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加加美高浩的手部绘画技法 II
》
售價:NT$
407.0
《
卡特里娜(“同一颗星球”丛书)
》
售價:NT$
398.0
《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售價:NT$
857.0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NT$
602.0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NT$
332.0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NT$
454.0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NT$
556.0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NT$
959.0
|
編輯推薦: |
该书选取了身体、意义与经济三个相对较新的视角,力图构建一个新人学视域下的文艺研究体系。这个体系包含三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文艺身体学、文艺意义学与文艺经济学。
该书的文艺身体学部分以近年来出现的多维立体电影、吃播等为例,阐述了美学身体维度的生成事实以及文艺批评实践与产业实践中的身体化现象。该书的文艺意义学部分尝试从人的生存意义、价值意义与社会群体意义等视角进行挖掘,从而建构一个凸显意义的文艺研究理论框架。该书的文艺经济学部分尝试构建一个融合文学经济研究、影视经济研究、动漫经济研究以及文化产业研究于一体的文艺经济学的框架体系。
该书所研究的内容较为新颖,阐述内容具有理论性,构建的理论框架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该书的研究成果对融合文艺学、文化研究与文化经济三个理论研究方向于一体,打破文学、影视、文化经济等领域的学科界限,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內容簡介: |
本书分为三部分,文艺身体学部分以近年来出现的多维立体电影、吃播等为例,阐述了美学身体维度的生成事实以及文艺批评实践与产业实践中的身体化现象;文艺意义学部分尝试从人的生存意义、价值意义与社会群体意义等视角进行挖掘,从而建构一个凸显意义的文艺研究理论框架;文艺经济学部分尝试构建一个融合文学经济研究、影视经济研究、动漫经济研究以及文化产业研究于一体的文艺经济学的框架体系。
|
關於作者: |
秦勇,文艺学博士、影视艺术学博士后,现执教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化产业系,任系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美学、影视艺术、文化产业。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非视听感官美学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巴赫金躯体理论研究等项目,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唯物史观与文艺思潮等各级项目。出版专著《巴赫金躯体理论研究》《意义的生产与消费》等,参与出版《中国当代文艺思潮》等著作;担任《核心价值视阈下的影视文艺研究》《文化产业专业阅读书目体系》等主编。在《人民日报》《文艺研究》等报刊发表学术文章八十余篇,其中多篇文章被各类文摘摘要、转载。
|
目錄:
|
导言 新人学视域下的文艺研究
第一编 文艺身体学研究
第一章 美学身体之维的构建
第一节 重构美学的身体之维基于多维立体电影的意义分析
第二节 从吃播热潮延伸出的美学思考
第二章 文艺身体学理论研究案例及文艺批评实践
第一节 身体人类学视域下尼采的酒神精神探析
第二节 背离女性主义的中国女性躯体写作
第三章 影视文艺中的身体符号
第一节 脸谱:中国电影民族化的切入符号
第二节 俄罗斯悲喜剧电影的身体意识
第四章 文艺(文化)产业中的身体视域
第一节 身体、区隔、产业对时尚机制的再认识
第二节 我国儿童触觉类图书的发展探析
第二编 文艺意义学研究
第五章 文艺的生活与社会意义探索
第一节 回归意义与快感的生活本质体制变革形势下中国电视剧的繁荣趋向
第二节 辩证理解弘扬文化精神与追求文化利益的关系
第六章 文艺的价值伦理意义思考
第一节 价值向度上的巴赫金躯体理论的道德指向
第二节 消费历史与价值重构意义价值向度上的历史消费主义文艺思潮研究
第七章 北京审美文化中的京味意义研究四题
第一节 改革开放语境下的北京审美文化
第二节 文艺生产中的北京风格
第三节 审美消费与北京精神
第四节 京味诗性与大众审美文化
第三编 文艺经济学研究
第八章 影视文艺的艺术属性与经济属性关系辨析
