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国海洋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書城自編碼: 350230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文化研究
作者: 曲金良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33483562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91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二战史研究七十年(1950—2019)
《 中国二战史研究七十年(1950—2019) 》

售價:NT$ 3016.0
摩梭仁者:东巴口述史
《 摩梭仁者:东巴口述史 》

售價:NT$ 614.0
趣话通信:6G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 趣话通信:6G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

售價:NT$ 411.0
不羁.完结篇
《 不羁.完结篇 》

售價:NT$ 275.0
性别经济学
《 性别经济学 》

售價:NT$ 322.0
中国书法嬗变与思考(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中国书法嬗变与思考(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售價:NT$ 510.0
关键冲突:如何化人际关系危机为合作共赢(原书第2版)
《 关键冲突:如何化人际关系危机为合作共赢(原书第2版) 》

售價:NT$ 390.0
探索清陵五十年
《 探索清陵五十年 》

售價:NT$ 4576.0

編輯推薦:
本书不仅可供高等院校历史、文博、海洋、民俗、旅游、法律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学习之用,也可用作国家和地方尤其是沿海地方文化、海洋、旅游、城建、法制等政府机构、职能部门及相关单位工作人员的培训教材或参考用书。
內容簡介:
本书是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中国海洋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创新研究成果。
全书分为八章,系统研究阐述了中国海洋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保护之内涵、现状、问题与创新对策,是目前国内*部此领域的研究专著。
目錄
引言
第一章中国海洋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基本理念与理论构建
一、中国海洋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一)关于文化遗产、海洋文化遗产的概念与内涵
(二) 中国海洋文化遗产的内涵与外延
二、环中国海中国海洋文化遗产的内涵及其面临的问题
(一)东亚地中海:中国海洋文化圈的区域结构与历史内涵
(二)环中国海中国海洋文化遗产的内涵与空间
(三)环中国海中国海洋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
(四)环中国海中国海洋文化遗产面临的问题
三、中国海洋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研究:成就与问题
(一)沿海、岛屿区域文化考古及其文化内涵研究
(二)海岸带第四纪考古,尤其是全新世海陆环境考古研究
(三)海外交通历史文物和遗迹的调查研究与展示
(四)海洋水下考古与水下文化遗产研究
(五)海洋文化遗产的管理保护与国家政策、制度和国际国内法规研究
(六)中国海洋文化遗产存在空间的海权争端研究
(七)海洋考古与海洋文化遗产整体研究的对策思考

第二章中国海洋文化遗产的历史生成与地理格局
一、远古时期海洋文化的发生
(一)贝丘文明
(二)河姆渡文明
(三)东夷海岱文明
二、夏商周时期的海洋文化发展
(一)夏分九州,五州临海
(二)箕子去国
(三)燕、齐、吴、越:海王之国
(四)蓬莱信仰:海洋奥秘的精神探寻

第三章中国的造船与航海技术遗产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中国的造船技术遗产
(一)中国先民8000年前的舟船遗物
(二)先秦以降造船技术的发达
(三)水下和海岸考古发掘的宋元沉船
(四)汉唐时代造船技术的世界发明
三、中国的航海技术遗产
(一)指南针导航
(二)铅锤测海
(三)航海针图
四、中国历代航海与海外交通
(一)先秦时代的航海与海外交通
(二)秦汉时代的航海与海外交通
(三)隋唐时代的航海与海外交通
(四)宋元时代的航海与海外交通
(五)明清时代的航海与海外交通
(六)世界大航海:郑和下西洋及其海上航线

第四章中国海洋民俗信仰遗产
一、环中国海徐福文化的传播与遗迹
(一)传承在两千年历史中的天下故事
(二)散落在中国沿海地区的景观集群
(三)延伸在日本、韩国的徐福文化遗迹
(四)历史与民俗交织的艺术魔力
二、田横信仰在山东半岛朝鲜半岛的传播及其遗产
(一)历史上的田横文化上的田横
(二)中国的田横海外的田横
(三)朝鲜半岛的田横信仰
三、千年信仰与万座庙祀:中国与世界的妈祖文化遗产
(一)天下处处天后宫
(二)万人空巷:台湾的妈祖庙会及其文化运营
(三)台湾妈祖庙与庙岛显应宫:两岸妈祖文化传承的比较

