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花外集斠箋
》
售價:NT$
704.0
《
有兽焉.8
》
售價:NT$
305.0
《
大学问·明清经济史讲稿
》
售價:NT$
330.0
《
中国国际法年刊(2023)
》
售價:NT$
539.0
《
早点知道会幸福的那些事
》
售價:NT$
295.0
《
迈尔斯普通心理学
》
售價:NT$
760.0
《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售價:NT$
1990.0
《
掌故家的心事
》
售價:NT$
390.0
|
內容簡介: |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有效地推动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企业信用管理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规范市场运行秩序。该书致力于研究企业信用对企业融资效率的作用机理、影响路径和经验证据。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背景下企业信用与企业融资效率》的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从历史的角度,总结归纳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企业信用和企业融资效率关联发展的四个阶段,进而提出该书的主要研究问题。其次,首次尝试研究企业信用对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机理和影响路径,最终研究的落脚点是通过企业自身的信用建设(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用制度建设)来提升企业融资效率,并选择以资本市场发行债券的民营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以期为民营企业获得较高的融资效率提供相关建议。*后,采用了新的实证分析方法,利用企业信用评分中的运营能力得分与政府监管得分表示企业信用,分析企业信用与企业资金利用率之间存在的正相关关系。《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背景下企业信用与企业融资效率》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对比分析,更加详细、清晰地说明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相对于信用等级较低的企业更具有融资优势,能够较好地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
|
關於作者: |
张坤,1984年生,2017年6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获得金融学博士学位。2017年6月起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信用管理系主任,并担任河南信用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信用管理、信用管理理论与实践、征信与评级理论与实践等。
|
目錄:
|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现实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研究逻辑
1.4 研究方法
1.4.1 历史分析与归纳
1.4.2 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1.4.3 直接分析与间接分析相结合
1.4.4 制度分析法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企业信用相关研究范畴界定
2.1.1 企业信用
2.1.2 从商业信用到企业信用
2.1.3 民营企业信用
2.1.4 企业信用评级
2.2 企业融资效率相关研究范畴界定
2.2.1 企业融资
2.2.2 融资效率
2.2.3 融资效率与融资成本
2.2.4 融资效率与资金利用率
2.2.5 中小企业融资效率
2.3 企业信用与融资效率相关理论综述
2.3.1 企业信用、融资结构与融资效率
2.3.2 企业信用、代理成本与融资效率
2.3.3 企业信用、交易费用与融资效率
2.3.4 企业信用评级与融资效率相关研究
2.3.5 民营企业信用与融资效率相关研究
2.4 研究述评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民营企业信用管理现状与意义
3.1 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现象分析
3.1.1 以国有企业为主的三角债问题
3.1.2 民营企业债券违约现象
3.1.3 企业失信和失德现象
3.2 民营企业信用缺失及其信用管理的意义
3.2.1 增加交易成本并降低市场效率
3.2.2 企业信用缺失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
3.2.3 企业信用缺失会造成行业混乱
3。3企业征信与评级现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企业信用、融资成本与融资效率相关性分析
4.1 企业信用与融资成本的相关性分析
4.1.1 融资成本
4.1.2 企业信用对融资成本的影响分析
4.1.3 企业信用对融资成本影响的实证分析
4.2 企业融资成本与融资效率的相关性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企业信用、资金利用率与融资效率相关性分析
5.1 变量控制
5.1.1 运营能力评分与政府监管评分综合得分
5.1.2 企业融资效率
5.2 计量分析
5.2.1 理论分析与假说
5.2.2 样本的来源与变量选取
5.2.3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4 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5.2.5 单位根检验
5.2.6 回归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不同信用评级的企业信用与融资效率的作用机理与影响路径分析
6.1 融资效率与企业信用评级的相关性分析
6.1.1 不同信用评级的企业融资效率分析
6.1.2 不同企业性质的融资效率分析
6.2 AAA级企业信用与融资效率关系分析
6.2.1 样本及变量的选取
6.2.2 描述性统计分析
6.2.3 各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6.2.4 回归分析
6 2 S 小结
6.3 BBB级企业信用与融资效率关系分析
6.3.1 样本及变量的选取
6.3.2 描述性统计分析
6.3.3 各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6.3.4 回归分析
6.3.5 小结
6。4本章小结
第7章 增强企业信用,提高企业融资效率的路径选择
7.1 企业内部策略
7.1.1 弱化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力度.完善财务管理与信息披露制度
7.1.2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7.1.3 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优化融资渠道
