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重返马赛渔场:社会规范与私人治理的局限
》
售價:NT$
316.0
《
日子慢慢向前,事事慢慢如愿
》
售價:NT$
254.0
《
场景供应链金融:将风口变成蓝海
》
售價:NT$
509.0
《
汗青堂丛书146·布鲁克王朝:一个英国家族在东南亚的百年统治
》
售價:NT$
418.0
《
人生是旷野啊
》
售價:NT$
332.0
《
甲骨文丛书· “安国之道”:英国的殖民情报系统及其在亚洲的扩张
》
售價:NT$
403.0
《
台北人(2024版)
》
售價:NT$
398.0
《
让孩子更有力量:赋权型家庭教育指南
》
售價:NT$
305.0
|
內容簡介: |
《人文社科成果评价体系理论与实证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持续跟踪国内外人文社科成果评价新进展,阐述了评价目标、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与评价制度的理论依据,提出了学术成果评价体系的八大基本要素及其关系,分类分层设计了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研究。书中将人文社科成果分为基础研究成果与应用对策研究成果,重点分析了基础研究成果的两种评价指标类型(载体指标与自身指标)及其背后的形成机理,设计出基础研究成果的学术论文评价指标体系与学术著作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应用对策研究成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所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局部实证分析,围绕获奖成果、单篇论文、评价时窗、学术著作及其出版机构的相关评价问题展开专题研究,尽量发挥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优势,促使定量指标成为学术评价的有效参考指标。
|
關於作者: |
任全娥,武汉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计量学和信息计量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文献信息计量与社会科学评价、信息资源管理与科学知识传播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际工作。国内多家核心期刊审稿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科学总论》编委。主持完成和参与国家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3项、所局级课题2项、委托课题多项。独著与合著出版学术著作5部,发表中外文期刊论文60余篇,其中《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研究》入选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或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曾荣获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全国韦棣华奖、全国挑战杯奖、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等奖项。
|
目錄:
|
□□章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内容
三 基本概念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状况
一 国外研究状况
二 国内研究状况
三 小结
第三章 人文社科成果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
一 评价目标的理论依据
二 评价指标的理论依据
三 评价方法的理论依据
四 评价制度的理论依据
第四章 人文社科成果评价体系的基本要素
一 成果评价体系的八大要素
二 评价要素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 基础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
一 基础研究成果评价指标的类型
二 成果载体指标
三 成果自身指标
四 学术论文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五 学术著作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第六章 应用对策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
一 应用对策研究成果的特点
二 应用对策研究成果评价探索
三 应用对策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四 研究报告出版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第七章 人文社科成果评价体系实证研究
一 获奖成果评价结果验证
二 单篇优秀论文评价实证分析
三 论文评价时段的描述分析
四 学术著作及出版社引证分析
五 应用对策研究成果评价实践
六 研究启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如何公正、合理地进行学术成果评价是近十多年来国内外探讨较多的难题之一。由于社会科学,尤其是人文学科相对于自然科学而言,除了有一些共性外,在研究对象、研究过程、言说方式等许多方面亦有不少个性,加上人文社科的民族性、本土性、时代性等特点,因此其研究成果的评价显得更为复杂。如何根据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学科特点,探讨其成果的评价理论及实际应用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任全娥博士是我国较早从事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研究的学者之一,她早几年出版的专著《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研究》在评价界有较大的反响。她还主持过各种相关研究课题,发表了不少有质量的论文,在学术评价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在我的印象里,她非常热衷于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事业,盼望能在多年研究的积累上,为评价实践作出贡献。有时,我们会在一些学术评价会议上探讨有关评价的问题,从她的言谈中,可以发现她对学术评价问题有较深入的思考,对成果评价更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热情。记得2012年,她打来长途电话跟我讨论引文数据库的加工与管理问题,得知她想搭建评价平台,准备开展评价实践活动。但□近几年,在评价会议上与她见面少了,后来听说,情况有变,她没有参加评价实践工作,目前仍专注于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研究工作。
2018年12月初,她给我发来电子邮件及书稿电子版,邀请我为她的一部新书《人文社科成果评价体系理论与实证研究》作序。我欣然答应。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能够克服各种实际困难,兼顾到各方面工作,坚持十几年如一日地勤奋耕耘,实属难能可贵。我想,也许只有具备强烈敬业精神与责任意识的人,才会这样努力吧。我从书稿中得知,作者曾计划从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理论写到评价实践,尝试把自己的研究积累转化为实践平台,但由于情况有变,评价的实践部分变成了示范性的实证研究。尽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实证研究比具体评价实践简单得多,但仍然会有某些成果形式较为特殊,不易获取成果信息与评价数据,难以进行全面实证研究。通读全书,我大致归纳出如下几个特点。
□□,研究积累丰厚,具有理论稳定性。该书是作者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基础上完成的,是其专著《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研究》的后续研究成果。在理论研究部分,该书延续了前期的研究观点,体现出理论研究的稳定性。同时,作者跟踪了近几年国内外□新研究进展,进一步阐述了人文社科成果评价的评价目标、评价指标、研究方法与评价制度的理论依据,并对人文社科成果评价体系的八大基本要素及其关系进行了论述。
第二,设计评价指标,搭建评价方法框架。在评价操作层面,该书将基础研究成果与应用对策研究成果相区分,设计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从成果载体指标与成果自身指标设计基础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从不同评价主体设计应用对策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在对这两类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中,作者详细考察了每一种指标要素背后的形成机理与评价功能,搭建出一套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方法的基础框架。
第三,局部实证评价,聚焦论文、著作及其出版社。由于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形式的多样化与复杂性,评价实证需要聚焦到某些具体成果形式和出版机构进行操作。该书将论文、著作和出版社作为评价实证的研究对象,具有可行性。论文评价实证部分的创新之处在于,运用文献计量方法进行评价时注意学科差异与时间因素(作为同行专家评价的验证与补充);对著作及其出版机构的评价尽量充分发挥文献计量方法的优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