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NT$
245.0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NT$
398.0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NT$
203.0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NT$
611.0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NT$
230.0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NT$
500.0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NT$
203.0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NT$
510.0
編輯推薦:
通过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以来中国不同时期的扶贫发展历程,对中国扶贫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梳理。具体内容包括:一是揭示中国扶贫发展的现状以及历史轨迹;二是总结中国扶贫发展工作机制;三是提炼中国扶贫发展经验模式; 四是分析中国扶贫发展的路径。
內容簡介:
通过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以来中国不同时期的扶贫发展历程,对中国扶贫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梳理。具体内容包括:一是揭示中国扶贫发展的现状以及历史轨迹;二是总结中国扶贫发展工作机制;三是提炼中国扶贫发展经验模式; 四是分析中国扶贫发展的路径。
關於作者:
雷明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后站首位博士后,师从厉以宁先生。全国优秀博士后称号,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现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运筹学会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环境科学协会环境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决策科学协会(Decision Sciences Institute,DSI)亚太地区决策科学协会(Asia Pacific DSI)当选主席President elect。原光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日本京都大学Kyoto University KANSEI POWER讲座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 of Donated Chair(98),京都大学客座教授(Kyoto University Visiting Professor)(08),香港中文大学黄宽诚基金讲座教授(05),美国曼隆学院(Menlo College)访问教授(Visiting Professor)(03)。
目錄 :
?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贫困与反贫困理论1
一、贫困的定义与成因 1
二、反贫困理论 3
三、中国扶贫理论与政策的发展 4
第二节 中国的扶贫历程与成就5
一、扶贫历程 5
二、扶贫的成就与意义 9
第二章 中国扶贫史 20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扶贫20
一、19491979年救济式 21
二、19791985年以工代赈 23
三、19861993年以县为中心 25
四、19932000年八七扶贫攻坚 27
五、20012010年整村推进 30
六、20112013年集中连片 33
七、2013年精准扶贫 36
八、2017年深度扶贫 42
第二节 总结44
?
第三章 中国扶贫模式 47
第一节 输血救济式扶贫47
第二节 以工代赈模式48
第三节 以县为中心的扶贫51
第四节 整村推进54
第五节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58
第六节 精准扶贫62
第七节 深度扶贫67
第八节 可持续扶贫70
第四章 中国扶贫治理结构 75
第一节 公共品、准公共品及扶贫75
一、基本概念 75
二、扶贫的准公共品属性 76
第二节 政府:主导引导76
一、政府主导阶段 77
二、政府引导阶段 78
第三节 市场:无有83
一、市场力量的引入 83
二、产业扶贫模式 83
第四节 群众:主体91
一、参与式扶贫的发展 91
二、参与式扶贫面临的挑战 92
第五节 社会:参与95
一、社会组织参与扶贫 95
二、民营企业参与扶贫 96
三、个人参与扶贫 97
第六节 国际组织:助推99
一、国际组织在中国的扶贫工作 99
二、国际组织的助推作用 102
?
VII
第七节 总结103
第五章 中国扶贫机制 104
第一节 经济扶贫机制104
一、宏观经济增长与扶贫 104
二、政府宏观调控机制与扶贫 111
三、市场机制与扶贫 115
第二节 法制扶贫机制122
一、法制机制存在的问题 123
二、完善法制扶贫的路径选择 124
第三节 道德扶贫机制126
一、道德扶贫的动因分析 127
二、道德扶贫的路径选择 128
第四节 内生动力扶贫机制129
一、内生动力的定义 129
二、贫困农户内生动力不足的成因分析 129
三、提升农民内生动力的路径选择 131
第五节 总结132
第六章 中国扶贫政策体系 134
第一节 研究问题134
一、问题提出 134
二、研究现状 135
第二节 中国扶贫政策体系139
一、分散式扶贫政策体系 140
二、系统化扶贫政策体系 144
三、精准化扶贫政策体系 149
四、深度扶贫政策体系 153
五、可持续扶贫政策体系 158
第三节 总结161
?
