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419.0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474.0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58.0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NT$
296.0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NT$
352.0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NT$
500.0
|
內容簡介: |
《东亚生产网络视域下中国国际地位考察:来自附加值贸易的证据》在全球价值链理论框架下对东亚生产网络演进和中国参与现状展开研究,从资金流动、产品贸易和成员影响力三个层面对东亚生产网络进行重新解构,判断了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地位,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影响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地位的因素,*后探讨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地位提升是否有助于解决中国国内面临的产业困境,《东亚生产网络视域下中国国际地位考察:来自附加值贸易的证据》认为中国已经成为东亚生产网络的中心,是其生产与价值的交汇之地,中国应该正确认识并适应这一地位,通过产业海外布局和国内产业链条升级,摆脱制造业的低端属性同时主动构建自己主导的产品价值链,实现与东亚成员之间的合作共赢。
|
關於作者: |
李霞,天津人,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专业博士,中共天津市滨海新区委员会党校讲师。主要从事国际经济、产业经济、国际金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五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教育部、天津市社科和天津市委党校系统课题10余项。在《上海经济研究》《现代经济探讨》《教学与研究》《经济问题》等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与本书相关的研究成果有《非常规货币政策、溢出效应与国际协调障碍》《海上丝绸之路视域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联动考察》等。
|
目錄:
|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
第四节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国际生产网络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国际产业转移理论
第二节 全球价值链理论
第三节 全球生产网络理论
第四节 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度量指标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东亚生产网络演进历史
第一节 雁行模式
第二节 竹节型生产网络
第三节 三角形生产网络
第四节 网状生产网络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东亚生产网络现状
第一节 FDI流动现状
第二节 中间品贸易现状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融入东亚生产网络的途径
第一节 引进外资
第二节 发展加工贸易
第三节 中国对东亚生产网络直接投资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地位考察
第一节 基于中间品贸易的考察
第二节 基于垂直专业化程度的考察
第三节 基于附加值贸易的考察
第四节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考察
第五节 中关贸易争端对东亚生产网络的影响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地位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研究假设
第二节 模型检验
第三节 检验结果分析
第四节 若干启示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东亚生产网络重构趋势分析
第一节 世界处于变革时期
第二节 东亚生产网络重构趋势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以中国之为加快推动东亚生产网络重构
第一节 正确认识并适应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的地位
第二节 顺势而为,合理高效地推动国内产业向外转移
第三节 主动施为,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构建东亚利益共同体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十章 主要研究结论及不足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局限
第三节 未来努力方向
附表1
附表2
附表3
参考文献
致谢
|
內容試閱:
|
中东欧区域生产网络、北美区域生产网络和东亚生产网络是当今三大区域生产网络,尤以东亚生产网络最为突出。在经历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这两次重创之后,它每一次都能迅速恢复并重构,展示出强大的适应性和活力。中国的加入更是给东亚生产网络带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回旋余地.同时也加速了东亚内部市场结构和成员架构的变革。本书聚焦变革中的东亚生产网络,试图为正在经历转型阵痛的中国经济开拓新的外部空间提供可行的建议。
本书围绕以下四个问题展开:①通过全球价值链的附加值数据,是否能够发现东亚生产网络有别于传统视角下的新特征?②中国在当前东亚生产网络中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哪些因素影响了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③中国应该如何顺应东亚生产网络重构的趋势,借以提升自己的分工地位和区域影响力?④中国在东亚区域内地位的提升是否有助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
上述四个问题构成了本书的内在逻辑:首先在全球价值链理论框架下对东亚生产网络演进和中国参与现状展开研究。判断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地位,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影响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地位的各种因素,其次探讨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地位提升是否有助于解决中国面临的产业困境。因此,本书不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笔者结合微观视角和宏观视角.运用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东亚生产网络演进和中国地位选择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本书针对全球价值链条件下东亚生产网络的新特征,通过历史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和附加值贸易数据为基础,从资金流动、产品贸易和成员影响力三个层面对东亚生产网络进行重新解构。提出东亚生产网络是东亚生产体系进入21世纪之后的特定发展阶段,是东亚生产体系在比较优势分工法则下,受全球价值链驱动,以跨国企业为点,以FDI和中间品贸易为线,以各成员关系为面,互补型、多边型、垂直型与水平型分工交织的复杂新型区域分工网络。目前东亚生产网络以韩国和东盟一中国一美国模式为典型特征。但是其外向型、梯度性和低附加值性的核心特质与雁阵模型、三角模式等前期形态并没有本质不同。FDI方面,日本主导了东亚的FDI流出.中国带动东亚FDI流入,目前东亚FDI整体呈现净流出状态,以中国表现最为突出:贸易方面,东亚生产网络尚未摆脱外向型特征,但是内部集约性不断增强。目前在东亚主要国家中,中国对东亚出口的贡献最大.日本对东亚生产网络最为依赖。
(2)针对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地位及影响因素,本书采用了从宏观到微观的逻辑进行分析。
首先。通过大量数据分析,提出中国主要通过引进东亚投资、参与东亚加工贸易、对东亚进行投资三大渠道融入东亚生产网络。特别地,鉴于近年东亚地区成为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头号目的地,本书采用投资引力模型对中国在东亚直接投资的区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东亚经济体的投资潜力进行估算。中国在东亚地区的投资决策与东道国市场扩张能力、基础设施水平、社会服务水平和双边贸易水平高度正相关。中国在东亚地区投资时愿意承担更大的政治风险,倾向选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与中国签署双边投资协定的国家。与传统认知不同,中国更倾向在东亚地区选择劳动力成本较高的经济体进行投资,自然资源和距离并不是主要考虑的区位因素。本书基于东亚生产网络深受全球价值链影响的事实,从中间品贸易角度,利用传统贸易数据进行验证,证实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中仍处于加工平台位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