7.1.4 树立信用管理理念,打造良好信誉形象
7.2 企业外部策略
7.2.1 建立健全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7.2.2 建立健全征信制度和企业信用评级体系
7.2.3 建立健全企业融资监管机制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可能的贡献
8.3 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有效地推动了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企业信用管理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规范市场运行秩序。现阶段,国内企业信用管理流程不规范,管理体系尚未建立健全,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和机制研究迫在眉睫。同时,我国企业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性历史时期,充裕的资金是企业完成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国内经济运行中的实际问题和现有理论研究的不足,都迫切要求对企业信用和企业融资效率进行深入研究,这正是本书的选题意义。已有的文献往往局限在或单纯研究投融资效率问题、或关注融资制度和体系建设、或探讨融资方法创新等,缺乏对企业信用和融资效率,以及其相互关系和作用路径的理论研究,本书期望能从这些方面进行一些探索和尝试。本书的研究主要着眼于企业信用对企业融资效率的作用和影响,探究企业信用对企业融资效率的作用机理和影响路径。
首先,以历史的视角总结归纳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企业信用和企业融资效率关联发展的现实,阐明国内企业信用管理实践发展、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建设、企业信用管理宏观环境完善等与企业融资环境改善、融资渠道拓宽、融资行为规范、融资体制建立健全等所具有的阶段性同步关系,进而提出本书的研究问题(第1章)。本书对研究所涉及的相关术语进行了范畴界定,包括企业信用、企业融资效率等,并概括指出企业融资成本所包含的内容为资信评级费用、营销费用,以及在融资活动中企业所需支付的利息和代理费用等。同时,分别对融资效率的经典文献和企业信用管理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尤其关注了企业信用与融资效率相关性的研究成果,并对国内外为数不多的有关企业信用或信用评级与企业融资成本、融资效率的关系的文献进行了梳理,以验证本书最终研究结果的正确性(第2章)。以上研究内容共同构成了本书的理论研究部分。
其次,对企业信用缺失问题的现象和原因进行分析,认为国有企业三角债、债券违约、失信经营等企业失信行为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因此,解决企业失信问题的关键在于削弱不对称信息所造成的影响,主要手段是建立健全企业征信体系。对企业信用缺失行为的分析,目的在于突出信用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为后文研究企业信用与融资效率之间的关系做铺垫(第3章)。
为了更深入地探究企业信用对融资效率的作用机理和影响路径,本书进行了三个层次的实证分析。第一,选择2012~2018年新发行债券的民营企业进行实证分析,选取企业信用、企业规模、企业运营状况、总资产收益率、单位资产现金流人和金融机构贷款率六个指标分析企业信用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具体影响.结合融资成本与融资效率的关系,得出企业信用间接影响企业融资效率的结论(第4章);第二,以2012~2018年在深交所和上交所发行债券的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从领导者素质、经营管理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潜力和信用水平六个层面构建评价企业信用级别的相关指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和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民营企业的信用评级值,并以企业资金利用率作中间变量,进一步发现了企业信用与企业融资效率之间的作用机理(第5章);第三,基于信用评级的视角,选取企业债务情况、债务期限、资本成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作为研究变量,分析不同信用级别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因素,并将不同企业信用级别各指标分别进行对比。由于信用级别能够较好地反映企业的发展、经营等状况,不同信用级别企业的融资效率不同,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企业信用可以通过融资成本、资金利用率、融资期限、融资规模等路径影响企业融资效率(第6章)。
最后,分别从企业的内、外两个视角,提出了建立健全现代化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提升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融资效率的方法和路径(第7章)。
本书可能的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从历史的视角,总结归纳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企业信用和企业融资效率关联发展的四个阶段,进而提出本书的主要研究问题。其次,首次尝试研究企业信用对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机理和影响路径,最终研究的落脚点是通过企业自身的信用建设(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用制度建设)以提升企业融资效率,并选择在资本市场发债的民营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以期为民营企业获得较高的融资效率提供相关建议。最后,采用了新的实证分析方法,利用企业信用评分中的运营能力得分与政府监管得分表示企业信用,发现企业信用与企业资金利用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对比分析,更加详细、清晰地说明高信用等级企业相对于低信用等级企业的融资优势。
当然,本书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一方面,在民营企业系统中,普遍存在数量多、分布广、信息不透明等特点,要搜集相关的信用数据难度较大。笔者选取已发债且存在债券评级的民营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可能会导致研究样本存在片面性。另一方面,由于民营企业在进行外部融资过程中,涉及的相关信用指标较多,且部分指标无法用客观的数据表示,因此,笔者采用了替代指标代替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主观判断,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信用评估的准确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