第七章 中国扶贫组织保障 163
第一节 组织保障的含义163
一、组织及组织理论 163
二、组织保障及中国扶贫体系 164
第二节 中国扶贫组织保障形式167
一、四种组织保障形式概述 167
二、案例分析 176
第三节 总结及建议185
第八章 中国扶贫工作机制 189
第一节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189
一、政策执行具体环节识别机制 190
二、扶贫执行整体模式 195
三、小结 197
第二节 菜单式与订单式198
一、订单式扶贫 199
二、菜单式扶贫 200
三、小结 206
第三节 学后干与干中学207
一、学后干 207
二、干中学 208
三、小结 210
第四节 政府主导与市场主导211
一、必要性 211
二、文献回顾 212
三、优势与不足 213
四、解决路径构建政府主导下市场化扶贫的新模式 214
五、小结 217
第五节 供给侧与需求侧217
一、文献回顾 217
?
二、扶贫供给侧结构改革 218
三、扶贫需求侧改革 219
四、小结 222
第九章 中国扶贫能力建设 223
第一节 基础设施建设224
一、交通运输 225
二、电力 226
三、供水 227
第二节 公共服务建设228
一、公共教育 229
二、文化体育 230
三、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 231
四、社会保障 233
第三节 财政体系建设234
一、财政资金扶贫 234
二、税收优惠 236
三、筹措机制创新 237
第四节 金融体系建设238
一、信贷扶贫 238
二、多种金融组织方式扶贫 238
第五节 信息化建设241
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241
二、互联网+扶贫 241
第六节 市场培育244
一、市场机制引入 245
二、产业扶持 245
第七节 人力资源培育247
一、脱贫主体培育 247
二、扶贫队伍建设 248
?
第八节 总结250
第十章 中国扶贫实现路径 252
第一节 输血救济252
一、输血救济的概念 252
二、输血救济的实现路径 253
第二节 以工代赈253
一、以工代赈的概念 253
二、以工代赈的实现路径 254
三、以贵州省为例 255
第三节 以县为中心258
一、以县为中心的概念 258
二、以县为中心的实现路径 259
三、以安徽省潜山县为例 262
第四节 整村推进264
一、整村推进的概念 264
二、整村推进的实现路径 264
三、以宽城满族自治县北杖子村为例 267
第五节 片区扶贫269
一、片区扶贫的概念 269
二、片区扶贫的实现路径 269
第六节 精准扶贫275
一、精准扶贫的概念 275
二、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 276
三、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 278
第七节 深度扶贫280
一、深度扶贫的概念 280
二、深度扶贫的实现路径 281
三、以凉山州为例 284
第八节 可持续扶贫286
?
一、可持续扶贫的概念 286
二、可持续扶贫的实现路径 286
第十一章 以县为中心的扶贫 289
第一节 成就289
第二节 经验291
一、核准家底、精准定位 291
二、促进转移就业 293
三、积极鼓励创新创业 294
四、智志双扶、精神扶贫 295
五、动态管理社保信息 297
六、跟踪服务不可忽视 300
七、在农村推行三变改革 300
第三节 问题303
第四节 对策305
一、稳脱贫,建立增收渠道 305
二、加强和改善生态扶贫 305
三、加大开发式扶贫的力度,提高扶贫政策的帮扶作用 307
四、分类施策,强化扶贫政策的针对性 308
五、科学监督、考核、评估 308
第五节 总结311
第十二章 整村推进扶贫 314
第一节 成就314
第二节 经验319
一、参与式扶贫,以人为本 320
二、整合资源,综合扶贫 323
三、瞄准扶贫对象,因地制宜 324
四、加强瞄准机制 327
第三节 问题330
?
一、资金投入问题 330
二、瞄准问题 330
三、贫困村适用类型限制 331
四、贫困人群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332
第四节 对策333
一、改进资源整合机制 333
二、健全扶贫项目管理和验收评估机制 334
三、协调扶贫项目与区域经济发展 335
四、加强贫困对象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 335
第十三章 片区扶贫 337
第一节 绪 论337
一、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概念内涵 338
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政策的发展历程 339
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基本特征 340
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致贫原因分析 342
第二节 中国片区扶贫取得的成就346
一、社会经济发展统计各项指标呈逐年递增趋势 346
二、贫困人口数量和贫困发生率大幅缩减 347
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水平均有明显提升 349
四、基础设施状况日臻完善 351
五、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进步明显 352
六、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显著
增加 353
第三节 中国片区扶贫的典型经验354
一、滇桂黔石漠化片区产业扶贫模式 355
二、武陵山片区金融精准扶贫模式以湖南省张家界
为例 357
三、大别山片区旅游精准扶贫模式以安徽省六安市
为例 358
?