第五章中国的海防文化遗产及其保护
一、中国海防文化遗产的内涵与价值概说
二、戚继光与中国海防历史文化遗产及其保护
(一)戚继光:中国海防历史英雄的代表
(二)戚继光抗倭历史遗产的空间分布与当代价值

第六章中国海洋工程遗产:万里海塘及其保护
一、我国万里海塘的基本面貌与历史文化内涵
二、我国万里海塘文化遗产的现状
(一)海塘问题研究现状
(二)我国海塘遗存现状
三、我国万里海塘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一)万里海塘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二)万里海塘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建议

第七章海洋文化线路遗产与公海世界遗产:新概念与新发展
一、世界文化线路遗产概念的提出与我国的引入
(一)世界文化遗产的新概念新类型:文化线路遗产
(二)文化线路遗产及其保护理念与实践的引入我国
二、海洋文化线路遗产概念的提出及其意义
(一)海洋文化线路遗产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
(二)我国海洋文化线路遗产的主要内涵与价值
三、挽救蔚蓝:从公海世界遗产到全球海洋保护
(一)公海世界遗产保护一个新的理念
(二)海洋人类共同的遗产
(三) 人类大海洋保护:迫在眉睫,路不应该很长

第八章中国的海洋文化线路遗产及其保护
一、东中国海海洋文化线路遗产及其保护
(一)东中国海海洋文化线路遗产的历史文化内涵
(二)东中国海海洋文化线路遗产及保护现状
(三)东中国海海洋文化线路遗产的研究现状
(四)东中国海海洋文化线路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二、南中国海海洋文化线路遗产及其保护
(一)南中国海海洋文化线路遗产的历史文化内涵
(二)南中国海海洋文化线路遗产的现状
(三)南中国海海洋文化线路遗产的研究现状
(四)南中国海海洋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的对策建议
三、海洋文化线路遗产保护及其跨国合作的对策思考
(一)我国海洋文化线路遗产的系统研究与保护
(二)加强海洋文化遗产保护的制度建设
(三)加强与环中国海周边国家合作,共同进行遗产保护
后记
內容試閱
引 言

当今的世界在一方面推行经济全球化的同时,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大力保护文化的多样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范围内推行文化遗产保护,就是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举措。全球性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与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已经成为现代人类联结、延续历史的最直接的途径,故而也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行动。当今世界上的沿海国家和地区是现代化发展最快的地方,因而也是传统海洋文化变型、破坏最为严重的地方。中国亦然。尽管全球现代化早已呈世界性运动,有不可阻挡之势,但所暴露出来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因此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传统文化包括传统海洋文化的价值和对其作为遗产进行大力保护与传承的必要性。对于中国的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亦然。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传承,要传承就不得不保护。这是我们建设发展当代中国海洋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并且是重要内涵。那种认为一提建设、一提发展就是创新,就是新造,就要对传统的、古老的存在物大动手术、大兴工程甚至推倒重来的无视历史、抛弃传统的观念必须改变。