第一节 影视文艺的艺术属性与经济属性关系的再认识
第二节 影视剧的创作欣赏与生产消费的复杂关系辨析
第九章 文学、影视的产业化问题研究
第一节 网络文学出版的定义、模式与问题
第二节 中国历史消费影视剧溯源
第三节 伪艺术,真商业商业语境中王家卫电影的表现策略
第四节 中国电视剧的投融资风险与监控
第十章 动漫产业研究
第一节 文化互动中的中外动画艺术交融
第二节 文化入超形势下的中国动漫
第三节 销售文化迪斯尼广告战略的文化选择
第十一章 文化产业走出去研究
第一节 从走出去到融进去对中国文化产品输出的回顾与展望
第二节 发展对外文化服务贸易,凸显中国文化产业国际影响力
第三节 世界与中国:反文化产品盗版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
內容試閱:
|
导言 新人学视域下的文艺研究
人学视域,即将人作为起点与终点进行思考的视域。尽管对人学的思考可以追溯到人类文化思想的源头古希腊人意识到人是什么这个问题,中国诸子开始思考人性,都可以归于人学思想但真正进行文学是人学文艺是人学这样主题的思考,把人作为本位来进行系统化的思考,还要归功于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
说到人本主义这种人学思潮,从文艺复兴算起,已经有600余年历史,不论是文艺复兴以来的传统人本主义思想,还是现代主义哲学产生的新人本主义思想,都关注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人是什么的命题,不仅是古希腊的未解之谜,也是今天的科学和哲学所努力阐释的终极命题。但对人自身的思考始终有着某种局限。在原始社会,对人的思考没有超出对自然的膜拜;在封建社会,对人的思考没有超出封建等级秩序的压制;在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思考没有超出物质利益的束缚。现代以来,人本社会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开始登上人类集体构建的历史舞台。中国当下的社会开始进入这一构建的历史进程之中,这一历史进程必将伴随对人自身的理解,而不断向未来开进。
人学思想所关注的人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含义。从文艺复兴中诞生出的人学思想,作为对中世纪封建神权的反动,突出了大写的人,在人面前,上帝死去,人的种种基本权利得到了神话式的张扬。近代启蒙主义,继续深化着对人自身的张扬,形成了以经验科技理性、纯粹思辨理性与人道主义为核心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性。这种人学思想,是新人本主义产生的根源,是新人学思潮发展的基础,相对于新人学思想而言,我们称其为传统人学思想。作为传统人学思想代表的现代认知理性、工具理性与科技理性,所凸显的人是与自然对立冲突的人,种种自然属性受到压抑的人,极度异化的单面的人。正是在这种畸形发展的人学思想内部,诞生了新人学思想。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本能主义中的人的观念,重新拾起人源于自然界的命题;海德格尔探讨人的最本真的存在;萨特则夸大了我和他人的对抗性冲突;梅洛庞蒂一反精神对躯体的压抑传统,开始寻求建构一种躯体化的人与世界的本质存在。诸多存在主义哲学思想都在致力于构建一种能弥补传统人本主义缺陷的新的人的观念。以霍克海默、阿尔多诺与马尔库塞等为代表的法兰克福社会批判学派,对造成人畸形发展的压迫力量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异化与分工等进行了批判。如何把被社会压迫的人重新改造成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人化的人,成为批判学派探讨的重要主题。马尔库塞的社会交往理论,意图以对话、交往来建构一个消除了人与人之间、阶级阶层间的种种对立冲突的理想社会,这一理论虽然具有乌托邦性质,但是对人本主义由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位过渡,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虽然标榜无深度、平面化,甚至主张人消失了,但这种对现代以来的人的观念的反动,在否定之否定的哲学意义上,无疑在深化着长期以来对人的终极意义的理解,呼唤着一种更为全面的、合理的人的意义产生。因此,不宜用新新人学思潮来称呼后现代主义一脉所提倡的对人学视域的消解,而应将其视为对新人学思想的有益补充,作为新人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人学思想这一概念完全可以囊括现代主义人本思想与后现代主义人本思想。
