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NT$
408.0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NT$
265.0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NT$
398.0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NT$
347.0
《
云中记
》
售價:NT$
347.0
《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售價:NT$
214.0
《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售價:NT$
296.0
《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售價:NT$
356.0
|
內容簡介: |
以空间格局重塑为着力点破解现代生态难题,旨在超过资本主义空间生产的生态困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回溯历史,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内含空间问题的前瞻性思考,为构建新时代生态文明空间格局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明确将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提出着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的总体要求。构建新时代生态文明空间格局,强调对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共生性结构以及交叉运行机制进行全面考察,对空间格局的基本要素、基本环节、主体依托和现实主题进行统筹权衡。综观国土空间格局开发利用的现状及趋势,必须在观念、技术、制度等层面进行全方位变革,倾力打造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空间格局。
|
關於作者: |
刘燕,女,黑龙江尚志人,201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5-2017年在中央编译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专业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研究。现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项,主持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二等)1项、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多项。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国外理论动态》《理论视野》《贵州社会科学》《云南社会科学》《学术论坛》《湖北社会科学》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
目錄:
|
第一章 构建新时代生态文明空间格局的现实聚焦
一 空间格局:生态文明战略实现的载体形式I
(一)建设生态文明蕴含的空间概念和方法
(二)新时代生态文明空间格局的话语出场
(三)构建新时代生态文明空间格局的必然逻辑
二 构建新时代生态文明空间格局战略的凸显过程
(一)绿色事业的早期探索与空间格局的孕育萌发
(二)环境保护与空间格局的要素化探索
(三)可持续发展与空间格局的非均衡化发展
(四)科学发展观与促进空间格局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
(五)生态文明与空间格局的体系化部署
三 构建新时代生态文明空间格局的严峻形势
(一)构建新时代生态文明空间格局的现实状态
(二)构建新时代生态文明空间格局的现实挑战
(三)构建新时代生态文明空间格局的发展症结
第二章 构建新时代生态文明空间格局的理论基础
一 生态文明空间格局理论的发展脉络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生态问题空间向度的认识
(二)苏联马克思主义者关于生态问题空间向度的认识
(三)新马克思主义者关于生态问题空间向度的认识
(四)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生态问题空间向度的认识
二 生态文明空间格局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空间格局存在形式的思想
(二)关于空间格局构成机制的思想
(三)关于空间格局建构路径的思想
三 生态文明空间格局理论的本质特征
(一)生态文明空间格局理论的整体性
(二)生态文明空间格局理论的开放性
(三)生态文明空间格局理论的实践性
第三章 构建新时代生态文明空间格局的历史观照
一 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空间格局
(一)前资本主义社会空间格局的演进历程
(二)前资本主义社会空间格局的自发性表现
(三)前资本主义社会空间格局的自发性后果
二 资本主义社会的空间格局
(一)资本主义社会空间格局的演进历程
(二)资本主义社会空间格局的异化表现
(三)资本主义社会空间格局的异化后果
三 构建新时代生态文明空间格局的时代考察
(一)构建新时代生态文明空间格局的阶段定位
(二)构建新时代生态文明空间格局的时代纹路
(三)构建新时代生态文明空间格局的现实指向
四 共产主义社会的空间格局
(一)共产主义社会空间格局的生成条件
(二)共产主义社会空间格局的自觉性特征
(三)共产主义社会空间格局的愿景展望
第四章 新时代生态文明空间格局的系统建构
一 构建新时代生态文明空间格局的基本环节
(一)空间规划的蓝图绘制
(二)空间治理的协同推进
第五章 新时代生态文明空间格局的功能结构与目标机制
第六章 新时代生态文明空间格局的优化选择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以空间格局重塑为着力点破解现代生态难题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中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步上新台阶指明了方向。构建新时代生态文明空间格局战略的提出,既是对生态文明原则和理念的坚持和发展,也是对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的积极反思和正面回应。