海洋遗产,包括海洋自然遗产、海洋文化遗产、海洋文化景观。由于海洋自然遗产已被人类赋予了重要的文化价值内涵,也可被认为是海洋文化遗产的一种,因而所谓海洋遗产,实际上都是广义上的海洋文化遗产。中国作为世界海洋大国,在悠久的海洋发展史上,在漫长的大陆海岸线和众多的大小岛屿上,在数千年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大大小小的航道、海湾等区域的水上水下,都留下了大量的海洋文化遗产。按照对海洋文化遗产的分类,中国的海洋文化遗产在以下六个主要领域都有十分丰厚、极具价值的广泛分布。一是海底遗产,即水下文化遗产;二是海岸遗产;三是海岛遗产;四是历史水域;五是海洋精神遗产;六是海洋民俗遗产。事实上这些遗产都是互相联结、互相依存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海洋文化遗产的景观系列。它们既是历史的见证,又是联结历史与今天、通向未来的基石与纽带。世界性的现代化正以摧枯拉朽之势快速展开,中国海洋经济与沿海城市化更在加速推进,在此趋势下,中国的海洋文化遗产所遭遇的往往不只是威胁,而是实实在在的破坏。因此,保护这些海洋文化遗产,应成为我们的迫切使命。
全面系统的中国海洋文化遗产现状与保护机制创新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理论建设意义和十分迫切的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意义。
首先,这是摸清中国海洋文化遗产的现有家底,彰显中国海洋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和价值,为学术界今后更加重视中国海洋文化,开展多学科全面系统、立体深入的研究,保护和利用中国海洋文化遗产奠定基础的学术建设需要。作为历史悠久的海洋大国,中国的海洋文化内涵丰广深厚,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随着20世纪中后期以来全球范围内对海洋发展的重视和对21世纪作为海洋世纪的海洋发展的期待,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沿海地区的高速度外向型发展、国家海洋开发的战略实施和国家对海洋权益保护与海洋安全的日益重视,中国学术界对于如何在世界海洋发展竞争中增强国民的海洋发展意识、树立中国特色的海洋发展理念、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海洋文化传统并在当代海洋发展中创新繁荣等问题,在多学科领域进行了普遍关注。毋庸置疑,要增强国民的海洋发展意识,树立中国特色的海洋发展理念,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海洋文化传统并在当代海洋发展中创新繁荣,最为关键的,是全面、系统和准确地认知中国海洋文化发展的悠久历史及其丰富内涵;而迄今广泛分布在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海域水上水下和岛屿、海岸带上以及延伸到内陆地区的大量海洋文化遗产,就是中国海洋文化发展悠久历史的直接见证及其丰富内涵的原始载体。这是中国海洋文化的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中国海洋文化赖以传承发扬、创新繁荣的不可忽视、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与源泉。但是,中国的这些海洋文化遗产都有哪些种类,目前已知存量如何,未知存量估测怎样,其空间分布状况如何,其保存、保护现状怎样,我国学术界至今尚未进行过全面系统、深入翔实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这自然会影响学术界对中国海洋文化进一步的多学科的全面认知、评价和利用。
其次,这是服务于国家对全国文化遗产实行全面有效管理保护的需要,进而是服务于保障国家文化资源安全的战略需要。中国海洋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国政府对海洋文化遗产的管理和保护,更多的还仅限于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层面。海滨海岸和岛屿上的海洋文化遗产与水下文化遗产在理念上和管理上尚处于分离状态,这是着眼于考古发掘技术手段和文物保护技术要求上的差异的结果。水下文化遗产及其保护与海洋文化遗产及其保护是两个既有重合又有区分的不同概念和范畴。海洋文化遗产中的水下文化遗产,主要是那些因发生意外而不幸葬身海底的难船与飞行器、因海洋灾害或海平面变迁而淹没在水下的海洋自然人文遗迹。这一类海洋文化遗产因难以发现和打捞出水而极度稀缺,从而弥足珍贵,如南海一号即有海上敦煌之称。这一类海洋文化遗产,尽管潜在数量很大,仍然仅仅是全部海洋文化遗产中的冰山一角,即使在航海文化遗产中也是冰山一角,更为大量、更为丰富的航海文化遗产,是那些历史港湾、历史航道、历史码头、历史灯塔、造船遗址、港口海岸弃船、国家和民间进行海洋信仰祭祀的岸上庙宇、海商社会的岸上会馆、船民社会的造船与行船风俗、中外航海人集散的港口馆舍、相关人口社会聚居的港口城市遗产等。它们是中国海洋文化遗产中航海文化遗产的内涵主体,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极易遭到破坏,必须加大力度保护。除了航海文化遗产,中国海洋文化遗产中占比更大的,是历代政府进行海疆管理和治理的一系列设施遗存,历代兴建的海塘、潮田、海漕、海防设施(如烽火炮台、军镇卫所建筑)等大型海事工程,以及沿海地区占大量人口比例的渔业社会、盐业社会等所遗留下来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海洋文化遗产。