四、秦巴山区易地搬迁精准扶贫模式以四川省
苍溪县为例 360
五、启示 362
第四节 中国片区扶贫存在的问题363
第五节 中国片区扶贫的对策建议366
第六节 总结368
第十四章 精准扶贫 371
第一节 绪论372
第二节 精准扶贫战略的形成及基本内涵374
一、精准扶贫的基本概念 374
二、精准扶贫战略的形成过程 375
三、精准扶贫的内涵 376
第三节 精准扶贫的减贫成就382
一、精准扶贫取得决定性进展 382
二、多维扶贫措施成效显著 386
第四节 精准扶贫的实践案例389
一、案例1:沿河县的创新扶贫模式 389
二、案例2:汝城县的面子工程 394
第五节 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与应对策略397
一、精准扶贫面临的实践困境 397
二、应对策略 402
第六节 总结405
第十五章 深度扶贫 408
第一节 深度扶贫的理论基础及主要成因408
一、深度扶贫的理论基础 408
二、深度贫困的主要成因 410
第二节 深度扶贫的成就与经验412
一、现阶段深度扶贫取得的成就 412
?
二、深度扶贫的成功经验 415
第三节 深度扶贫的难点和问题416
一、法律问题 416
二、干部问题 418
三、观念问题 419
第四节 深度扶贫问题的解决措施421
一、明确指导思想和扶贫目标 421
二、扶贫法治化 424
三、扶贫自主化 425
四、扶贫区域化 428
五、干部队伍是中坚力量 429
第五节 总结432
第十六章 可持续扶贫 434
第一节 绪论434
一、可持续扶贫的概念内涵 435
二、可持续扶贫的基本特征 436
第二节 产业融合:可持续扶贫发展新模式438
一、金融业参与扶贫工作,助推可持续扶贫发展 438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扶贫 442
第三节 可持续扶贫案例444
一、海南省产业扶贫新模式 444
二、陕西省特色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以渭南白水县为例 446
三、河北省光伏产业扶贫新情况以张北县为例 448
四、宁夏因地制宜扶贫发展新战略以宁夏滩羊产业、
养蜂产业为例 450
五、湖南省探索生态模式助脱贫 455
第四节 可持续扶贫存在的问题457
第五节 总结459
?
第十七章 中国扶贫经验总结 461
第一节 精准扶贫461
一、精准扶贫的理论意蕴 462
二、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 463
第二节 开放式扶贫466
第三节 绿色扶贫469
第四节 可持续扶贫473
第五节 共享扶贫476
第六节 协调扶贫482
第七节 创新扶贫486
第十八章 总结 492
第一节 本书要旨492
第二节 中国贫困现状494
一、区域发展不均衡 494
二、脱贫难度加大 495
三、返贫现象时有发生 497
四、贫困退出机制亟待完善 497
第三节 思考与建议498
一、明确指导思想,加大政策倾斜力度 498
二、打破行政体制固化,实现跨省连片治理 498
三、促进产业培育,激发贫困人口脱贫内生动力 499
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500
五、推动广泛参与 500
六、队伍建设 500
第四节 2020年扶贫工作展望501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贫困与反贫困理论1
一、贫困的定义与成因 1
二、反贫困理论 3
三、中国扶贫理论与政策的发展 4
第二节 中国的扶贫历程与成就5
一、扶贫历程 5
二、扶贫的成就与意义 9
第二章 中国扶贫史 20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扶贫20
一、19491979年救济式 21
二、19791985年以工代赈 23
三、19861993年以县为中心 25
四、19932000年八七扶贫攻坚 27
五、20012010年整村推进 30
六、20112013年集中连片 33
七、2013年精准扶贫 36
八、2017年深度扶贫 42
第二节 总结44
?
第三章 中国扶贫模式 47
第一节 输血救济式扶贫47
第二节 以工代赈模式48
第三节 以县为中心的扶贫51
第四节 整村推进54
第五节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58
第六节 精准扶贫62
第七节 深度扶贫67
第八节 可持续扶贫70
第四章 中国扶贫治理结构 75
第一节 公共品、准公共品及扶贫75
一、基本概念 75
二、扶贫的准公共品属性 76
第二节 政府:主导引导76
一、政府主导阶段 77
二、政府引导阶段 78
第三节 市场:无有83
一、市场力量的引入 83
二、产业扶贫模式 83
第四节 群众:主体91
一、参与式扶贫的发展 91
二、参与式扶贫面临的挑战 92
第五节 社会:参与95
一、社会组织参与扶贫 95
二、民营企业参与扶贫 96
三、个人参与扶贫 97
第六节 国际组织:助推99
一、国际组织在中国的扶贫工作 99
二、国际组织的助推作用 102
?
