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NT$
305.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NT$
347.0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NT$
407.0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NT$
265.0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NT$
398.0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NT$
347.0
《
心跳重置
》
售價:NT$
269.0
《
云中记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1.本书作者从事写作工作多年,在惠州文坛乃至广东文坛已有一定的影响力,积累了一定的读者基础,本书的市场性较为可观。2.本书收录的采访稿均是作者多年来报告文学的精粹,采访对象均是文艺界非常活跃、极富影响力的人物,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
內容簡介: |
本书作者从事报纸、杂志记者、编辑工作二十余载,同时在惠州西湖畔的可园打造可园会客厅,广交文朋画友。而本书主要内容为作者或以记者身份访谈,或以编读形式文字往来,或以朋友身份坐而论道,专访文学界、艺术界有影响力的六十余位人物,与读者一起分享文艺名家的真知灼见、文坛轶事、
|
關於作者: |
刘明霞,新闻媒体人,主任编辑,国家二级作家,广东省文艺创作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协会员,惠州市作协副主席,惠州中国画学会理事,《东江文学》执行主编,《鹅城》杂志专栏作家,民间文艺沙龙可园花事发起人。在报刊、舞台、画展上发表(展演、展出)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戏剧小品、歌曲、绘画等上百万字(次、幅)。作品散见于《花溪》《青年文学家》《青年文学》《警坛风云》《华西都市报》《佛山文艺》《羊城晚报》《南方日报》《作品》《散文选刊》《齐鲁文学》《九州诗文》等,并入选《散文选刊》《剧目创作选》《高考语文测试题》等。已出版小说集《新娘》,散文集《飞舞的高跟鞋》《邻水而居》,长篇报告文学《乌禽嶂下的中国好人》;主编《惠州作家文选》(散文卷)及长篇小说《良井风云》等六部著作。
|
目錄:
|
文学名家
邱华栋:新闻结束的地方文学出发 004
何建明:决定社会演变的主要矛盾有大文章可做 009
潘凯雄:好作品需要独特性和共鸣 014
蒋子龙:冰冷外表下的热情敏感 018
程永新:希望发表能代表汉语写作最高水平的作品 024
杜卫东:贴着地面行走,与时下生活同步 028
王剑冰:努力竖起散文发展风向标 033
将散文汩汩流淌地宣泄出来 036
张陵:对基层文学艺术家要以鼓励为主 041
不为获奖而创作 042
王必胜:文字不死,文学不死,副刊不死 047
马津海:小说,小说,往小里说 051
王鲁湘:不要被手机零吃了 055
韩石山:一个山西男人的责任与担当 059
梁晓声:我的同情兄 064
杨晓敏:湖畔谈小小说 067
柯蓝:中国散文诗要发扬其附着力 071
顾笑言:顾老与半球居 074
周彦文:重组和放大中国散文 078
杨泥:好的散文总是上升到宗教和哲学的层面 082
叶蔚林:唯有文字留世间 085
熊育群:我的一生在我之外 091
陈继明:要么不写,要么不乖 097
朵拉:用混血的文学、绘画构建精神故乡 106
唐达天:试图颠覆自己的创作 113
权延赤:善于挖掘伟人背后故事的文坛怪才 122
西篱:一个成熟的作家不会被自传体的束缚性绊住 126
刘瑛:不一样的太阳 130
鄞珊:我的写作并不是非虚构 135
李远荣:文缘如风 140
张林:从张林老师到张林兄 148
唐至量:文心之美,文谊之乐 153
冼锦燕:以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 163
苏方桂:作家是靠作品说话的 167
对话苏方桂 170
艺术名家
何占豪:《梁祝》带来了名声更带来了遗憾 174
《梁祝》差点没化蝶 177
对话何占豪:平庸之作充斥乐坛应反思 179
刘诗昆:黑白键上的素质教育 183
窦文涛:把自己真实地展现给观众 187
周铿:把中国的音乐家带向世界 190
侯耀文、石富宽:尽力逗大家乐一乐 194
赵静:当年女神,如今静好 198
谢润:豪门傻女的幕后故事 202
徐东蔚:请到惠州西湖来 206
陈爱莲:60多岁演16岁林黛玉 209
叶佩英:海外赤子爱国情 213
蒋大为、张也:为惠东鞋文化节助兴 219
张维忠:驰骋于文武,书间得稼穑 223
胡立伟:惠州西湖可诗、可书、可画、可印 227
刘仑:我的美术之根在昌明 231
李志雄、徐惠芬:一对客家夫妻,两个文化使者 238
青主、廖辅叔、陈紫:中国现代音乐学界的惠州三杰 243
黄延桐:我不是一个猎奇的人 251
邱楚莲:墨韵莲香 260
潘小明:水的力量,墨的智慧 266
黄澄钦:在梌山守望惠州文化 270
肖加鸿:温文尔雅地蔑视规则 277
|
內容試閱:
|
远远近近的文艺名家
我的可园客厅,坐落在广东惠州西湖畔的祝屋巷。我在楼顶花园种植了花草蔬果,可心可意,又因女儿名可可,遂命名湖畔的可园。后便以可园花事记录一个园子的花事和心情,组建可园花事文艺沙龙、打造可园客厅。旨在倡导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品味休闲时尚; 抚琴弄书画、结缘文朋诗友;延续明代文学家、书画家祝枝山文脉。很少人知道江南才子祝枝山这位与唐伯虎、文徴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的明朝举人,也曾在惠州祝屋巷寓居过一段时间。
从事报纸及文学杂志的记者编辑工作20余载,业余从事文艺创作30 多年,隔着一个又一个山头、一汪又一汪水湄,在惠州这个水城,在我的可园客厅,我总跟那些名噪全国乃至世界的文艺名家们有着远远近近的交集。
某日上午,接到惠州市文联主席安想珍的电话,他说:品鉴岭南中国著名作家采风团已到惠州,有人要跟你说话。电话中换了个人,传来亲切的声音:明霞,我是王剑冰,我们到惠州了,中午到惠州宾馆来吃饭,大家见见面。
这次名家采风活动是政府与旅游部门及《香港商报》组织的,于我, 纯属私人会面。
我知何立伟、张陵等老师也在,呵呵,有点雀跃。
20多年终见何立伟老师,8年再见王剑冰老师,5年再见张陵老师!
