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NT$
454.0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NT$
959.0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NT$
301.0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NT$
352.0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NT$
454.0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NT$
286.0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NT$
265.0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NT$
2387.0
|
內容簡介: |
《基于质量声誉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研究:新制度主义的理论解释与实证》尝试运用新制度主义理论、声誉理论揭示影响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制度因素。在全面阐述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二元性基础上,笔者提出影响畜产品消费信心的关键在于民间评价的质量不安全以及消费者心理层面的质量不安全;进而提出消费者心理层面的质量不安全是一种质量信任问题,民间评价的质量不安全需要加强质量声誉的建设。
在此基础上,《基于质量声誉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研究:新制度主义的理论解释与实证》揭示了畜产品民间质量声誉的形成机制,并构建了理论模型,分析了制度环境、市场组织程度对畜产品民间质量声誉形成的影响;阐述了畜产品的质量合法性在制度环境、市场组织程度与民间质量声誉间的中介作用,以及畜产品质量符号分化在制度环境、市场组织程度与民间质量声誉间的调节作用;探讨了畜产品的民间质量声誉与质量信任的关系,进而提出了相应假设并进行了实证检验。
|
關於作者: |
游锡火,1969年3月生,汉族,籍贯浙江台州,副研究员、民进会员。主要研究方向:农村产业与区域经济、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农村金融、创业管理。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博士后。
在《中国城市经济》《经济管理》《开放导报》《世界农业》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30多篇。主持多项国家、行业协会和企业等研究咨询课题。
社会兼职:民进中央科技医卫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创业导师等。
|
目錄:
|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标和方法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特点
二、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三、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解决机制研究综述
第四节 本书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技术路线
第五节 研究创新和未来研究方向
一、研究创新
二、未来研究方向
第二章 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二元性分析
第一节 畜产品与畜产品市场的经济性质
一、畜产品的特征
二、畜产品市场的特征
第二节 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二元性、形成与原因
一、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双重二元性
二、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形成机制
三、消费者感知的畜产品质量不安全的原因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畜产品市场的制度环境分析
第一节 畜产品市场的制度环境与组织场域
一、畜产品市场的制度环境
二、畜产品供应商的组织场域
第二节 畜产品市场制度环境的分割与场域的权力结构
一、畜产品市场制度环境的分割
二、畜产品市场组织场域的权力结构
第三节 畜产品市场的质量评价制度
一、畜产品市场的质量评价制度
二、畜产品质量评价制度的冲突
三、畜产品质量保证制度的形成
四、畜产品市场的符号资源的分布情况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畜产品的质量声誉与质量合法性
第五章 畜产品的民间质量声誉的形成机制模型
第六章 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
第七章 假设检验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企业问卷
附录2 消费者问卷
后记
|
內容試閱:
|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近年来一直受到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困扰,并成为影响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本书尝试运用新制度主义理论、声誉理论,试图揭示影响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制度因素。本书经过理论分析发现:
第一,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是一个客观质量的问题,而且是一个主观评价的过程。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双重二元性,即产品实体层面的质量安全一消费者心理层面的质量安全:官方评价的质量安全一消费者评价的质量安全。第二,消费者心理层面的质量安全的实质是消费者对畜产品的不信任,这是影响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畜产品供应商的制度分离行为、官方媒介与质量评价机构的夸大或选择性宣传、中国社会信任文化的缺失是造成消费者心理层面的质量不安全的主要原因。第三,当前,我国畜产品市场的制度环境存在制度分割现象,畜产品供应商与消费者面临着不同的制度环境。在畜产品市场的组织场域中,畜产品供应商与消费者存在非常大的权力差距,这是畜产品供应商比消费者离质量评价中心制度更近的重要原因。第四,我国畜产品市场的质量评价制度存在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巨大冲突。第五,畜产品市场存在畜产品质量的二元声誉现象官方声誉与民间声誉。畜产品供应商没有获得消费者赋予的合法性是导致民间声誉不高的重要原因。第六,畜产品市场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的组织程度是影响民间声誉建立的重要前因变量。民间声誉的建立有助于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即建立消费者心理层面的质量安全。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书实证研究发现:首先,畜产品市场的区域分割程度、畜产品供应商和消费者的制度距离、消费者群体的分化程度都对畜产品的民间质量声誉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次,质量合法性负向调节了畜产品市场的区域分割程度、畜产品供应商和消费者的制度距离、消费者群体的分化程度与畜产品的民间质量声誉之间的关系;再次,畜产品市场的质量符号资源的分化程度负向调节了畜产品市场的区域分割程度、消费者群体的分化程度与畜产品的民间质量声誉之间的关系;最后,畜产品的民间质量声誉与畜产品信任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本书可能在以下三个方面存在创新:
(1)不同于以往研究注重畜产品的产品实体层面质量和官方评价的质量,本书在全面阐述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二元性基础上,指出目前影响畜产品消费信心的关键在于民间评价的质量不安全以及消费者心理层面的质量不安全。然后提出消费者心理层面的质量不安全是一种质量信任问题,民间评价的质量不安全需要加强质量声誉的建设。
(2)以往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研究多关注经济环境与经济要素的影响,本书对畜产品市场的制度环境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畜产品市场的质量保证制度的形成,阐明了畜产品质量合法性的概念、构成,揭示了畜产品质量合法性与畜产品声誉的关系。
(3)以往研究多从经济学来分析声誉的形成机制,本书尝试运用新制度主义理论来解释畜产品民间质量声誉的形成机制,建立了畜产品民间质量声誉形成机制的理论模型,分析了畜产品市场的制度环境、市场组织程度对畜产品民间质量声誉形成的影响,分析了畜产品的质量合法性在畜产品市场的制度环境、市场组织程度与畜产品民间质量声誉间的中介作用,分析了畜产品质量符号分化在畜产品市场的制度环境、市场组织程度与畜产品民间质量声誉间的调节作用,分析了畜产品的民间质量声誉与质量信任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假设,并进行了实证检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