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推拿纲目
》
售價:NT$
1836.0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NT$
1112.0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NT$
347.0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NT$
265.0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NT$
811.0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449.0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NT$
505.0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售價:NT$
454.0
編輯推薦: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辽宁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配套教材,强调多媒体技术基础理论的实用性,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权威性及多媒体作品创作的易操作性。其中选用多媒体技术领域应用*为广泛的处理软件,如Adobe Audition CC 2019,Photoshop CC 2019,Premiere Pro CC 2019、PowerPoint 2019等,让读者能够快速掌握当前多媒体技术的新技术与新方法。同时配备电子课件、教学视频、习题及答案。
內容簡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多媒体技术,将易读性、通俗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融为一体,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视角对多媒体技术的基础理论、处理技术、集成开发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性讲解。它以技能实训的形式,帮助读者全面掌握多媒体技术的理论知识,提升对多媒体作品的设计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包括9章内容:第1章多媒体技术概论;第2章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第3章多媒体美学基础;第4章图像处理技术;第5章音频处理技术;第6章视频处理技术;第7章动画制作技术;第8章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第9章多媒体应用系统开发。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配套教材,凝聚了多年来多媒体技术教学发展的实践成果。《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采用多媒体形式,满足不同层面读者的学习需求,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技术学、动画等专业的基础课程教材,也可作为相关院校的通识教育课程教材。
目錄 :
目录
第1章 多媒体技术概论 1
1.1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1
1.1.1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 1
1.1.2 多媒体技术的普及 2
1.1.3 多媒体技术的风靡 2
1.1.4 多媒体技术的展望 3
1.2 认识多媒体对象 3
1.2.1 多媒体的概念 3
1.2.2 多媒体技术的特征 4
1.2.3 多媒体对象的种类 5
1.3 常见多媒体技术 6
1.3.1 多媒体处理技术 7
1.3.2 多媒体集成技术 9
1.4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前景 9
1.4.1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 9
1.4.2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前景 10
1.5 多媒体作品的创作流程 11
1.5.1 多媒体作品的意义 11
1.5.2 多媒体作品的特点 12
1.5.3 多媒体作品的创作过程 12
1.5.4 多媒体作品的标准与
制作能力 13
本章小结 13
复习思考题 14
阅读推荐与网络链接 14
第2章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15
2.1 多媒体个人计算机系统 15
2.1.1 MPC的定义 16
2.1.2 MPC的技术标准和主要特征 17
2.1.3 多媒体硬件系统 18
2.1.4 多媒体软件系统 19
2.2 多媒体存储设备 20
2.2.1 磁存储设备 21
2.2.2 光存储设备 22
2.2.3 闪存 23
2.2.4 云存储设备 23
2.3 图像信息输入输出设备 24
2.3.1 扫描仪 24
2.3.2 数码相机 27
2.3.3 打印机 29
2.4 视频信息采集和播放设备 31
2.4.1 视频卡 31
2.4.2 摄像头 32
