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售價:NT$
352.0
《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售價:NT$
367.0
《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售價:NT$
500.0
《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售價:NT$
500.0
《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售價:NT$
305.0
《
设计中的比例密码:建筑与室内设计
》
售價:NT$
398.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看似平淡的坚持
》
售價:NT$
254.0
《
舍不得星星:全2册
》
售價:NT$
356.0
|
內容簡介: |
机 械 工 业 出 版 社本书以写作一篇论文面临的困惑为起点,介绍了如何确定论文选题、论文写作大纲,写作论文的方法、技巧和规范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注释、参考文献的标注方法以及论文发表、论文评价等方面的内容。此外,本书还讲述了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著作权保护等内容,以避免论文写作过程中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本书适用于本科生、研究生,也适用于研究人员、教师等社会群体。
|
目錄:
|
前言
第一章论文的概念和类型
第一节论文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论文的作用
第三节论文的分类
思考题
第二章确定论文选题
第一节影响论文选题的因素
第二节如何发掘论文选题
第三节发掘论文选题的方法
第四节确定论文题目
思考题
第三章确定论文写作大纲
第一节论文大纲的概念和作用
第二节确定论文大纲的原则
第三节如何确定论文大纲
思考题
第四章写作论文的方法和技巧
第一节写作论文的原则和方法
第二节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论文的格式
第四节论文的修改
思考题
第五章注释
第一节注释的概念和类型
第二节注释的作用
第三节注释的方法
思考题
第六章参考文献
第一节参考文献的概念和作用
第二节参考文献的类型和使用原则
第三节参考文献标注法
第四节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关系
思考题
第七章论文的发表
第一节论文发表的概念和作用
第二节论文发表的程序
第三节论文发表需要注意的问题
思考题
第八章论文的评价
第一节论文评价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论文评价的标准
第三节学术评价的方式
第四节论文评价的体系
思考题
第九章学术道德规范
第一节学术道德
第二节学术规范
第三节著作权保护
思考题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论文是记录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写作论文是教育工作者、学术研究工作者、本科生、研究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是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论文写作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并提升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写作论文同大学教学的其他环节(如知识的讲授等)一起,构成了大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术论文写作的目的是表达作者的学术观点,便于学术观点的记录、传播和交流,更有助于学术研究成果的推广以及知识的传承和启蒙。规范论文的写作,强化学术道德规范,可以促进学术创新、学术进步,更有助于形成规范、有序的学术氛围。学位论文写作的目的是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独立思考精神、严谨的思维、踏实认真的学风奠定扎实的基础,也为学生未来从事同专业相关的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近年来,高等教育发展较快,不但师资力量大幅度增长,而且招生人数也不断增加。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学习后,这些学生就会面临写作学位论文的问题。此时,许多学生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从何写起,不知道如何才能写好论文。虽然在学位论文写作前,学院的教务干事会做几个小时“如何写论文”的讲座,但是,这些讲座无法真正解决学生在写作论文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针对学生心中的迷惑笔者写作了本书。
本人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曾经从事过五年的学报编辑工作,对规范写作论文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在教学工作中,能够积极地引导学生规范地写作论文,并进行相关课程的讲授。由于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在写作论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笔者感受到编写本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希望高等院校能够普遍、系统地开设与论文写作相关的课程,以适应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共九章。第一章讲述了论文的概念和类型。第二、三、四章讲述了如何确定论文选题和论文写作大纲,写作论文的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的问题。为了规范地写作论文,第五章、第六章讲述了注释和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第七章讲述了论文发表的流程和需要注意的问题,第八章讲述了论文的评价,第九章讲述了写作论文的学术道德规范。
本书语言简洁、明快,附有生动的案例,以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写作论文的要领,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本书编写的分工如下:前七章由刘钧编写,后两章由才立琴编写。在此过程中,朱浩元同学帮助我搜索了相关资料,我对他的帮助表示感谢。
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同时也适用于教育、科研工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