例如,历史上渔民社会的生活空间主要是渔村聚落,其打鱼生产的海域空间主要是渔场,其渔产交易买卖的地点主要是渔港商埠,其信仰祭祀的场所主要是山巅、海口的海神庙与龙王庙,其娱乐和审美的文化空间主要是节庆庙会,其传统的海错美食包括海产制品和海鲜美味,是中国成为世界上的美食厨房的重要内涵。可见,从有利于中国海洋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利用的角度看,无论是只强调或只重视水下文化遗产,还是只强调或只重视文物实体的海洋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对全面意义上的中国海洋文化遗产的割裂,都不利于全面整体意义上的保护与传承、利用。本课题研究将通过全面、系统的中国海洋文化遗产内涵理论建设及其遗存信息的获得和对其价值体系的全面、系统的揭示与阐释,强化文物部门和社会大众对岸上和水下海洋文化遗产的整体、系统认识,从而在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将其作为文化遗产的一大主题类别,建构整体、系统的管理保护与价值利用机制。特别是对东中国海、南中国海海域存在国际争议海域的中国海洋文化遗产和环中国海环中国海与中国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国海即环绕中国的广大海域,包括(由北到南)渤海、黄海、东海、台湾海峡及台湾东部近海、南海凡五大海区;国际上多将渤、黄、东海统称为东中国海(East China Sea),将南海称为南中国海South China Sea,而将台湾海峡及台湾东部近海作为东中国海与南中国海的中间地带。环中国海,则是指环绕中国海与中国海共同构成海陆一体的地区环中国海的内缘,是中国大陆沿海地区及其近海岛屿;环中国海的外缘即外围,是(由北到南)东北亚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和东南亚的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泰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外缘的中国属性海洋文化遗产,及时开展全面、系统的调查和创新保护研究,可以为国家文物部门和相关执法部门提供中国权属的海洋文化遗产遗存的家底,以国家行为提供保护我国文化遗产资源的安全保障。
其三,这是揭示和彰显中国作为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海洋大国的丰厚海洋文化积淀,为提升国民的海洋文化主体意识,重塑国人的中国历史观和中国文化观,促进中国文化全面发展繁荣提供历史基础,从而服务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需要。长期以来,国人大多对中国的海洋文明历史重视不够,尤其是近代以来在知识界拿来西方精英理论(如黑格尔《历史哲学》认为中国没有海洋文化的高论)作为经典并长期占据教科书话语权的影响下,西方文化是海洋文化因而开放开拓开明先进,而中国文化是农耕文化因而保守封闭愚昧落后几乎成为国人的共识,从而导致国人看待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往往有一种己不如人的自卑意识,甚至动辄对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口诛笔伐,自我矮化,自惭形秽。尽管多年来中央一直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国家战略决策,理论战线也不断加以阐述和倡导,但客观地看,无论是学术界,还是社会大众,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海洋文化内涵,还强调得不多,重视得不够,还没有形成国民的海洋文化主体自觉。本课题研究将全面、系统地揭示、阐明中国海洋文化遗产的丰富存在和重要价值,深入分析其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研究提出有效对策,无疑将有助于扭转长期以来被扭曲的中国文明历史观和中国文化价值观,增强国民对自己国家、民族文化整体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进而促进中国当代海洋文化的健康发展和全面意义上的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繁荣。
其四,这是制止目前普遍存在的对中国海洋文化遗产的破坏、改变中国海洋文化遗产濒临威胁的局面,服务于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国家沿海区域发展战略的需要。尽管中国海洋文化遗产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但其生存状况却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威胁、破坏,其整体现状堪忧。一是来自环中国海内缘和外缘普遍的快速城市化、工业化和经济全球化乃至不同程度的文化全球化所导致的建设性破坏。二是来自国内沿海民间社会对岸上和水下海洋文化遗产的非法盗窃与走私贩卖。三是来自全球性气候变化带来的海平面上升和海洋灾害频发所导致的海洋文化遗产被淹没、被侵蚀等慢性蚕食与突发灾难性破坏。四是来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政府对海洋文化遗产管理的不到位。五是来自国民海洋文化意识和遗产保护意识的淡漠和缺失。没有意识,就没有自觉。有效保护国家海洋文化遗产安全和充分发挥其价值作用,本身就是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有机内涵。通过揭示中国海洋文化及其遗产的多方面价值,既可对内使国人增强海洋发展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又可对外发挥其作为中国和谐文化、和平文化载体对于构建当代世界海洋和平秩序的历史借鉴价值;通过对中国海洋文化遗产的重点分布区域及其当下现状与保护机制的创新研究,可以为国家战略中重大海洋开发、重大海底设施工程、重要海底资源开采等国家规划的制定以及微观层面企业的海洋开发与工程的实施,特别是为近年来国家先后批准的一系列沿海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文化遗产保护路线图,从而实现国家海洋战略发展、国家沿海区域战略发展的人文化、生态化、可持续化。