VII
第七节 总结103
第五章 中国扶贫机制 104
第一节 经济扶贫机制104
一、宏观经济增长与扶贫 104
二、政府宏观调控机制与扶贫 111
三、市场机制与扶贫 115
第二节 法制扶贫机制122
一、法制机制存在的问题 123
二、完善法制扶贫的路径选择 124
第三节 道德扶贫机制126
一、道德扶贫的动因分析 127
二、道德扶贫的路径选择 128
第四节 内生动力扶贫机制129
一、内生动力的定义 129
二、贫困农户内生动力不足的成因分析 129
三、提升农民内生动力的路径选择 131
第五节 总结132
第六章 中国扶贫政策体系 134
第一节 研究问题134
一、问题提出 134
二、研究现状 135
第二节 中国扶贫政策体系139
一、分散式扶贫政策体系 140
二、系统化扶贫政策体系 144
三、精准化扶贫政策体系 149
四、深度扶贫政策体系 153
五、可持续扶贫政策体系 158
第三节 总结161
?
第七章 中国扶贫组织保障 163
第一节 组织保障的含义163
一、组织及组织理论 163
二、组织保障及中国扶贫体系 164
第二节 中国扶贫组织保障形式167
一、四种组织保障形式概述 167
二、案例分析 176
第三节 总结及建议185
第八章 中国扶贫工作机制 189
第一节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189
一、政策执行具体环节识别机制 190
二、扶贫执行整体模式 195
三、小结 197
第二节 菜单式与订单式198
一、订单式扶贫 199
二、菜单式扶贫 200
三、小结 206
第三节 学后干与干中学207
一、学后干 207
二、干中学 208
三、小结 210
第四节 政府主导与市场主导211
一、必要性 211
二、文献回顾 212
三、优势与不足 213
四、解决路径构建政府主导下市场化扶贫的新模式 214
五、小结 217
第五节 供给侧与需求侧217
一、文献回顾 217
?
二、扶贫供给侧结构改革 218
三、扶贫需求侧改革 219
四、小结 222
第九章 中国扶贫能力建设 223
第一节 基础设施建设224
一、交通运输 225
二、电力 226
三、供水 227
第二节 公共服务建设228
一、公共教育 229
二、文化体育 230
三、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 231
四、社会保障 233
第三节 财政体系建设234
一、财政资金扶贫 234
二、税收优惠 236
三、筹措机制创新 237
第四节 金融体系建设238
一、信贷扶贫 238
二、多种金融组织方式扶贫 238
第五节 信息化建设241
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241
二、互联网+扶贫 241
第六节 市场培育244
一、市场机制引入 245
二、产业扶持 245
第七节 人力资源培育247
一、脱贫主体培育 247
二、扶贫队伍建设 248
?
第八节 总结250
第十章 中国扶贫实现路径 252
第一节 输血救济252
一、输血救济的概念 252
二、输血救济的实现路径 253
第二节 以工代赈253
一、以工代赈的概念 253
二、以工代赈的实现路径 254
三、以贵州省为例 255
第三节 以县为中心258
一、以县为中心的概念 258
二、以县为中心的实现路径 259
三、以安徽省潜山县为例 262
第四节 整村推进264
一、整村推进的概念 264
二、整村推进的实现路径 264
三、以宽城满族自治县北杖子村为例 267
第五节 片区扶贫269
一、片区扶贫的概念 269
二、片区扶贫的实现路径 269
第六节 精准扶贫275
一、精准扶贫的概念 275
二、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 276
三、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 278
第七节 深度扶贫280
一、深度扶贫的概念 280
二、深度扶贫的实现路径 281
三、以凉山州为例 284
第八节 可持续扶贫286
?
