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嘉业堂藏书日记抄(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 . 第三辑)(上、下册) 刘承幹著 陈谊整理 近代藏书大家刘承幹的日记摘录 凤凰出版社

書城自編碼: 3503603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古籍古籍整理
作者: 刘承幹 著,陈谊 整理
國際書號(ISBN): 9787550624177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63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元和十四年 : 大唐中兴与沉沦的十字路口
《 元和十四年 : 大唐中兴与沉沦的十字路口 》

售價:NT$ 359.0
思考的技术:珍藏版
《 思考的技术:珍藏版 》

售價:NT$ 411.0
琥珀之夏(《镜之孤城》作者、推理小说家辻村深月新长篇;能治愈童年创伤的,也许唯有长大成人的自己)
《 琥珀之夏(《镜之孤城》作者、推理小说家辻村深月新长篇;能治愈童年创伤的,也许唯有长大成人的自己) 》

售價:NT$ 270.0
流人系列02:亡狮
《 流人系列02:亡狮 》

售價:NT$ 411.0
希腊小史
《 希腊小史 》

售價:NT$ 510.0
中国古代的谣言与谶语
《 中国古代的谣言与谶语 》

售價:NT$ 510.0
战役图文史:改变世界历史的50场战役 (彩印典藏版)
《 战役图文史:改变世界历史的50场战役 (彩印典藏版) 》

售價:NT$ 666.0
寻路:走向西南联大(西南联大文库)
《 寻路:走向西南联大(西南联大文库) 》

售價:NT$ 302.0

內容簡介:
本书为整理者根据现代著名藏书家刘承幹《求恕斋日记》稿本摘抄而成,时间跨度为19191936年,涉及刘氏购书、读书、藏书楼建设、刻书、抄书、编书、售书等等活动的史料,其间亦有刘氏因书而交游的事迹,对了解近代书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關於作者:
陈谊,南京大学硕士,复旦大学博士,师从吴格教授,博士论文即对嘉业堂刻书进行了系统研究。现为浙江省图书馆古籍部主任。主要从事古籍流通与刊刻研究。
目錄
嘉业堂藏书日记抄
目录
凡例1
1910年(庚戌,宣统二年)
1911年(辛亥,宣统三年)
1912年(壬子,民国元年)
1913年(癸丑,民国二年)
1914年(甲寅,民国三年)
1915年(乙卯,民国四年)
1916年(丙辰,民国五年)
1917年(丁巳,民国六年)
1918年(戊午,民国七年)
1919年(己未,民国八年)
1920年(庚申,民国九年)
1921年(辛酉,民国十年)
1922年(壬戌,民国十一年)
1923年(癸亥,民国十二年)
1924年(甲子,民国十三年)
1925年(乙丑,民国十四年)
1926年(丙寅,民国十五年)
1927年(丁卯,民国十六年)
1928年(戊辰,民国十七年)
1929年(己巳,民国十八年)
1930年(庚午,民国十九年)
1931年(辛未,民国二十年)
1932年(壬申,民国二十一年)
1933年(癸酉,民国二十二年)
1934年(甲戌,民国二十三年)
1935年(乙亥,民国二十四年)
1936年(丙子,民国二十五年)
內容試閱
《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总序
在世界所有的文明中,中华文明也许可说是唯一从古代存留至今的文明(罗素《中国问题》)。她绵延不绝、永葆生机的秘诀何在?袁行霈先生做过很好的总结:和平、和谐、包容、开明、革新、开放,就是回顾中华文明史所得到的主要启示。凡是大体上处于这种状况的时候,文明就繁荣发展,而当与之背离的时候,文明就会减慢发展的速度甚至停滞不前。 (《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带给我们的并不全是积极遗产,其长时段积累而成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具有强大的稳定性,使她在应对挑战时所做的必要革新与转变,相比他者往往显得迟缓和沉重。即使是面对佛教这种柔性的文化进入,也是历经数百年之久才使之彻底完成中国化,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更不用说遭逢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李鸿章《筹议海防折》),数千年未有之巨劫奇变(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序》)的中国近现代。晚清至今虽历一百六十余年,但是,足以应对当今世界全方位挑战的新型中华文明还没能最终形成,变动和融合仍在进行。1998年6月17日,美国三位前总统(布什、卡特、福特)和二十四位前国务卿、前财政部长、前国防部长、前国家安全顾问致信国会称:中国注定要在21世纪中成为一个伟大的经济和政治强国。(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上册第六版英文版序,香港中文大学2002年版)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认为中华文明已经转型成功,相反,中华文明今天面对的挑战更为复杂和严峻。新型的中华文明到底会怎样呈现,又怎样具体表现或作用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人们还在不断探索。这个问题,我们这一代恐怕无法给出答案。但我们坚信,在历史上曾经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必将凤凰浴火,涅槃重生。这既是数千年已经存在的中华文明发展史告诉我们的经验事实,也是所有为中国文化所化之人应有的信念和责任。