新人学思想,把关于人的方方面面的细节重新思考、梳理了一遍。人的理性、非理性、反理性,人的个体人本主义、世俗人本主义和对人的现实关怀、世俗关怀,人的欲望、冲动、意志、情感等精神因素对历史的参与、改写和重塑,凡此种种,深化着我们对人的认识,以及对人学问题的再思考,这一过程的内在动力和契机又为现实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种种可能。现实社会需要确立人的本位,而人的本位又无疑会确立整个社会的人化性质。我们对人的思考来源于社会环境的发展,对人的方方面面的思考的目的在于努力为社会确立一个全面的人。人本社会确立的以人为本的人,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分工、异化造成的畸形单面的人,既是全面发展的个人,又是集体的大写的全面进步的人,既是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的人,又是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人本社会的全面发展首先体现为这种人的全面发展,而且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
西方诸种人学思想,在建构全面发展的人的长远目标上与我们今天提倡的人本社会建构的全面发展的人是一致的,但是西方诸种人学思想的片面深刻的解析,使西方人本社会的构建过多呈现个人中心的特点。与之相比,中国社会希求构建的以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的人为导向的人本社会在学理上,具有更大的合理性。西方人本主义思想虽从近代开始传入中国,但明显产生影响的时期是五四运动前后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四十年。中国当代人学思想把西方近百年的人学思想几乎全盘接收。中国社会复杂多元的经济与现实关系也为形形色色的人学思想的传播提供了现实依据。
新时期以来,文艺研究者在文艺是人学上,达成了共识。在人这个共有的基础上,努力把反映人、感染人的文艺,凸显人、启蒙人的人学思想,创造人、发展人的人本社会,三者统一起来。人本文艺,不是一种文学创作流派,而是在新人学思想影响下,在人本社会氛围熏陶下,呈现出为人生、为社会、深刻思考人、对人进行终极关怀的人学倾向的文艺创作。中国当代文艺研究在新时期以来,呈现出人学特征,但当代中国的人学过多地受西方以个人为中心的人学思想影响,西方人本社会的价值观念成了中国当下文艺研究中隐含着的参照背景。如果说文革之后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对文革十年压抑人性的痛斥,还仅仅是为了恢复一个正常人的最低层次要求的人本追求,更相似于传统人学思想对中世纪压制的反抗,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文艺作品则多蕴含了西方新人学思想。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徐星的《无主题变奏》、韩少功的《爸爸爸》等,大都采用荒诞的观念和视角诠释他们眼中的世界。这些表现现实荒诞与异化感的风格与西方新人学思想中的存在主义关系密切。刘恒的《伏羲伏羲》、陈忠实的《白鹿原》、方方的《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等,通过精神分析对小说中人物潜意识中的性因素进行挖掘,以至于以性的视角诠释人物的一生,无疑和西方本能化的新人学思想联系密切。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均GDP的增长,中国当下消费社会到来。相对于活跃于20世纪80年代的这些纯文艺作品,当下社会存在量最多的是通俗的文艺读物,从市场占有率的角度来说,它们对我们这个社会的影响似乎更大。曾经被讽刺为地摊文学的通俗读物促进了大众文化的兴盛,进而,有人提出后新时期文学已经到来,新时期文学已经终结,取而代之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新的创作状态。然而,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当代文艺现实主义冲击波的一度兴起,反映了文艺多元化趋势并没有被一元文化所替代,反映现实人生存在还是人学思潮一种不变的追求,更反映了我国当下的文艺参照背景已经开始转移到本土社会上来。中国当下大力发展的以人为本的人本社会现实为人本文艺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现实空间与创作题材。从人自身的一切现实关系与观念出发,反映人的全面发展,必将是人本文艺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文艺的思考当然不能局限于文学,多媒体的影视文艺、林林总总的网络文艺、市场化产业化的文艺生产,尤其是在当下,在大文化融合的背景下,文化研究、文化经济向文艺的渗入,勾画出了一幅21世纪文艺发展的新图景。面对这种形势,对21世纪文艺研究来说,当然也不应局限于传统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从新人学视域出发,本书选取了身体意义经济这三个相对较新的视角,结合笔者对文艺研究的成果,力图在展现当下文艺研究的新人学成果的同时,勾画出笔者的学术思路。