一、可持续扶贫的概念 286
二、可持续扶贫的实现路径 286
第十一章 以县为中心的扶贫 289
第一节 成就289
第二节 经验291
一、核准家底、精准定位 291
二、促进转移就业 293
三、积极鼓励创新创业 294
四、智志双扶、精神扶贫 295
五、动态管理社保信息 297
六、跟踪服务不可忽视 300
七、在农村推行三变改革 300
第三节 问题303
第四节 对策305
一、稳脱贫,建立增收渠道 305
二、加强和改善生态扶贫 305
三、加大开发式扶贫的力度,提高扶贫政策的帮扶作用 307
四、分类施策,强化扶贫政策的针对性 308
五、科学监督、考核、评估 308
第五节 总结311
第十二章 整村推进扶贫 314
第一节 成就314
第二节 经验319
一、参与式扶贫,以人为本 320
二、整合资源,综合扶贫 323
三、瞄准扶贫对象,因地制宜 324
四、加强瞄准机制 327
第三节 问题330
?
一、资金投入问题 330
二、瞄准问题 330
三、贫困村适用类型限制 331
四、贫困人群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332
第四节 对策333
一、改进资源整合机制 333
二、健全扶贫项目管理和验收评估机制 334
三、协调扶贫项目与区域经济发展 335
四、加强贫困对象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 335
第十三章 片区扶贫 337
第一节 绪 论337
一、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概念内涵 338
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政策的发展历程 339
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基本特征 340
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致贫原因分析 342
第二节 中国片区扶贫取得的成就346
一、社会经济发展统计各项指标呈逐年递增趋势 346
二、贫困人口数量和贫困发生率大幅缩减 347
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水平均有明显提升 349
四、基础设施状况日臻完善 351
五、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进步明显 352
六、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显著
增加 353
第三节 中国片区扶贫的典型经验354
一、滇桂黔石漠化片区产业扶贫模式 355
二、武陵山片区金融精准扶贫模式以湖南省张家界
为例 357
三、大别山片区旅游精准扶贫模式以安徽省六安市
为例 358
?
四、秦巴山区易地搬迁精准扶贫模式以四川省
苍溪县为例 360
五、启示 362
第四节 中国片区扶贫存在的问题363
第五节 中国片区扶贫的对策建议366
第六节 总结368
第十四章 精准扶贫 371
第一节 绪论372
第二节 精准扶贫战略的形成及基本内涵374
一、精准扶贫的基本概念 374
二、精准扶贫战略的形成过程 375
三、精准扶贫的内涵 376
第三节 精准扶贫的减贫成就382
一、精准扶贫取得决定性进展 382
二、多维扶贫措施成效显著 386
第四节 精准扶贫的实践案例389
一、案例1:沿河县的创新扶贫模式 389
二、案例2:汝城县的面子工程 394
第五节 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与应对策略397
一、精准扶贫面临的实践困境 397
二、应对策略 402
第六节 总结405
第十五章 深度扶贫 408
第一节 深度扶贫的理论基础及主要成因408
一、深度扶贫的理论基础 408
二、深度贫困的主要成因 410
第二节 深度扶贫的成就与经验412
一、现阶段深度扶贫取得的成就 412
?
二、深度扶贫的成功经验 415
第三节 深度扶贫的难点和问题416
一、法律问题 416
二、干部问题 418
三、观念问题 419
第四节 深度扶贫问题的解决措施421
一、明确指导思想和扶贫目标 421
二、扶贫法治化 424
三、扶贫自主化 425
四、扶贫区域化 428
五、干部队伍是中坚力量 429
第五节 总结432
第十六章 可持续扶贫 434
第一节 绪论434
一、可持续扶贫的概念内涵 435
二、可持续扶贫的基本特征 436
第二节 产业融合:可持续扶贫发展新模式438
一、金融业参与扶贫工作,助推可持续扶贫发展 438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扶贫 442
第三节 可持续扶贫案例444
一、海南省产业扶贫新模式 444
二、陕西省特色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以渭南白水县为例 446
三、河北省光伏产业扶贫新情况以张北县为例 448
四、宁夏因地制宜扶贫发展新战略以宁夏滩羊产业、
养蜂产业为例 450
五、湖南省探索生态模式助脱贫 455
第四节 可持续扶贫存在的问题457
第五节 总结459
?
