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多流向的道德本质研究路径
如果大致浏览一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伦理学文献,我们或许不难发现,在道德本质问题的表述方式上,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意识形态行为规范实践精神之外,还出现了一套新的话语体系,扳指细数,大致有这样四个高频出现的关键词:存在方式价值本体应当文化。在话语体系发生转变的背后往往是理论范式的转型或理论立场的转向。
从一定程度上讲,这表明道德本质的研究路径实际上已朝多个方向发展。据此,我们概称为多流向的道德本质研究路径。总的来说,这里讲的多流向主要指三种情况:1依然坚持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道德本质问题;2以西方伦理学的知识派系和理论立场去研究道德本质问题;3徘徊在伦理学的西学立场和马克思主义立场之间,或有新意、或有迷茫地去研究道德本质问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道德本质问题研究中,人的地位被显著地提高了,相应地,人道主义立场和个人主义方法也逐渐盛行起来。
在人为什么要有道德?一文中,万俊人认为,道德的价值意义在于其价值的存在论暨本体论特征。道德地存在或有道德地生活本身就是文明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道德是人类文化的精神内核。人性的文化特质和文化的价值取向决定了道德必定成为人类自身的内在目的之一,甚至是最为重要的内在目的。通过自身的道德实践和人格美德成就来实现自身的文化特性,并展示自我的文化价值和文化价值境界,不仅是作为精神理想的,而且也是作为实际达成的人生价值境界。人在充分展示其人格魅力和道德潜能的同时,展示了自己的人性,使其成为一种道德人生或美德人生的化身。
又如杨国荣认为,道德既是人存在的方式,同时也为这种存在人自身的存在提供了某种担保。就其内在关系而言,善何以必要与存在人的存在如何可能两重提问之间很难截然加以分离;二者的这种相关性,也决定了对前一问题的思考,无法离开伦理学与本体论相统一的视域。历史地看,人的存在包含着类社会与个体两重向度,通过在类的层面制约生活秩序、社会整合、体制系统,以及在个体之维作用于自我的统一和境界的提升,道德从社会系统中的一个侧面,为走向具体、真实、自由的存在提供了某种前提,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善何以必要的问题同时获得了历史的解答。
再如高兆明认为,1.道德是人类对世界的特殊把握方式,道德作为人的应然存在方式,是理性对人及其存在的反思性把握所谓道德是对人及其存在的反思性把握,是指道德是对存在的反映,不过这种反映有特殊的样式,它是评价性反映。2.道德是社会的特殊规范方式。人类为何要反思性把握自身存在的特质?这就在于人类要求发挥其主体性功能,以应然的方式能动地安排协调与规范自己的日常生活。3.应当从主体及其存在方式的角度认识道德,应当把握它是人的存
在方式或智慧生活方式这一实质性内容。
有些学者依然遵循着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理论立场去理解道德的本质。宋希仁认为,道德是一种精神,是社会的、个人的意识和观念形式。道德是通过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社会意识是道德存在的基本形态。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精神,表现为道德主体的主观性、特殊性、个体性的德,同时又是客观的伦理关系和法则,具有客观性、普遍性、社会性。道德作为精神的东西,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相对于社会经济关系而言,是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的意识形态。道德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唐凯麟认为,既然人把个人利益和社会共同利益的需要内在地具于一身,他就必须始终面对这两重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形成调节和处理它们相互关系的客观需要。道德就是在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对这种客观必然性的有意识地把握,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价值形态。所以,道德是人的一种特殊的社会规定性,是社会的一种特殊的人的价值观念。道德既是社会调节的一种特殊手段,又是人实现自身统一、精神完善的一种特殊方式,它始终植根在人和社会不可分割的联系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价值形态。④章海山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种价值体系。首先,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人们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伦理关系。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人与人和人与自身之间客观上存在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伦理关系,道德反映这些关系,协调和发展这些关系。其次,道德又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精神现象、观念形态出现,它归根到底由社会存在决定。最后,道德的本质将是规范性和自我完善性的统一。道德制约人们的过程与人们自觉遵守规范的意识觉醒过程相一致。
杨宗元在关于道德本质问题的探讨一文中进一步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的道德本质论。值得一提的是,文章在道德与需要道德的主体性和规范性道德的他律性与自律性这三个与道德本质问题息息相关的关键点上,依据对经典作家客观公允的文本解读,澄清了学界在引用经典作家文本论述道德本质时的误解。如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和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等。文章的结论认为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经济关系中寻找道德的本质规定,认为道德是物质关系的产物;作为特殊的社
会意识形式,道德从实践精神的角度把握世界,道德的规范性和主体性密不可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