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教授,副校长Sally P. Springer博士Sally博士的Left Brain, Right Brain一书曾经被翻译成七国语言,旧金山大学高中的升学主任 Jon Reider博士以及独立升学顾问Joyce Vining Morgan博士,她们都是升学指导行业里的资深专家。
万晓峰,现任美国阿默斯特学院(Amherst College)招生录取办公室副主任,国际招生录取主任,负责学院全球招生录取事务。每年代表学院走访世界各地二十余个国家和地区以及美国东海岸各州,审阅国际和美国国内申请。毕业于美国波士顿学院林奇教育和人类发展学院(Boston College Lynch School of Education and Human Development),曾获全额奖学金。
译者序
各位读者,大家好!
非常感谢您选择《升学之道》。作为本书的中文译者,我很荣幸将这本已经在美国畅销多年的大学升学指导书介绍到中国。无论您是学生、家长、升学指导老师或者是对美国高等院校招生录取感兴趣的其他朋友,我都真诚地希望您可以从书中得到收获。
走遍全球,网罗英才
我目前就职于美国阿默斯特学院(Amherst College)招生录取办公室,担任办公室副主任、国际招生录取主任一职。阿默斯特学院是美国最负盛誉的文理学院之一,全校共有1 800名学生,来自美国和世界各地。学校创校以来将近两百年的历史上曾诞生过众多人类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其中包括五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第三十任总统柯立芝、希腊前两任总理萨马拉斯和帕潘德里欧、肯尼亚现任总统乌胡鲁肯雅塔,摩纳哥阿尔伯特二世亲王,作家丹布朗等。
在招生办,我的工作职责主要以统筹学院全球的招生和录取事务为主,同时兼顾美国国内部分区域的招录工作。为此,我每年都会代表学院到访世界和美国各地,拜访当地高中、社会和政府组织并与有意到阿默斯特学院深造的学生交流。交流的同时,我也能够亲身体验当地的社会文化习俗,了解申请者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并将这些认知带入综合评审的过程当中,以做出最公平、公正的录取决定。通过招生官的工作将世界各地、境遇各不相同的年轻人汇聚到同一个校园,亲眼见证他们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和生活实现人生的升华和命运的转折,是我做这份职业感触最深的地方,也是我认为最大的意义所在。对我个人而言,能趁工作机会走遍世界,接触不同的人和文化,不仅开阔了眼界,也结交了很多良师益友。
从留学生到顶级高校招生办
在美国高校做招生官的中国人并不多,在最顶级院校招生办的更是寥寥无几。没有前车之鉴,一路都是在靠自己摸索前行。2013年我从波士顿学院(Boston College)林奇教育和人类发展学院(Lynch School of Education and Human Development)毕业,获得了高等教育行政管理(Higher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专业的硕士学位。专业里有一门必修的实践课,可以到波士顿地区各个高校做带薪实习。我很幸运被自己所在的教育学院录用为研究生招生助理,负责招生办公室日常的行政辅助工作。我还因此获得了学院为数不多的全额奖学金和慷慨的生活补助。作为系里整个年级唯一一名国际学生,这份助理的经历让我逐渐意识到可以将自己独特的国际学生背景和对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系统的学习相结合,作为桥梁来促进美国大学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大学招生官这份职业恰好与我的想法契合。
毕业后找工作的过程并非容易。招生行业是美国人主导的行业,作为英语不是母语的外国人很难在申请中占优势,再加上需要工作签证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虽然投出了40多份简历,大多都杳无音讯。虽然过程不顺利,但我始终坚信自己独特的国际背景和学术优势可以为美国大学带来不一样的视角。终于,在签证快到期的前两个星期,我有幸收到了美国著名天主教耶稣教会文理学院 圣十字学院(College of the Holy Cross)发来的工作邀请,担任招生办助理主任一职。我如愿开始了招生官的工作。
在圣十字学院的第一年,我主要负责美国本土的招生,因为当时学院的国际招生还未正式起步。刚入职不久,我就被派往美国南部的得克萨斯州拜访当地高中。被委以如此重任,现在回想,我非常感激圣十字学院对我作为一个刚入行的新人又是外国人的充分信任。在美国本土招生的经历,让我对美国招生行业有了更加丰富的了解,也越发认识到自己在整个行业内的优势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二年,虽然工作范畴还是以美国国内为主,我第一次有幸代表圣十字学院到访了中国内地和香港,开启了学院在国际上的招生步伐。学院原本每年只有十几名中国申请者,现在一下翻了几番。但我渐渐觉得,要想在美国国内招生行业里崭露头角,作为一名外国人还是有一定的局限;而国际招生如果仅限于东亚,又无法让我真正实现成为美国与世界间桥梁的职业梦想。为了能寻找一个更有助于实现自己理想的平台,我开始寻觅其他机会。2015年8月,我非常荣幸地被阿默斯特学院录用,负责学院的国际招录事务。阿默斯特学院在国际招录方面的投入我在研究生院上课时就有所学习。在国际学生财政补助方面能与其媲美的只有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三所大学。慷慨的财政补助政策为学院吸引到了世界上最优秀的学生,这也让我对这份新的工作充满了期待。
