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本书共7章内容,涵盖动画表演(角色动画)的起源、功能、重要性及其设计、制作方法。首先,以简单易懂的方式讲述了动画角色表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来源,使读者初步了解这门课程以及其重要性;然后,通过分析角色表演的原理和一般规律,辅以大量的实例分析,帮助读者较为全面和深入地理解动画表演。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动画师在为动画角色设计表演时较为科学的工作方法,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方法来保证在高效工作的同时*程度地发挥创意。在具体章节中,通过“知识拓展”增强知识的趣味性、丰富性。同时,本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个小节设有“小练习”,使读者在练习中巩固重要知识点,并通过各章的课后练习,加强读者对整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本书适于高等院校的动画、游戏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或动画爱好者,可作为动画表演、角色动画、角色表演、角色设计等课程的教材或教辅。同时,也可为具有一定经验的动画师提供参考和帮助。
|
關於作者: |
史悟轩,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师,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动画系三维动画专业,获学士学位;英国波恩茅斯大学国家计算机动画中心三位动画专业,获硕士学位。3ds Max认证工程师。 动漫等设计作品发表于《炫客》、《视周刊》、新浪、网易等期刊及媒体。曾在伦敦Blue-Zoo动画公司任三维动画师、浙江省国立动画设计院任三维与后期制作总监,参与制作的动画片在BBC、中央电视台动画频道、浙江卫视和浙江少儿频道等国内外电视频道播出,并多次在国内外动漫比赛中获奖。个人专访刊登于《齐鲁周刊》、《女报》、插画中国等媒体,并与多家网站媒体保持合作关系。 2005年起创作动画形象“熊猫铁蛋儿”,作品包括插画、动画、QQ表情等,在网络上广为流传,与多家网站建立授权合作关系,并刊登在多个杂志及插画选集中。2005年漫画作品获第六届齐鲁国际动漫艺术节原创作品二等奖;2007年在中国美术学院国立动画设计院任职期间参与制作《小红军长征记》获十一届全国美展金奖;2007年参与制作中国美术学院三维动画片《戏曲百集——惊梦》、《东海葛仙翁》;2010年毕业作品《Hams Off》入围2010葡萄牙MONSTRA动画节;2010年至今从事教学之外,多有插画、漫画作品刊登于多个平面媒体。
|
目錄:
|
第1章 动画表演概论001 1.1 动画表演概述 001 1.2 动画表演的重要性 002 1.2.1 塑造角色 002 1.2.2 推动情节 004 1.2.3 产生共感 005 1.3 动画表演与戏剧表演的关系 006 1.3.1 戏剧表演的出现 006 1.3.2 动画表演的出现 007 1.3.3 动画表演与戏剧表演的异同 007 1.3.4 绘画中的表演对动画表演的影响 008 课后作业 010 第2章 动画表演的基础—运动规律011 2.1 动画产生的原理—视觉暂留 011 2.2 时间和空间—让运动变得有意义 012 2.3 基础运动规律 013 2.3.1 挤压、拉伸、预备动作 013 2.3.2 速度与重量 017 2.3.3 节奏与旋律 025 2.3.4 心理预期 028 2.4 角色运动规律 031 2.4.1 时刻处于运动中,处处处于运动中 031 2.4.2 重叠动画—动作的先后与重叠 032 2.4.3 平衡 033 课后作业 034 第3章 基础动画表演035 3.1 共感 036 3.2 动画表演的基本元素—姿势 038 3.2.1 姿势(肢体语言)的作用 038 3.2.2 通过姿势讲故事 040 3.2.3 设计姿势 041 3.3 动画表演的视觉特性—剪影形与动画线 049 3.3.1 剪影形 050 3.3.2 动画线 052 3.3.3 避免不充分的姿势 055 3.4 表情动画 057 3.4.1 面部 057 3.4.2 眉毛和眼睛 058 3.4.3 口型和对白 063 3.5 动画表演的合理性 068 3.5.1 天马行空的角色动画 069 3.5.2 服务于角色的表演 071 3.5.3 服务于情节的表演 072 3.5.4 动画表演的趣味性 074 课后作业 076 第4章 动画师与动画表演实战077 4.1 羞涩的动画师与解放天性 077 4.2 动画师的表演实战 079 4.2.1 动画师不是演员 079 