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作家 马伯庸、 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馆长 王志庚 中信美术馆馆长 曾孜荣 阅读推广人 余治莹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郭海文教授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历史文化学院 刘全波副教授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讲师 林生海博士 联袂推荐。
|
內容簡介: |
《古代人的一天》第二辑共4本,每本介绍古代的一种职业诗人、画家、文臣、医生。第二辑每本书中都介绍了6~7个主题人物,讲活了人物,也就讲活了历史。从职业切入,但又覆盖面很全,通过对主人公一天的生活、工作场景的再现,生动展现了古代人的日常风貌和生活习俗,还原历史事件发生的始末。
|
關於作者: |
段张取艺创作出版了300余本儿童读物, 《森林里的小火车》荣获央视2015中国好书大奖。其他作品如美国儿童品格教育系列读物获选为美国芝加哥7所小学品德教育课本;《饭票》荣获第三届爱丽丝绘本银奖;《夏夜》入围首届信谊图画书创作奖等;收获多个奖项。
|
目錄:
|
《画家的一天》
《诗人的一天》
《医生的一天》
《文臣的一天》
|
內容試閱:
|
前言
一天,对于今天的我们,可以足不出户,也可以远行万里;可以柴米油盐,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全世界。
那么,一个有趣的想法冒了出来:古代人的每一天会怎么过?我们对古代人的了解都是史书上的一段段文字和故事,从没有想到他们的一天会是怎么样的。他们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早上起来洗脸刷牙,一日三餐?晚上,他们会有什么娱乐活动?基于这样的好奇心驱使,我们开始进行创作,想把古代人一天的生活场景展现在孩子们面前。
我们在进行“古代人的一天”系列书的创作时,以古代的身份(或职业)来进行分类,有皇帝、公主、文臣、武将、刺客、画家、医生、诗人等,每种身份(或职业)有其不一样的生活、工作。比如,诗人的日常生活是否像他们的诗歌一样波澜壮阔、灿烂精彩?那些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创作出来的?《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瑞鹤图》这些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名画的绘者是什么人,他们幼时是否受过良好的艺术启蒙?这些画是怎么样构思出来的?通过绘画要表达什么内容?古代的中医,如扁鹊、华佗、张仲景等是如何给病人治病?他们像今天的医生一样待在医院上班坐诊吗?医生是如何给人诊断的?有哪些传世的成就?
然而,古代人的一天是无法回溯的,古人对时间的感受也和我们不一样,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古代人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我们在丰富的历史资料的基础之上,架构了古代人的一天。
我们在创作当中精细地设置了时间线,书中的“一天”指的是故事从开始到结束整个过程的时间,而不是严格意义的24 小时自然时间,书中贯穿每一个人物一天的生活和工作的时间线,也不是按照等分的时间长度来划分的,时间线的创意设计是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故事发展脉络。
在《画家的一天》当中,我们选择了七位绘画史上重要的画家来进行创作,讲述画家们的故事,而不仅仅是展现画家们艺术上的伟大成就。绘画是记录古代社会面貌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方式,通过画家的描绘,我们能形象地对古代的人物、建筑、社会生活以及政治军事有直观的了解,因此,画家的一天就变得颇有意味。孩子们在了解画家们一天工作生活的同时也了解了他们描绘记录的古代世界。。
在创作《画家的一天》的具体内容时,需要对一些历史事件进行浓缩使一天的内容更为紧凑、丰富,我们借鉴了郭沫若先生在创作《屈原》以及《蔡文姬》的故事时所采用的手法,把精彩的故事浓缩在一天来呈现,这也是为了让孩子们去更好地理解历史。
希望我们的努力能让“古代人的一天”成为孩子们喜欢的书,能让孩子们从一个新的视角去看待我们的历史,从而喜欢上我们的历史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