为中国发声
转眼间,2019年已是我在阿默斯特学院工作的第五个年头了。在过去的四年多时间里,我代表学院走遍了世界五大洲,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审阅了五千多份申请。每年的夏末秋初,我会花两个星期的时间到中国与学生、家长和驻校升学指导老师们交流。每次回到国内,我总能被追求卓越精神的中国学生和想为子女提供最好的一切的中国家长所触动。同时,我也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在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美国大学申请时,所经历的焦虑和惶恐。虽然中国留学生占美国全部国际学生的三分之一还要多,但美国大学的招生行业对中国复杂的留学市场并不是特别了解。因此我就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这一现状。2017年6月,我在美国新英格兰招生咨询协会(New England Association for CollegeAdmission Counseling)年会上做了一场题为Bridging Understanding: What Chinese CounselorsHave to Say about College Admission in the U.S. and the China Market(《建立互通:中国驻校升学指导老师对美国大学升学过程和中国留学市场的看法》)的讲座。这场讲座围绕2016年年底我和我的国际团队设计的针对中国驻校升学指导老师的问卷结果所展开,目的是让美国大学招生办增进对中国留学市场的了解。调查结果显示,将近80%的升学指导老师呼吁美国大学应该到中国与学生和家长建立直接沟通,以保证信息的真实和畅通。为了能最大化地将这些建设性意见传递给行业内的同事,我将内容整理成一篇观点文章,被行业内最权威的媒体之一 Inside Higher Ed (《美国高等教育内部参考》)采纳并发表。
接触原著和翻译缘由
在年会讲座结束后,我坐在门外休息。一名在场听我讲座的同事走过来打招呼,介绍自己是乔伊斯维宁摩根博士(Joyce Vining Morgan, PhD),说她非常受益于我的分享,让她对中国复杂的留学市场有了更多的了解。随后惠赠了我一本她和另外两名同事赛丽P. 斯普灵格博士(Sally P. Springer, PhD)和乔恩雷德博士(Jon Reider, PhD)共同出版的介绍美国大学升学的指导书Admission Matters。她在扉页上写道:For Wan, Xiaofengin the hope that our work helps make the American college application more understandable in China. (致万晓峰:希望这本书能让中国的学生和家长更容易理解美国大学的招生录取。)我欣然接受。
第二年9月初,我再次代表阿默斯特学院到访中国。中国学生和家长对美国大学的了解程度之深总能让我感到惊讶,而这几年越来越多优秀的学生开始对文理学院情有独钟更是让我感到欣慰。但与此同时,很多学生和家长们提出的问题明显还是基于外界误导性的宣传或者因为缺乏可靠的信息而造成的片面认识。例如,大家对文书重要性的过度解读。我在有限的时间内尽了最大努力来回答学生和家长们提出的问题,但总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我产生了一个念头,作为一名美国招生圈内为数不多的中国人,为何不通过我对行业的观察写一本综合介绍美国大学申请的指导书,帮助中国学生和家长更加从容和独立地完成整个申请过程?构思的过程中,我认真翻阅了摩根博士赠予我的Admission Matters,惊喜地发现书中包含了所有能想到的关于美国大学升学的信息,并对它们做了一一解读,而且语言风格娓娓道来,鼓舞人心。我作为内行人,在享受阅读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我想,与其从头开始,不如将已有的精华直接译成中文,带到中国。我与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一拍即合,开始了整本书的筹划和翻译工作。
本书的中文译名取名《升学之道》。道字既指升学之路,又指其背后的道理,呼应原著所传达的双重信息。原著自面世以来,深受美国学生、家长、升学指导老师以及大学招生官的赞誉。翻译版除了将极少部分过时的信息做了删减和更新之外,保留了原版中所有的内容,可以让您综合地了解美国大学升学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因素。作为首部译作,我对自己的翻译水平诚惶诚恐,还请各位读者包涵,多提宝贵意见。最后,祝所有在升学之路上前行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
万晓峰
2019年11月写于美国马萨诸塞州阿默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