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先秦儒家义利观研究儒家哲学研究丛书》主要探讨和分析先秦儒家义利观思想,侧重于在理论前提、理论内容、理论特质和理论价值四个方面对其进行论述和阐释。作者主要论述了对先秦儒家义利观思想的评价、启示和局限性的解读,指出人是义与利的统一,不可偏废一端。要借鉴先秦儒家义利观中义与利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新时代背景下完成道义与利益的结合。既要将道义从利益的局限中发展出来,又要始终做到以人为本,尊重个体的合理之利,从而使义、利统一于人之为人的价值指向当中。
|
目錄:
|
序
前言
一 选题背景
二 先行研究对先秦儒家义利观研究方式的探析
三 研究方式
四 研究框架
□□章 义与利概念之历史演变
□□节 义之字义流变
一 义的宗教性:殷商时期之宗教仪式
二 义的宗法性:西周时期之宗法制度
三 义的自觉性:先秦时期之内在自觉
第二节 利之字义流变
一 中性之利:事实判断
二 义理之利:价值判断
第二章 先秦儒家义利观之理论内容
□□节 孔子对义利之辨的开启
一 德与义利之辨
二 仁与义利之辨
三 孔子的义利观
第二节 孔孟之间:以曾子、子游、子思的义利观为例
一 曾子:以利为利和以义为利
二 子游: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
三 子思:务内与主外
第三节 游说诸侯:孟子的义利观
一 人禽之辩与孟子义利观
二 王霸之辩与孟子义利观
第四节 一统前奏:荀子的义利观
一 性伪之分与荀子义利观
二 公义论与荀子义利观
第三章 先秦儒家义利观之基本特质
□□节 先秦儒家义利观所体现的思维方式
一 重和的整体性思维
二 重现实的实用理性思维
三 重天道的实体性思维
四 重反思的内向性思维
第二节 先秦儒家义利观之异同
一 先秦儒家义利观之共性
二 先秦儒家义利观之差异
第三节 先秦儒家义利观与先秦道家、墨家、法家之比较
一 道与器:先秦儒家义利观思想与道家思想之比较
二 德与力:先秦儒家义利观思想与先秦法家之比较
三 群与己:先秦儒家义利观思想与先秦墨家之比较
第四章 先秦儒家义利观之价值影响
□□节 先秦儒家义利观对先秦思想的贡献
一 先秦儒家义利观对人伦秩序的构建
二 先秦儒家义利观对中庸思想的应用
三 先秦儒家义利观对人之价值选择自由的阐释
第二节 先秦儒家义利观对当代的影响
一 个人:权利与义务的统
二 社会:私德与公德的统一
三 国家:德治与法治的统一
第五章 结论
一 评价
二 启示
三 局限性
附录一 先秦儒家思想中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以利为视角
附录二 先秦儒家义观念的三重理论维度
附录三 先秦义利观的四种理论形态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