2.4.3 投影仪 32
2.5 音频信息采集和播放设备 35
2.5.1 音频卡 35
2.5.2 麦克风 36
2.5.3 音箱 38
2.6 多媒体操控设备 39
2.6.1 触摸屏 39
2.6.2 手柄 41
本章小结 42
复习思考题 42
阅读推荐与网络链接 43
第3章 多媒体美学基础 44
3.1 多媒体美学的价值 44
3.2 多媒体平面构图 46
3.2.1 平面构图的特点 46
3.2.2 平面构图的规则 47
3.2.3 平面构图的方法 48
3.2.4 平面构图的应用 50
3.3 多媒体色彩构成 51
3.3.1 三基色原理 51
3.3.2 色彩三要素 52
3.3.3 色彩搭配 54
3.4 多媒体对象美学 55
3.4.1 文本美学 55
3.4.2 图像美学 56
3.4.3 声音美学 58
3.4.4 动画美学 59
本章小结 59
复习思考题 59
阅读推荐与网络链接 60
第4章 图像处理技术 61
4.1 图像基本原理 61
4.2 图像颜色模式 64
4.3 图像文件格式 66
4.4 图像获取技术 69
4.4.1 数码相机拍摄 69
4.4.2 图像扫描仪 71
4.4.3 网络资源下载 71
4.4.4 屏幕截图 72
4.5 图像处理软件 72
4.5.1 Adobe Photoshop 72
4.5.2 美图秀秀 73
4.5.3 光影魔术手 73
4.5.4 ACDSee 74
4.5.5 Picasa 74
4.6 图像尺寸修改 75
4.6.1 图像处理工具 75
4.6.2 图像二次构图 78
4.6.3 图像大小调整 78
4.7 图像选区绘制 79
4.7.1 选区工具属性 79
4.7.2 规则选区 80
4.7.3 不规则选区 80
4.7.4 自定义选区 81
4.8 图像色彩调整 82
4.8.1 亮度与对比度调整 82
4.8.2 色阶调整 82
4.8.3 曲线调整 83
4.8.4 曝光度调整 83
4.8.5 色相饱和度调整 84
4.8.6 色彩平衡调整 85
4.9 图像修补 85
4.9.1 内容感知移动工具及其
操作 85
4.9.2 图像修补工具及其操作 86
4.9.3 仿制图章工具及其操作 87
4.9.4 修复画笔工具及其操作 88
4.9.5 红眼工具及其操作 89
4.9.6 抠图工具 89
4.10 图像合成 90
4.10.1 图层的创建 90
4.10.2 图层的编辑 92
4.10.3 图层的效果 94
4.10.4 图层的混合 96
技能实训 99
本章小结 100
复习思考题 100
阅读推荐与网络链接 101
第5章 音频处理技术 102
5.1 数字音频概述 102
5.1.1 音频的特性 102
5.1.2 音频的要素 103
5.1.3 音频的类型 104
5.2 数字音频基本参数 104
5.2.1 采样频率 104
5.2.2 量化位数 105
5.2.3 通道数 105
5.2.4 压缩率 106
5.2.5 比特率 106
5.3 数字录音技术 106
5.3.1 数字音频接口 106
5.3.2 数字录音方法 107
5.3.3 音频素材获取 107
5.4 音频文件格式 107
5.5 音频处理软件 109
5.6 Adobe Audition概述 110
5.6.1 工作界面 110
5.6.2 录音方法 111
5.6.3 波形选取 112
5.6.4 文件保存 113
5.7 音频剪辑处理 113
5.7.1 音频剪辑 113
5.7.2 降低噪声 114
5.7.3 调整音量 115
5.7.4 变速变调 117
5.8 音频多轨合成 118
5.8.1 创建工程文件 118
5.8.2 音频块排列 119
5.8.3 音频块编辑 120
5.8.4 多轨录音与合成 122
技能实训 123
本章小结 124
复习思考题 124
阅读推荐与网络链接 125
第6章 视频处理技术 127
6.1 数字视频原理 127
6.1.1 数字视频的概念 127
6.1.2 彩色电视的制式 128
6.1.3 数字视频的参数 128
6.2 数字视频的格式 130
6.3 视频获取技术 131
6.3.1 网络视频下载 131
6.3.2 计算机屏幕录制 132
6.4 视频拍摄技术 134
6.4.1 拍摄方式 134
6.4.2 镜头意识 135
6.4.3 景别运用 135
6.4.4 拍摄角度 137
6.5 视频处理软件 138
6.6 视频简单编辑 140
6.6.1 创建项目 140
6.6.2 工作界面 140
6.6.3 常见工具 142
6.6.4 导入素材 143
6.6.5 素材修剪 144
6.7 视频转场特效 148
6.7.1 视频转场效果 148
6.7.2 添加视频转场 148
6.7.3 修改视频转场 149
6.8 视频滤镜特效 151
6.8.1 视频滤镜种类 152
6.8.2 添加视频滤镜 153
6.8.3 修改视频滤镜 154
6.8.4 关键帧动画 154
6.9 视频字幕特效 156
6.9.1 创建标题字幕 156
6.9.2 应用文字工具 156
6.9.3 应用基本图形 157
6.9.4 创建开放式字幕 159
6.10 导出作品文件 160
6.10.1 导出视频文件 160
6.10.2 导出音频文件 161
6.10.3 导出静止图像 162
技能实训 162
本章小结 163
复习思考题 163
阅读推荐与网络链接 164
第7章 动画制作技术 166
7.1 计算机动画概述 166
7.1.1 基本概念 167
7.1.2 计算机动画的应用 169
7.1.3 计算机动画的分类 169
7.2 计算机动画的生成 170
7.2.1 生成过程 170
7.2.2 二维动画 171
7.2.3 三维动画 173
7.3 运动控制方法与动画语言 178
7.3.1 计算机动画运动控制方法 178
7.3.2 动画语言 179
7.4 动画制作 182
7.4.1 Animate简介 182