其五,这是服务于维护我国海洋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保障国家海洋权益的国家战略的迫切需要。维护国家海洋主权和领土完整、保障国家海洋权益既需要事实依据,也需要法理依据,而法理的基础是事实和在事实面前的公正。《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以来,无论是东中国海还是南中国海的不少岛屿与海域,外围国家与我国都存在着海洋主权和相关权益的争议,而中国海洋文化遗产在这些争议岛屿与海域都有广泛、大量的分布,因而充分认识和重视中国海洋文化遗产在这些岛屿和海域中的历史先占性和长期占有性,对于维护我国海洋和岛屿主权与领土完整、保障国家海洋权益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事实上,我国政府和学者已经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但由于对这些遗产的发掘和掌握尚不充分,加之思维空间尚未放开,理念模式尚多有局限,对这些遗产价值的利用与发挥尚不到位(例如中日钓鱼岛之争,如果我国掌握更多的遗产证据,将历史上的中琉封贡海路作为中国的海洋文化线路遗产加以申遗和保护,或可改变对日只争一岛的局限;类似的,中越北部湾划界,如果将中国沿海渔民所有的传统渔场这是中国沿海渔民和海洋捕捞业的生命线作为历史水域加以对待和保护,北部湾中国沿海渔民或即不至于大量失海失渔)。中国海洋文化遗产,对于维护我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障国家海洋权益和我国沿海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权利,对于国计民生,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价值。
其六,这是发挥中国海洋文化遗产在国家对外构建海洋和平秩序中的内涵价值的战略需要。中国海洋文化遗产,不仅广泛、大量分布在环中国海内缘的中国沿海、岛屿和水下,而且广泛、大量分布在环中国海外缘亦即外围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还有不少分布在印度洋沿岸、非洲沿岸、美洲沿岸及其近海区域。例如中国历代王朝对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东南亚地区各政权的政治册封(例如诏书、敕印)以及中国册封使臣航海活动的相关历史文化遗迹;郑和下西洋在东南亚、印度洋沿岸、西亚和东非海域及相关沿海地区的历史文化遗迹;中国历代商船对外航海贸易的沉船遗迹(例如在朝鲜半岛西南部近海发掘出的中国元代沉船、船货,在南海外缘海域发现的历代中国沉船、船货,在美洲海岸和近海发现的中国陶瓷等)。我国已有不少学者、文物保护单位进行过相关调查研究,国家文物部门也进行过相关追索。不管这些海外的中国海洋文化遗产的权属问题最终如何解决,其作为中国海洋文明历史的重要文化遗产,总体上彰显的是中国文化作为和谐、和平、与邻为伴、与邻为善的礼仪之邦文化的基本内涵,见证着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的祖先与中国友好交往交流,长期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互动,构建和维护着世界和平秩序并在全球海陆空间传播着中国文明包括海洋文明的悠久历史。历史不应被忘记,历史会昭示后人。如何充分保护和尊重这些海洋文化遗产,如何充分尊重和汲取古代先人构建海洋和平与世界和谐秩序的历史智慧,对于当今世界的海洋和平秩序构建,具有不容忽视、不可替代的价值意义。中国海洋文化遗产及其内涵,是最具基础性、真实性、形象性,最具说服力甚至最具启发性和感召力的教科书。
总之,中国海洋文化遗产价值巨大,但中国海洋文化遗产现状堪忧,不应该任其这样持续下去。中国海洋文化遗产现状研究与保护利用机制的创新研究,既是我国海洋文化历史认知、遗产保护、现代发展的整体研究和相关学科发展的学术需要,也是国家文化遗产管理、国家文化战略、国家海洋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的多方面实践需要,这是相关学界和相关政府部门、相关社会各界刻不容缓的当下使命。
中国海洋文化遗产,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边界极为宽广的整体时空存在。以往,国内外学术界之所以一直未能对此作整体研究,一方面是因为中外学术界对海洋文化遗产的较普遍重视历时尚短,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海洋文化是一个文化整体,历史悠久,空间广大,遗产遍布,其形态、内涵极为丰富且复杂,在现代条件下又牵涉多国,中外之间、外外之间在领土和海洋问题上多有争端,且一些国家因多种原因对一些历史文化的认识与历史原貌南辕北辙,因而导致中外学界一直难以对中国海洋文化遗产做出整体观照。为此,本研究紧紧抓住对中国海洋文化遗产形成整体认知和加强管理保护的关键性问题,即摸清家底,阐明价值,搞清现状,提出对策,为国家海洋文化资源安全和遗产保护政策的制定,为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的维护,为国家海洋战略发展,提供学术支撑和对策支持。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