4.2.2 动画表演的段落感 080 4.3 角色动画设计流程 082 4.3.1 角色分析 082 4.3.2 情节分析 088 4.3.3 表演体验 091 4.3.4 参考资料的收集 094 4.3.5 动作分析 098 4.3.6 设计关键帧 104 4.3.7 制作动画 112 4.3.8 检查角色表演动画 117 4.4 动画师应该具备的习惯 117 4.4.1 观察生活 118 4.4.2 动画师的速写本 118 课后作业 121 第5章 分镜头与插画设计中的表演122 5.1 分镜头设计中的表演 122 5.2 插画设计中的角色表演 129 课后作业 131 第6章 动画表演实例分析132 6.1 丰满的现实—电影动画的表演分析 132 6.1.1 迪斯尼的经典动画电影表演分析 132 6.1.2 日本动画电影表演分析 141 6.1.3 三维动画电影表演分析 150 6.1.4 其他类型动画电影表演分析 155 6.2 骨感的现实—电视动画的表演分析 160 6.2.1 电视动画与电影动画的区别 160 6.2.2 简化而不简单的电视动画表演 161 课后作业 167 第7章 动画表演练习168 7.1 基础却不简单的走路循环动画 168 7.1.1 标准的走路循环动画 168 7.1.2 个性化的走路循环动画 170 7.2 表情动画练习 171 7.2.1 从镜子到画笔 172 7.2.2 表情和口型的选择 173 7.3 练习实例 173 7.3.1 经典对白动画再创作练习 173 7.3.2 武术、舞蹈动作动画练习 175 课后作业 176 参考文献177
|
內容試閱:
|
动画不是会动的图画的艺术,而是运动的艺术,只不过它是画出来的。 ——诺曼·麦克拉伦(Norman Mclaren) 我曾经是一个极度热衷于软件技术的动画师,把自己对动画的热忱投入到对动画软件功能的学习和探索中。然而,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加,我逐渐意识到动画的真正魅力所在,并不是那些或高深或精巧的技术,而是动画角色。塑造真实、生动、能够打动观众的动画角色,是一部动画片永恒的追求,而在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动画角色的表演。 然而,包括曾经的我在内的很多动画专业的学生、甚至从业人员,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很多动画作品都还停留在精美的画面这一阶段,截图看起来非常精美,播放起来却让人看不懂,失去了制作动画的意义。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行业发展的阶段性、高校的课程设置、教师构成,等等,都使得学生在很长一段学习、工作时期内都不能意识到角色表演的重要性,影响了动画作品的水平。因此,我和其他同仁一起编写了这本《动画表演》。 这本书没有把重点放在如何使用动画软件实现各种功能上,而是尽量深入地分析了动画表演的各种原理和在设计阶段的思考、创作方法。这些通用的原理和方法,可以运用于任何一种动画制作形式和动画软件中,使动画师在工作初期理清思路和设计方向,提高效率和创意水平。 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从美术生或美术爱好者的思考角度来讲授这门课程。一方面,内容的重点不在于软件技术,而在于角色表演中视觉性、时间性原理的分析,对于一部分有志于从事前期、创意性工作的学生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虽然本书借鉴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理论,但是大部分动画专业的学生都是“羞涩的”美术生,大部分院校的动画专业都没有充分的师资或硬件来按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理论来授课,而且动画师的工作与演员有一定的不同,所以本书并不强求读者能够做到“解放天性”等内容,而是发挥自身的美术特长,帮助其在掌握一定视频、图片资料的前提下,提升再次创作的能力,这也更加符合动画师的工作特点。 提高角色动画的设计水平,需要动画师同时掌握表演理论知识和动画工具的使用能力,工具的使用能力可以在工作中逐渐提高,而理论知识和创意能力则应该在学习本专业之初就打下基础。希望这本书打开动画角色表演的大门,使学生、读者朋友们带着全新的思维方式,进入动画设计的世界。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和需要完善的地方,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史悟轩 2016年3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