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中国现代文学表现出鲜明的平民意识倾向,这表明中国文人从传统向现代意识的转型已基本完成。中国文学可以说从宋代以后就逐渐开始了向平民文化的靠拢,而这一现象是伴随着城市和市民文化的形成而缓慢形成的。所以,平民意识的形成是与市民阶层的出现相伴随的,使传统文人士大夫意识逐渐消解,最终在近代西学东渐和以下层社会为启蒙目的的五四新文化的背景下实现了从渐变到裂变的过程。
|
關於作者: |
郭长保,1983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1987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现为天津师范大学教授。长期从事于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中国近代文化与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出版的主要著作有《历史新界面中国各体文化研究导论》(与人合作)、《从渐变到裂变文人心态转型与中国近代文化思潮》、《新文化与新文学基于晚明至五四时期的文学文化转型研究》。在《光明日报》、《人民论坛》、《山东社会科学》、《贵州社会科学》、《湖北社会科学》、《黑龙江社会科学》、《船山学刊》、《求索》、《前言》、《名作欣赏》等各类报刊发表论文30余篇。
|
目錄:
|
引言
第一章传统文人意识的消解与平民意识的形成
(一)城市文化的形成是文人化意识消解的基础
(二)明末清初商业文化的兴起与小说的繁荣
第二章救亡图存话语政治背景下的矛盾抉择
(一)西学东渐的曲折之路
(二)盛世危言中的希望
(三)含苞待放的前夜
第三章中国现代文学的萌动世纪之交的文学革新运动
(一)近代文人从士大夫意识到平民文学意识的
转型
(二)严复与林纾的翻译近代翻译史的高潮
第四章启蒙文化语境中的五四知识分子
(一)筚路蓝缕的现代勇士
(二)稳中求变的理性智者
(三)留学生与中国近代文化思想转型
(四)从五四小说看作家创作理念的变化
(五)从文学观转型看现代作家创作心态
(六)带来新世纪曙光的前驱
第五章用文学诠释新思想的中国现代文学
(一)从为政治到为人生文学观的转型
(二)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三)鲁迅思想的另一种解读
(四)不同音符的时代交响
(五)后五四知识阶层的诞生与文学转向
(六)四十年代文学创作中的新潮流
参考文献
再版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