20多年前我在另一家报社做副刊编辑时,有一天在来稿中发现一个当时在文坛上闪闪的名字何立伟!不会吧?一个名气正如日中天的大作家?我这可是地市级小报呀!照着文末的电话拨过去,是他家里的号码(那时手机还没普及),我问:请问您是写《白色鸟》(《白色鸟》曾获1984年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何立伟吗?对方答:鄙人正是!
随后不时有电话联系,何老师还寄来(那时资讯不发达,电脑网络也没有)一些他的漫画作品供我的副刊用。记得有一次我打电话到何老师家,是他太太接的,她说:何立伟下楼去煤棚捡煤炭去了(广东以北许多城市冬天都烧炭火取暖,许多住宅楼旁都建一间小小的煤棚)。我听了不由感叹:这么大个作家哦?在家也要做家庭妇男的。自从兴起微信后,我常常见何老师在朋友圈发他那些哲理漫画,很是喜欢,时不时也会转发, 何老师见了总是高兴,不忘记回一句:谢谢米(美)女!
在认识王剑冰老师之前,我曾读到他的散文《绝版的周庄》,便十分欣赏。王老师独辟蹊径,把周庄作为一个可感可知的对话者来描述,我特别记住了那句:周庄睡在水上。水便是周庄的床。
机缘巧合的是,后来我的一篇散文《天幕上的舞蹈》记不住是在哪家报刊上发表后,被王老师选入《散文选刊》,并与杨绛、毕淑敏、尤今、于丹等知名女作家的散文共同组成当代女作家散文特辑推出。随后这篇散文被《作文周刊》选用,并被作为高考练习题,还占了18分的比例。后来我在网上发现,这篇散文又被《语文天天练》《作文》《科海故事博览》等选用了。
那天说起这篇散文,在座的名家们笑道:恩师啊,快敬茶!
这十几年来,王老师到惠州,我前后两次采访过他。作为《散文选刊》主编,王老师高屋建瓴地俯视着整个散文创作的园地,采访他,受益匪浅。
三名笔会(全国名社、名刊、名编笔会)两次在惠州召开, 我两次采访张陵老师。第一次他是《文艺报》的副总编辑,后调到作家出版集团任总编辑,因我换了手机后,许多号码在旧手机上弄不出来,因此跟张老师的联系较前面两位少些,但两次采访均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大家知道,《文艺报》是一份以刊登文艺评论为主的专业报纸,作为著名文学评论家,在我对他的采访中,他对基层文学艺术家的理解和观点让人深感亲切。他说,文艺评论家对基层文学艺术家要以鼓励为主。对他们的作品,不要按经典的标准来评价,要发现他们的亮点。文艺评论家要有批评的基本道德。反之,对优秀的文学艺术家,要看到他的不足。基层文学艺术家不容易。张老师的这句大实话,令我这个基层文学艺术编辑及作者动容。
这本《可园客厅在湖畔遇见文艺名家》,是我独家或以记者身份访谈;或以编辑身份文字往来;或以朋友身份坐而论道,专访文学界、艺术界有影响力的50余位人物(稿件整理出来时,我采写过的文艺名人、名家及明星有100多人,由于时间跨度大,受采访时效、篇幅、体裁等的限制,经与出版方多次协商,选定50余位,其余部分作品将收入即将出版的《可园客厅2湖畔花园下午茶》一书)。让我引您一起走进我的可园客厅,一起分享文艺名家的真知灼见,文艺轶事,名人心扉以及文艺名家手迹、手稿、书信,文艺名家做客可园客厅的珍贵图片等。照片拍摄者多为我供职的报业传媒集团同事记者巴山、张正贤、朱金赞等,遗憾的是,有的照片从微信搜来,清晰度不高;有的只有稿件没有照片,有的只有照片没有稿件,只好查漏补缺了。由于采访到出版此书的时间跨度大,有的名家的职务和身份有所变化,所以稿件介绍名家时均注明时任职务、身份及现任职务及身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