第十七章 中国扶贫经验总结 461
第一节 精准扶贫461
一、精准扶贫的理论意蕴 462
二、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 463
第二节 开放式扶贫466
第三节 绿色扶贫469
第四节 可持续扶贫473
第五节 共享扶贫476
第六节 协调扶贫482
第七节 创新扶贫486
第十八章 总结 492
第一节 本书要旨492
第二节 中国贫困现状494
一、区域发展不均衡 494
二、脱贫难度加大 495
三、返贫现象时有发生 497
四、贫困退出机制亟待完善 497
第三节 思考与建议498
一、明确指导思想,加大政策倾斜力度 498
二、打破行政体制固化,实现跨省连片治理 498
三、促进产业培育,激发贫困人口脱贫内生动力 499
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500
五、推动广泛参与 500
六、队伍建设 500
第四节 2020年扶贫工作展望501
內容試閱 :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理想中国丛书的使命与定位
经过近四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现实社会正处于发展
模式转变的新阶段。在此关键时期,本丛书试图以科学的
方法和负责任的态度,反思历史,分析现状,提出对未来
中国社会的理想建构,这已成为中国当下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此背景下,本丛书以有中国特色的公正发展为主旨,汇
集各个学科资深学者的集体智慧,从多个方面共同描绘理
想中国的宏伟蓝图。
本丛书根植于学术研究之上的长期积累,深度反映
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强调前瞻
性的观察和思考,兼具思想性、建设性、创新性及社
会责任感。每本著作聚焦于一个主题,并努力达到如下四
个目标:(1)追溯、反思并梳理历史脉络;(2)深刻记录
剖析中国现实;(3)清晰描绘未来的理想;(4)担当社会
责任,为社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
以上使命和目标将成为我们恒久不变的追求。
理想中国丛书编委会
2017年6月19日
作者简介
雷明,男,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光华管
理学院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英国爱丁堡大学H.教授。国务院
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
委员会委员,国家统计局中加统计信息管理项目(环境)咨询委员会
委员,中国运筹学会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环境科学协会环境经
济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决策科学协会(DSI)亚太地区决策
科学协会(APDSI)当选主席(President elect)。
长期从事有关中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减贫、生态扶贫、
贫困治理等研究工作,成果丰硕。多次主持或作为子课题主持人承担
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重大、国家社科重大等多项基金研究项目以
及中央和地方委托项目。
发表论文百余篇,完成调研报告几十部。研究论文相继在
Energy Policy, Omega,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Economics, Sustainablity,
Revue Generale de Strategie, Journal of Intelligent & Fuzzy Systems,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
IV
代表性学术专著《贫困山区可持续发展之路基于云南昭通地
区调查研究》(2010)、《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贵州省毕节地区
开发扶贫与生态建设》(2008)、《农村信息化模式选择与路径依
赖广东德庆县农村信息化调查与分析》2013、《旌德调查
关于安徽省旌德县多元扶贫的调查报告》2017、《新型城镇化与减
贫发展》(2018)、《贫困与贫困治理来自中国的实践(1978
2018)》(2019)《可持续发展下绿色核算资源经济环境综合核算》
(1999)、《绿色投入产出核算理论与应用》(2000)、《中国
资源经济环境绿色核算(19922002)》(2010)、《中国资源经济
环境绿色核算综合分析(19922002)》(2011)、Fair Development
in China:12, Fair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a Rural Social
Governance Ecology in China(Springer,2016)、Green GDP Estimates in
China, Indonesia, and Japan: An Application of the UN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 System, Chapter 6: SEEA & Green GDP for China(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Press,Tokyo,2000)、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ramework,Chapter 3: The Estimate of the Chinas Green
GDP in 1992(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Press,Tokyo,1999)等。
先后应邀在Nature,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半
月谈》,The Guardian,Straits Times,China Watch,《经济参考报》,《经
济观察报》《解放日报》《大公报》《中宣部时事报告》,中央电视
台一套、二套,凤凰卫视等重要媒体就相关问题接受专访和发表论点。
获全国优秀博士称号,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中国绿色人物特
别奖,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环境奖,其他国家级奖励二等
奖1项,国家级奖励三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一等奖1项,省部级奖
励二等奖3项等。
李浩,男,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在读博士生,参与多项导师雷
明主持的科研项目,发表SCI论文一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多篇,作
为主要参与者参与导师主持的国务院扶贫办项目,并作为主要合作者
与导师共同出版《新型城镇化与减贫发展》(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