身体源于人类学的思考视角,经过社会学向文化研究的引入,逐渐成为文艺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西方身体学研究的理论成果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不断被中国学界引入,在2000年后甚至促生了中国本土化的身体学研究热潮。文艺身体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从身体的视角研究文艺,密切联系身体的感觉、身体的问题及身体的意义,深化对人的全面理解,明确人不仅是精神的人,同时也是身体化的人。作为对这一研究思路的引入,本书第一编文艺身体学研究部分,从美学的身体之维重构的角度,笔者撰写了重构美学的身体之维基于多维立体电影的意义分析从吃播热潮延伸出的美学思考等内容;从身体符号主题的文艺凸显角度,笔者撰写了脸谱:中国电影民族化的切入符号俄罗斯悲喜剧电影的身体意识等内容;从身体理论的切入与批评应用的视角,笔者撰写了身体人类学视域下尼采的酒神精神探析背离女性主义的中国女性躯体写作等内容;从文艺(文化)产业的身体视角,笔者撰写了身体、区隔、产业对时尚机制的再认识我国儿童触觉类图书的发展探析等内容。这些内容中涉及的文艺领域不仅包括文学,还有电影、直播综艺、图书、时尚等等,直播综艺是新兴的文艺形式,图书生产、时尚是文化与文艺交叉的领域,某种意义上,本书撰写的文艺内容是较为宽泛的。
意义,并不是关于人学思想的新视角,但它是新人学思想中被延续思考的一个重要视角。人是一种追求意义价值的存在,意义与价值有着某种共通性,大致相似,常常并用,但意义对凸显个体的主动意味更为强烈。从身心视角看,意义属于与身体相对应的心的部分。每个时代有各自时代(社会)的核心意义指向,个体也都有自己的意义价值指向。人文思想建构,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一种意义建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意义是新人学思想不可或缺的内容。本书第二编文艺意义学研究部分,从生活与社会意义视角,笔者撰写了回归意义与快感的生活本质体制变革形势下中国电视剧的繁荣趋向辩证理解弘扬文化精神与追求文化利益的关系等内容;从伦理价值的意义视角,笔者撰写了价值向度上的巴赫金躯体理论的道德指向消费历史与价值重构意义价值向度上的历史消费主义文艺思潮研究等内容;从区域有特质的价值意义视角,笔者撰写了北京审美文化中的京味意义研究四题等内容。
经济,是在思考人的身体与意义维度时,不得不思考的问题,虽然这显示出人学思考的时代局限性。脱离经济存在的身体、脱离经济环境的意义建构,最终建构出的人都是抽象的人。人的具象化的存在环境,对普通个体来说,就是经济环境。在文化经济化的全球趋势中,文艺产业化的出现是必然结果。深入理解文艺经济问题,同样可以加深对文艺人学的理解。在新人本视域下,学界既有对文艺经济化的批判,也有对文艺经济化的建构。本书第三编文艺经济学研究部分,既纳入文艺经济问题的分析内容,也囊括了一部分对文化经济问题分析的内容。由于边界的交融,文艺在泛化为文化,文化也在不断深入文艺。在某种意义上,文艺经济学或者文化经济学,二者涉及的问题具有共通性。该部分内容中,从文艺的经济属性与艺术属性关系视角,笔者撰写了影视文艺的艺术属性与经济属性关系的再认识;针对文学、影视的产业化问题,笔者撰写了网络文学出版的定义、模式与问题伪艺术,真商业商业语境中王家卫电影的表现策略中国历史消费影视剧溯源中国电视剧的投融资风险与监控等内容;针对动漫产业问题,笔者撰写了文化互动中的中外动画艺术交融文化入超形势下的中国动漫销售文化迪斯尼广告战略的文化选择等内容;从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视角,笔者撰写了从走出去到融进去对中国文化产品输出的回顾与展望发展对外文化服务贸易,凸显中国文化产业国际影响力世界与中国:反文化产品盗版等内容。
时下,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领域、新视角随着融合的加深而不断出现。新人学思想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基于思考作为个体的人的存在需要的考虑,本书选取了身体、意义、经济三个维度来切入对新人学思想的理解。任何时候,人都是身心合一的人,身体的视角、意义的视角是构成认识一个完整的人必需的维度,经济视角则是构建个体当下存在必须思考的维度。从身体、意义、经济视角来理解文艺,也即在理解人的存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