不过,对于近现代这一涉及当代中国合法性的重要历史阶段,我们了解得还过于粗线条。她所遗存下来的史料范围广阔,内容复杂,且有数量庞大且富有价值的稀见史料未被发掘和利用,这不仅会影响到我们对这段历史的全面了解和规律性认识,也会影响到今天中国新型文明和现代化建设对它的科学借鉴。有一则印度谚语如是说:骑在树枝上锯树枝的时候,千万不要锯自己骑着的那一根。那么,就让我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为承载和养育我们的中华文明做一点有益的事情这是我们编纂这套《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的初衷。
书名中的近现代,主要指18401949年这一时段,但上限并非以一标志性的事件一刀切割,可以适当向前延展,然与所指较为宽泛的包含整个清朝的近代中国、晚期中华帝国又有所区分。将近现代连为一体,并有意淡化起始的界限,是想表达一种历史的整体观。我们观看社会发展变革的波澜,当然要回看波澜如何生,风从何处来;也要看波澜如何扩散,或为涟漪,或为浪涛。个人的生活记录,与大历史相比,更多地显现出生活的连续。变局中的个体,经历的可能是渐变。《丛刊》期望通过整合多种稀见史料,以个体陈述的方式,从生活、文化、风习、人情等多个层面,重现具有连续性的近现代中国社会。
书名中的稀见,只是相对而言。因为随着时代与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珍本秘籍经影印或数字化方式处理后,真身虽仍稀见,化身却成为可见。但是,高昂的定价、难辨的字迹、未经标点的文本,仍使其处于专业研究的小众阅读状态。况且尚有大量未被影印或数字化的文献,或流传较少,或未被整合,也造成阅读和利用的不便。因此,《丛刊》侧重选择未被纳入电子数据库的文献,尤欢迎整理那些辨识困难、断句费力、裒合不易或是其他具有难度和挑战性的文献,也欢迎整理那些确有价值但被人们习见思维与眼光所遮蔽的文献,在我们看来,这些文献都可属于稀见。
书名中的史料,不局限于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学范畴,举凡日记、书信、奏牍、笔记、诗文集、诗话、词话乃至序跋汇编等,只要是某方面能够反映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特色以及人物生平、思想、性情的文献,都在考虑之列。我们的目的,是想以切实的工作,促进处于秘藏、边缘、零散等状态的史料转化为新型的文献,通过一辑、二辑、三辑这样的累积性整理,自然地呈现出一种规模与气象,与其他已经整理出版的文献相互关联,形成一个丰茂的文献群,从而揭示在宏大的中国近现代叙事背后,还有很多未被打量过的局部、日常与细节;在主流周边或更远处,还有富于变化的细小溪流;甚至在主流中,还有漩涡,在边缘,还有静止之水。近现代中国是大变革、大痛苦的时代,身处变局中的个体接物处事的伸屈、所思所想的起落,藉纸墨得以留存,这是一个时代的个人记录。此中有文学、文化、生活;也时有动乱、战争、革命。我们整理史料,是提供一种俯首细看的方式,或者一种贴近近现代社会和文化的文本。当然,对这些个人印记明显的史料,也要客观地看待其价值,需要与其他史料联系和比照阅读,减少因个人视角、立场或叙述体裁带来的偏差。
知识皆有其价值和魅力,知识分子也应具有价值关怀和理想追求。清人舒位诗云名士十年无赖贼(《金谷园故址》),我们警惕袖手空谈,傲慢指点江山;鲁迅先生诗云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我们愿意埋头苦干,逐步趋近理想。我们没有奢望这套《丛刊》产生宏大的效果,只是盼望所做的一切,能融合于前贤时彦所做的贡献之中,共同为中华文明的成功转型,适当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
《丛刊》的编纂,得到了诸多前辈、时贤和出版社的大力扶植。袁行霈先生、傅璇琮先生、王水照先生题辞勖勉,周勋初先生来信鼓励,凤凰出版社姜小青总编辑赋予信任,刘跃进先生还慷慨同意将其列入中华文学史史料学会重大规划项目,学界其他友好也多有不同形式的帮助这些,都增添了我们做好这套《丛刊》的信心。必须一提的是,《丛刊》原拟主编四人(张剑、张晖、徐雁平、彭国忠),每位主编负责一辑,周而复始,滚动发展,原计划由张晖负责第四辑,但他尚未正式投入工作即于2013年3月15日赍志而殁,令人抱恨终天,我们将以兢兢业业的工作表达对他的怀念。
《丛刊》的基本整理方式为简体横排和标点(鼓励必要的校释),以期更广泛地传播知识、更好地服务社会。希望我们的工作,得到更多朋友的理解和支持。
2013年4月15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