应角色,并且这些角色特征的归属要求逐渐从具体过渡到抽象。
《捉迷藏》形状游戏
麦麦数了100下,小动物们都藏好了吗?麦麦开始找了,他路过石头堆、果树林、荷塘、公园、竹林可是,什么都没找到。直到小朋友们能帮助麦麦找到其他小动物吗?本书不仅仅呈现实际游戏的过程,也是图像视觉游戏的捉迷藏,故事前半程每一页都埋藏了视觉游戏线索,从小蛇出现那页开始以麦麦的反向运动一一解开谜底,但又故意遗漏细节给孩子们留下一展身手的空间。
《跳房子》数学游戏
你会跳房子吗?和麦麦一起跳房子吧。麦麦会跳7种房子:长长的房子、单双房、螺旋房、叉叉房、苹果房,你学会了吗?不仅可以在生活中实践,还可以用手指代替双脚,在书里跳跃哦!本书中脑洞大开的各种房子格设计,难度呈梯级上升,邀请孩子们伸出小手指参与纸面游戏,指尖跳出欢乐,*后跳出的图案给孩子们以惊喜。
《麦麦蹲》模仿游戏
麦麦蹲就是我们熟悉的萝卜蹲游戏,不过这次故事的主人公是麦麦和一群小动物们。麦麦蹲,麦麦蹲完大象蹲,麦麦就变成了大象的样子。大象蹲,大象蹲完,长颈鹿蹲,大象就变成了长颈鹿的样子哪里有点像,哪里又有点不像。一起来玩这个魔法版的麦麦蹲游戏吧!本书以两种动物(角色)特征叠加形象设计来模拟实际游戏中的动作模仿,在增强阅读趣味性的同时也引导了孩子利用组合思维进行大胆想象。
《红绿灯》触碰游戏
大家一起围成一个圈,玩红绿灯的游戏。麦麦蒙着眼睛,当他说绿灯的时候,大家转动起来;当他喊红灯的时候,大家都静止下来。戴着蒙眼布的麦麦开始朝一个方向去摸一个小朋友,如果猜对是谁,麦麦胜利,被摸到的人需要蒙上眼睛开始下一轮。如果猜错了,麦麦继续下一轮。麦麦能获胜吗?本书中有着丰富的人物情态设计和紧张的悬念气氛营造,以绿红白三色表现运动、静止和结束的叙事节奏、张弛有度,*后以滑稽搞笑结局消解了紧张感,增强喜剧气质。
|
關於作者: |
麦克小奎
本名宋显奎,绘本作家、画家。曾获第四届信谊图画书奖、图画书时代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2015年度最佳绘本奖等奖项。出版作品《跑跑镇》《睡睡镇》《纸飞机》等;最新作品麦克小奎互动游戏绘本系列于2020年在蒲蒲兰绘本馆出版。
作为一个学画画出身的童书作家,他在尝试把更多好玩的东西融入到作品中。为此他自己写、画故事,自己试着写绘本主题曲,录制绘本舞蹈视频,举办百人、千人现场绘本音乐故事会,带全场大合唱麦克小奎说,他希望他的绘本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希望合上绘本的一刻,绘本才真正开始。
|
內容試閱:
|
纯粹的游戏带给孩子心灵的成长
儿童教育工作者 蔡朝阳
麦克小奎这套一共五册的游戏绘本,介绍了五种游戏:捉迷藏、跳房子、红绿灯、大风吹和麦麦蹲。书名,即以游戏为名。故事简单却趣味横生,尤其是每一个故事的结尾,常有奇峰突起的感觉,令人想起欧亨利式的故事结尾,殊为难得。就绘画风格而言,则人物形象憨态可掬,显示出强烈的个性特征,令人一见之下,便印象深刻。相信读过的小朋友们一定都会喜欢。
在我看来,这是一套独出心裁的绘本。作者单纯就想跟孩子们讲讲游戏这件事本身,而没有别的夹带私货,比如,成年人往往难以避免的说教。可以说,这是一套游戏绘本,最大程度地将这些我们这代人童年时曾经玩过,而至今仍在小朋友间流传的经典游戏复原了,且做了升级。甚至,这都可以算是一套游戏攻略了,是线下互动游戏指导用书。因为,你读完,即便你没有玩过书里介绍的游戏,那么,按照书末附送的游戏攻略,马上就可以上手。
在今天,重新提倡这样的游戏,对于孩子来说,是极为必要的。现代社会,物质自然不虞匮乏,但我们却发现,孩子们的童年,却并不一定幸福。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他们没有年龄相仿的伙伴可以一起玩耍,使得孩子们的童年变得孤单。
再比如,现代的城市生活,有一个很大的缺失,就是社区的缺失。十三邀节目中,许知远和人类学家项飚对话时,项飚提出,当下的互联网 的时代,有一个特点,就是,附近消失了。这种消失会带来一个后果,就是,每个人都成为了孤独的原子。这点观察,也可以用来比拟这一代城市孩子的成长环境:他们没有足够的小伙伴,而更多地依赖电子产品。
需知,社交是孩子特别重要的一个心理需求。那么,藉由这一组游戏,也许,我们有可能去拓展孩子的社交环境,从而将孩子们从电子产品构成的虚拟社区里拉回来,回到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真实交流之上。
我倒也不是全盘否定虚拟网络。只是认为,对于孩子们而言,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更有助于培养孩子们完整而丰富的人格。他们会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之中,建立自己与他人、自我与社会的平衡感,从而更好地去理解人生和世界。
而在这种面对面的交往中,游戏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角色。当然,把孩子送去培训班也会有社交,但为什么游戏才是最好的社交方式呢?
一方面,在游戏中,孩子们是自由的。他们有一个自组织的过程,按照约定的规则,展开协作与竞争。奖惩即时,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全部地排空自己,进入到一个游戏之中。这对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熏陶其人生志趣,善莫大焉。
另一方面,正如我一直说的那样,游戏建构了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意思是说,我们成年人往往以为孩子仅仅是孩子,他们还没有真实的生活,现在所做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将来展开其人生而准备,包括游戏。这种理解值得商榷,因为,孩子的生活自然也是真实的生活,他们的游戏中所包含的深层心理,尤为真实。
我的这种理解,经常获得佐证。比如,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薇薇安嘉辛佩利也这么认为,她说:别以为游戏与戏剧是在浪费孩子的时间,因为大家都忽略了,孩子其实是在游戏里学到了人生各阶段都需要的思考、语言及想象能力。荷兰学者赫伊津哈更是认为:游戏即人的本质。对于儿童而言,尤其有着重要的意义。儿童的游戏,表现为各种形式,有些严肃,有些嬉闹,但都富有文化滋生力,使人对节律、和谐、变化、交替、对比、高潮等固有的需要以非常丰富的形式展现出来。重要的是下一句,和这个游戏意识共生的精神是为荣誉、尊严、优势和美妙而奋斗的精神。
从这个理解出发,我们再来读麦克小奎这套游戏绘本,就别有一番境界了。麦克小奎这套绘本,全然没有一句说教,却能带着孩子们尽情地投入到游戏之中。这本身即是对孩子们内心世界最为深沉的一种抚慰。就像著名电影《菊次郎的夏天》里,那几个游手好闲的中年男人,为正男做的纯粹而毫无意义的游戏那样在游戏里,在不知不觉之中,孩子获得了抚慰,他的心灵,得到了真实地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