7.4.2 工作界面 182
7.4.3 动画方式 184
7.4.4 案例制作 186
本章小结 189
复习思考题 189
阅读推荐与网络链接 190
第8章 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 191
8.1 多媒体数据压缩基础知识 191
8.1.1 数据压缩的必要性 191
8.1.2 数据压缩的可能性 192
8.2 常用的数据压缩算法 194
8.2.1 数据压缩方法分类 194
8.2.2 哈夫曼编码 196
8.2.3 预测编码 198
8.2.4 变换编码 198
8.3 常用多媒体数据压缩标准 199
8.3.1 音频压缩编码标准 199
8.3.2 静止图像压缩编码标准 201
8.3.3 运动图像压缩编码标准 203
8.4 多媒体数据存储技术 205
8.4.1 文件系统 205
8.4.2 光存储技术 206
8.4.3 网络存储技术 208
8.4.4 云存储技术 210
技能实训 211
本章小结 213
复习思考题 213
阅读推荐与网络链接 214
第9章 多媒体应用系统开发 215
9.1 多媒体应用系统 215
9.1.1 多媒体应用系统 216
9.1.2 多媒体应用系统开发流程 216
9.1.3 多媒体应用系统项目成员 218
9.2 超文本与超媒体 219
9.3 多媒体创作工具 221
9.4 多媒体演示系统设计 224
9.5 多媒体演示文稿的背景 227
9.5.1 演示文稿背景选择 227
9.5.2 演示文稿背景添加 227
9.5.3 演示文稿母版背景 229
9.6 多媒体对象的添加 230
9.6.1 文本的添加 230
9.6.2 图片的添加 231
9.6.3 音频的添加 234
9.6.4 视频的添加 235
9.6.5 3D模型的添加 236
9.7 演示文稿动画的设计 237
9.7.1 自定义动画的种类 237
9.7.2 动画和效果的管理 239
9.7.3 幻灯片切换动画 240
9.8 演讲文稿的交互设计 240
9.8.1 动作按钮 240
9.8.2 超链接 241
9.8.3 动作设置 242
9.8.4 触发器 243
9.9 演示文稿发布打包 244
技能实训 245
本章小结 246
复习思考题 247
阅读推荐与网络链接 248
內容試閱 :
前言
随着云存储、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网络带宽的迅速增加,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媒介技术手段正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在智能终端的支持下,媒介的获取途径正在呈现便捷化,媒介的传播形式呈现数字化,媒介的制作手段呈现多元化,多媒体技术实现手段日新月异,多媒体技术处理软件百花齐放,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呈现多媒体技术发展的前沿成果,本书摒弃了PC时代多媒体技术的相关内容,构建面向移动互联的多媒体技术的知识体系。
本书具有三大特色:①强调多媒体技术基础理论的实用性。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多媒体技术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进行充分结合,让读者在知识理解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多媒体技术的相关能力。②强调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权威性。选用多媒体技术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处理软件,如Adobe Audition CC 2019,Photoshop CC 2019,Premiere Pro CC 2019、PowerPoint 2019等软件,让读者能够快速掌握当前多媒体技术的新技术与新方法。③强调多媒体作品创作的易操作性。将多媒体技术的操作要领与多媒体作品创作进行融合,让读者通过清晰的操作方法,领会多媒体技术的核心概念,完成多媒体作品的创作。
全书共分为9章内容,包括多媒体技术的起源、发展、创作工具与应用领域,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存储与操控设备、图像信息输入输出设备、视音频采集和播放设备,多媒体美学的价值、画面构图、色彩构成和对象美学,数字图像的原理、颜色模式、获取技术和处理软件,数字音频的参数、录音、降噪、剪辑与合成,数字视频的原理、格式、获取、拍摄、剪辑、特效与合成,计算机动画的种类、生成、控制方法与动画语言,多媒体数据压缩的算法与标准,多媒体演示系统的设计原则、制作工具、对象添加、动画与交互设计。
本书由吴祥恩、王洪江担任主编,胡进、王小旭、薛明智、任娜担任副主编。
本书第1章由吴祥恩、薛明智、隋彤馨编写,第2章由任娜、王洪江、薛峰编写,第3、4章由吴祥恩、王小旭编写,第5、6章由吴祥恩、胡进编写,第7、8章由王洪江、任娜编写,第9章由吴祥恩、刘超、高雪编写。全书由吴祥恩和王小旭进行统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我们尽量注明出处,在此对相关作者表示由衷的感谢,由于时间仓促,加上水平有限,如有遗漏或存在不足之处,恳请各位同仁见谅。同时,衷心地希望各位读者对书中内容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及时改进。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