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本书以重载电力机车为研究对象,针对轮轨黏着系数精确观测、不确定轨面黏着点极值搜索算法、机车黏着防空转应用3个主要问题展开研究,以提升重载机车黏着利用率和保障黏着防空转可靠性应用为目标,确保重载机车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全书共分为7章,内容包括重载电力机车黏着控制与防空转应用研究的背景与意义,重载电力机车动力学建模及黏着控制框架,基于非奇异终端滑模观测器的轮轨黏着系数估算,基于滑模极值搜索算法的轨面黏着点搜索,基于无稳态振荡扰动理论的超螺旋黏着控制,基于非对称障碍李雅普诺夫函数的机车防空转,本书的总结与展望。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方向的研究生的学习参考书,同时对从事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研究的专业人员也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
目錄:
|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重载电力机车黏着控制研究现状
1.3 重载机车黏着控制中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4 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2章 重载电力机车动力学建模及黏着控制框架
2.1 引言
2.2 机车轮轨黏着性能影响因素
2.3 现有机车黏着控制主要方法
2.4 重载电力机车简化动力学模型
2.5 重载电力机车黏着控制框架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非奇异终端滑模观测器的轮轨黏着系数估算
3.1 引言
3.2 全维观测器黏着系数估算
3.3 传统滑模观测器黏着系数估算
3.4 非奇异终端滑模观测器黏着系数估算
3.5 仿真结果分析
3.6 实验结果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滑模极值搜索算法的轨面最优黏着点搜索
4.1 引言
4.2 滑模极值搜索算法基本原理
4.3 滑模极值搜索最优黏着点设计步骤
4.4 仿真结果分析
4.5 实验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无稳态振荡扰动理论的超螺旋最优黏着控制
5.1 引言
5.2 无稳态振荡扰动极值搜索最优蠕滑速度
5.3 超螺旋滑模最优黏着控制器的设计
5.4 仿真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非对称障碍李雅普诺夫函数的机车防空转应用
6.1 引言
6.2 非对称障碍李雅普诺夫防空转控制器的设计
6.3 仿真结果分析
6.4 实验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书总结
7.2 研究展望
|
內容試閱:
|
高载荷、大轴重重载电力机车的最优黏着利用及如何实现防空转应用已成为机车牵引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所谓最优黏着利用及防空转控制,是指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下,通过控制牵引电机的运动状态,进而影响机车轮轨间的黏着状态,使机车尽可能发挥出当前轨面所允许的最大牵引力,同时避免车轮发生空转的控制方法。本书以重载电力机车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轮轨黏着系数精确观测、不确定轨面最优黏着点极值搜索算法、机车最优黏着防空转控制策略3个主要问题展开研究。
本书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重载机车轮轨黏着利用的异常检测及高性能容错控制(项目编号:61773159)、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基于无模型滑模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失磁故障集成容错控制方法(项目编号:2018JJ2093)、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向重载机车轮轨黏着系统的智能建模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19JJ40076)以及湖南工业大学2017年年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重载机车黏着故障检测及蠕滑约束最优黏着控制(项目编号:CX1707)的资助,相关研究成果形成了本书,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的编写工作还得到了湖南工业大学张昌凡教授、龙永红教授、李祥飞教授、刘建华副教授的大力支持与悉心指导,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本书部分内容参考了毕业研究生李燕飞的研究成果;同时,书中还引用或摘录了其他研究者的成果,在参考文献中均予以列出,在此向他们表示谢意。若有遗漏或引用不当,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由于作者学识疏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