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NT$
214.0
《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售價:NT$
254.0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NT$
254.0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NT$
500.0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500.0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NT$
398.0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403.0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NT$
1100.0
|
內容簡介: |
当前,人与社会关系对峙时有发生,人与自然关系恶化还未被根本扼制,人与自身关系异化凸显。《社会生态人新人性假设与人的全面发展:基于价值哲学视角》以人与社会、自然及自身关系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为导向,构建以人一境和谐共生为精神旨归的社会生态人人性假设,阐释社会生态人以协同进化为价值目标、以社会责任和代内代际公平为根本规范的人性范式,探讨社会生态人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阶段、目标、内涵与价值的基本逻辑,应对和化解人的社会化生存与发展中面临人性危机生态危机心态危机的严峻挑战。
|
關於作者: |
钟贞山,法学博士,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昌大学图书馆馆长,江西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入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江西省优秀社科普及专家,获宝钢优秀教师奖。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2部,6篇咨询报告被省部级领导、部门批示采纳。科研成果获江西省第十四、十五、十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及省级社科项目20余项。
|
目錄:
|
导言
第一章 社会生态人蕴含人的本质发展的时代内涵I
第一节 人的本质蕴含生态之维
一 人的本质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
二 人的生存与发展蕴含着生态之维
三 生态品质是人的精神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 生态品质的塑造是人的发展与完善的实践过程
第二节 社会生态人是现实条件下人的本质的完整解读
一 社会生态人是关于人是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中人的全面表述
二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社会生态人新人性范式对人的本质完整解读
第三节 社会生态人研究的当代视域
一 从价值哲学视角考量人性范式的研究探索
二 从人的发展视角探索人的本质的价值维度
三 社会生态人研究的理论和现实逻辑
第二章 人性假设理论的历史发展与时代价值
第一节 人性假设理论的历史演进与发展
一 中西方历史思想文化对人性的阐释
二 西方人性假设理论的时代发展
三 我国学界人性假设理论的研究发展
第二节 人性假设理论的时代价值
一 人性假设理论为人性研究提供了理论前提
二 人性假设理论为人性涵化提供实践指导
三 人性假设为人性发展提供实现步骤
第三节 传统人性假设对人性本质阐释的价值考量
一 人性假设与人性表征辨析
二 利己与利他人性本质的价值考量
第三章 社会生态人人性生成的学理支撑和现实依据
第一节 与自然对立的人性反思:社会生态人人性生成的理性审视
一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人性观
二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人性观
三 社会人性观
四 现代人本主义人性观
第二节 自然价值中的人性生成:社会生态人人性生成的价值源泉
一 自然的价值
二 人性的自然生成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社会生态人人性生成的哲学基础
一 人性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
二 人性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
三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性生成的基础
第四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性期待:社会生态人人性生成的现实依据
一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需要新型的人性载体
二 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需要重塑的人性范式
三 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需要和谐的人性状态
第四章 社会生态人人性假设的科学内涵
第五章 社会生态人的人性发展价值
第六章 社会生态人的社会生存价值
第七章 社会生态人的思想道德价值
第八章 社会生态人人格的塑造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钟贞山教授的著作《社会生态人新人性假设与人的全面发展基于价值哲学视角》即将付梓,作者嘱我作序,我欣然应允。
人文学者都有自己的理论追求,这种理论追求主要是基于自己的问题意识和知识素养而展开和深化的。其中问题意识是引导性的,知识素养是基础性的。当一个学者形成了强烈的社会现实关怀,就会长期思考社会现实中的某个或某些问题,不断积累自己的基础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论证能力,并力图构造出自己的理论模式,尽可能地给出自己的理论解答。
无疑,当今社会中的生态问题十分重要,也十分严峻。自然生态有恶化的趋势,大气污染,工业排放,各种垃圾的处理变得更加困难,气候变暖,土壤中有毒有害成分的集聚,濒于灭绝的物种数量快速增加等,无一不是人类活动的结果;人的心灵生态也变得更加脆弱,紧张、无助感、非理性的冲动、攻击性、抗压能力低、抑郁、意义感的失落、厌世等现象也所在多有;社会生态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互相排斥、恶性竞争、假冒伪劣、就业形势严峻、财富再分配中的不公正等现象,也在日益侵蚀着我们的社会情感和社会归属感。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这些问题的出现是我们绝对不能回避的。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自然生态、心灵生态和社会生态系统,使人们的生活能够在健康和谐的生态系统中得以展开,让人们能够在自然环境中欣赏到美、感到惬意,有一个理性平和、积极向上、追求意义创造的心态,在和谐的社会关系中安若家居,就是我们重要的努力目标。这些目标,说到底,就是如何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使人们得到一种单面化的发展。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需要自然生态、心灵生态、社会生态相互贯通、共生共进,在此之中,我们就能体验到生活的意义,平衡和谐地发展自己的各种能力,协同地追求社会进步,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处理这些重大问题进行理论创造,必须需要从一些根本的问题开始进行梳理,提出自己的构想,并提出实现这些目标的实践途径。
由于这些问题都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也是我们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所必须面对的,同时这一切也是由我们的主导价值观、行为模式、生产生活方式所导致的,所以,根本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只有追问到人性这一根本点上,才能体现一种理论的彻底性。马克思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于是,从重构人性假设来展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是一个合适的进路。在解释人的社会行为时,人们曾经提出过许多人性假设,如经济人、理性人、社会人、道德人、生态人等,但是,这些人性假设都只是聚焦于人的某些方面的特性,所以,其理论导向只是要阐明我们的行为的某些方面的动力机制,比如经济人假设的目的在于充分激发人的经济动机,理性人假设的目的在于解释人们的合理欲求和合理操作,社会人假设的目的在于解释人的社会性存在的本质,道德人假设的目的是揭示人的内在良知和道德追求,生态人假设的目的则是力图说明自然生态是我们的必然关怀,等等,这些假设都揭示了人性的某方面的特质,引导了我们某一类的社会行为的价值追求,但是都难以呈现人的本真形象和全面本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