生态文明空间格局思想具有内在的逻辑与范畴,经过曲折的发展历程,主题越来越深刻,方法越来越清晰,影响越来越突出。为了保证研究的深入进行,必须厘清构建新时代生态文明空间格局所涉及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科学框定研究视阈,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和研究任务。
生态文明空间格局首先是一种向量,指向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关系的共时性向度。地理环境属于物质范畴,而空间则是物质的抽象的量的形式①。空间与物质实体相区别,但又与物质运动不可分离。然而,很多时候人们主要强调时间的主导地位,有意或者无意地将空间等同于静止化的背景或容器,忽视了空间本身的革命性、动态性作用。空间是一切生产和一切人类活动的要素②,不仅包括住宅、厂房、矿山、森林等物质实体的存在样态,而且包括行为的活动范围、组织结构的聚集形态、生物群落的立体结构以及生态位.等等,以土地、地理环境等概念隐喻空间的作用形式显然是不够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思维观念的转变,人类活动的领地从二维、三维向多维空间延伸,从实体空间向虚拟空间迈进,由此带动了生产、生活秩序的深度调整。同期,由于过度张扬主体力量,挤占其他生物的栖息空间和资源,破坏了自然环境的承载力,对生态系统的平衡性、稳定性造成巨大冲击。构建新时代生态文明空间格局,不是单纯地约束主体的活动空间,而是以空间格局为支点全面协调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关系,探索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致力于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格局。
生态文明空间格局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无论是空间格局的自发形成,还是人类对生态文明空间格局的自觉性建构,本质上都是社会秩序问题,而不是纯粹的、抽象的自然问题。自然概念是人的实践的要素,又是存在着的万物的总体①。自然空间作为社会空间的基础和源泉,几乎处处镌刻了人的印记,即使是在人迹罕至的北极,科学家们也发现了微塑料颗粒的踪影。人类按照自身的需要和能力改造自然,促进自然空间转化为社会空间,进而为生产生活提供场所、条件和产品。每一种生产方式都是在一定空间格局的基础之上生成,同时必定造就不同的空间格局。空间格局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所有制结构,体现阶级力量的对比,内含权力结构,利益关系等多方面内容。空间格局的重塑是对现有社会秩序的变革,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理念、思维方式的全面调整。构建新时代生态文明空间格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诉求对自然的关怀与保护,但是必须以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协同发展为根本条件。
构建新时代生态文明空间格局以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②为研究的出发点。社会、经济、自然等子系统既具有相对独立的功能、结构和运行规律,又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地球生物圈的有机整体。它以实践活动为基础,建构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等多层次关系,形成人类生存发展的主要场域。从复合生态系统的观点出发,研究各亚系统之间纵横交错的相互关系:其间物质、能量、信息的变动规律,其效益、风险和机会之间的动态关系是解决当代重大社会问题的关键所在。①构建新时代生态文明空间格局,必须廓清系统内部以及系统之间的关系内容和关系形式,明晰相关主体的权利、义务、责任,科学把握复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运行规律。
构建新时代生态文明空间格局以辩证的和历史一地理的思维框架②为基础。这里提到的生态文明不是社会形态意义上的文明,而是社会结构意义上的文明。也就是说,生态文明不是一种独立的文明形态,而是贯穿于文明形态始终的一种基本的文明形式。③生态文明空间格局内含于生态文明的历史演进过程,是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共时性结构形式。构建新时代生态文明空间格局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既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战略要求,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基本要求,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新时代生态文明空间格局并不是几个词义的简单相加,其理论构建的前提是承认复合生态系统的有机整体形式。这里提到的空间格局也不是单纯的物理意义上的空间结构,而是一种有机的结构,是类似于有机体骨骼的结构形式,直接影响着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系统的发展。山脉的走向、流域的跨度、生物群落的分布、住房的区位、人类的迁徙路线与行为空间等共同构成生物圈的总体样态,每一种社会体制都自发或者自觉地践行一种生态体制。发展也是有机的,我们评判一种理念或者行为的性质,主要根据这种行为和理念对有机体的整体机能是裨益还是损伤。④将空间的概念和方法引入生态文明理论之中,形成一种整体性的解释框架,涉及辩证唯物主义原则、历史方法与空间方法的有机整合,有助于更全面更客观地分析解决生态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