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
》
售價:NT$
340.0
《
古文观止(上+下)(2册)高中生初中生阅读 国学经典丛书原文+注释+译文古诗词大全集名家精译青少年启蒙经典读本无障碍阅读精装中国古代著名文学书籍国学经典
》
售價:NT$
440.0
《
宠物革命:动物与现代英国生活的形成
》
售價:NT$
360.0
《
(棱镜精装人文译丛)蔑视大众:现代社会文化斗争的实验
》
售價:NT$
275.0
《
皇家宫廷中的保健秘方 中小学课外阅读
》
售價:NT$
290.0
《
《诗经》十五讲 十五堂《诗经》历史文化与文学课 丹曾人文通识丛书
》
售價:NT$
395.0
《
述异记汇笺及情节单元分类研究(上下册)
》
售價:NT$
475.0
《
环境、社会、治理(ESG)信息披露操作手册
》
售價:NT$
1190.0
編輯推薦:
本书主要介绍医学免疫基础理论及其关键科学问题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为医学生系统了解医学免疫学知识和从事免疫学相关研究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內容簡介:
本教材分上下两篇:上篇以免疫应答过程为线索,系统介绍免疫学基础理论知识。下篇以免疫关键科学问题为基础,详细介绍目前免疫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關於作者:
朱诗国,上海中医药大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研室主任、讲席教授。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细胞治疗质量控制与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免疫学会中医药免疫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委员,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基础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癌症研究学会(AACR)会员,Austin Journal of Lung Cancer Research 编委,Austin Cell Biology编委, Journal of Immunology Forecast 编委。担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医学免疫学》第九版、第十版的副主编。
目錄 :
上篇
第一章绪论3
第一节免疫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3
一、 免疫系统的构成 3
二、 免疫系统的功能 15
第二节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机制演化 16
一、 固有免疫应答机制的演化 16
二、 适应性免疫应答机制的演化 18
三、 基于生物协同演化的免疫机制 19
第三节免疫活动 20
一、 固有免疫 20
二、 适应性免疫 22
三、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时相 23
第四节免疫学的发展历程 24
一、 经验免疫学时期 24
二、 科学免疫学时期 25
三、 现代免疫学时期 28
第五节免疫学的发展趋势 29
一、 基础免疫学的发展 29
二、 临床免疫学的发展 29
第二章固有免疫应答30
第一节固有免疫应答时相 30
一、 体液因子作用阶段 30
二、 细胞作用阶段 31
第二节固有免疫应答的识别机制 31
一、 识别对象 31
二、 细胞相关模式识别受体 31
三、 可溶性模式识别受体 36
第三节免疫分子介导的固有免疫应答 37
一、 补体系统 37
二、 其他免疫分子介导的固有免疫应答 47
第四节免疫细胞介导的固有免疫应答 50
一、 吞噬细胞介导的固有免疫应答 50
二、 固有淋巴样细胞介导的固有免疫应答 52
三、 固有样淋巴细胞介导的应答 53
四、 肥大细胞介导的固有免疫应答 54
第五节炎症反应 54
一、 炎症介质 54
二、 炎症反应 55
三、 炎症小体和细胞焦亡对炎症的调节 56
第六节固有免疫中的训练性记忆 57
第三章抗原提呈59
第一节MHC分子 59
一、 HLA基因复合体的结构与遗传特性 60
二、 HLA分子的基本结构和组织分布 64
三、 MHC分子的功能 67
第二节抗原提呈细胞 68
一、 抗原提呈细胞的分类 69
二、 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 69
第三节抗原的加工与提呈 71
一、 MHCⅠ类分子抗原提呈途径 72
二、 MHCⅡ类分子抗原提呈途径 73
三、 非经典抗原递呈途径MHC分子对抗原的交叉提呈 75
四、 脂质抗原的CD1分子提呈途径 75
第四章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76
第一节T细胞的膜分子 76
一、 TCRCD3复合体 76
二、 T细胞表面其他重要分子 77
第二节T细胞的发育、成熟与分化 78
一、 T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 79
二、 T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中的增殖分化 82
三、 T细胞的分类和功能 82
第三节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过程 86
一、 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86
二、 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87
三、 T细胞的免疫效应 90
四、 活化T细胞的转归 92
第五章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94
第一节B细胞的膜分子 94
一、 BCRCD79aCD79b复合物 95
二、 B细胞表面其他重要分子 96
第二节B细胞的发育、成熟与分化 97
一、 B细胞在骨髓中的发育 97
二、 B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中的增殖分化 102
三、 B细胞亚群及其功能 102
第三节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过程 103
一、 B细胞对TDAg的应答 103
二、 B细胞对TIAg的应答 108
三、 B细胞应答的效应 109
四、 B细胞应答的一般规律 110
第六章免疫调节与免疫耐受112
第一节免疫调节 113
一、 免疫分子的免疫调节作用 113
二、 免疫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114
三、 整体和群体水平的调节 116
第二节免疫耐受 116
一、 免疫耐受的形成 117
二、 免疫耐受机制 118
三、 免疫耐受与临床医学 120
下篇
第七章疫苗与抗体工程125
第一节概述 125
一、 抗原 125
二、 疫苗 128
三、 抗体 130
四、 抗体技术 133
第二节研究现状 136
一、 疫苗的研究现状 136
二、 抗体工程研究现状 139
第三节发展趋势 145
一、 疫苗发展趋势 145
二、 抗体工程发展趋势 146
第八章细胞因子148
第一节概论 148
一、 细胞因子的分类和特性 148
二、 细胞因子受体 152
三、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功能 153
四、 细胞因子与疾病 154
第二节研究现状 155
一、 Ⅰ型细胞因子或血细胞生成素家族 156
二、 干扰素或Ⅱ型细胞因子家族 160
三、 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 164
四、 白介素1家族 168
五、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 170
第三节应用和研究发展趋势 175
一、 临床应用 175
二、 研究发展趋势 176
第九章CD分子177
第一节概论 177
一、 CD分子的命名 177
二、 整合性膜蛋白的分型 179
三、 CD分子的结构 179
四、 CD分子的主要免疫生物学作用 183
第二节研究现状 186
一、 CD分子与糖免疫生物学 186
二、 CD分子与肿瘤和病原体感染 192
第三节应用和研究趋势 195
一、 临床应用 195
二、 研究发展趋势 196
第十章黏膜免疫198
第一节概述 198
一、 黏膜免疫系统组成 199
二、 黏膜免疫与黏膜外免疫 203
第二节黏膜免疫的研究现状 205
一、 黏膜固有免疫 205
二、 黏膜适应性免疫 207
三、 免疫耐受 210
四、 疫苗及相关佐剂 211
第三节发展趋势 213
一、 黏膜免疫与疾病 213
二、 黏膜免疫与微生态 218
三、 黏膜免疫与中医药免疫 220
第十一章固有免疫细胞221
第一节概述 221
一、 单核巨噬细胞 221
二、 树突状细胞 225
三、 自然杀伤细胞 227
四、 参与固有免疫的淋巴细胞 230
五、 肥大细胞 232
第二节研究现状 232
一、 NK T细胞 232
二、 T细胞 233
三、 固有淋巴细胞 234
四、 B1细胞 236
五、 边缘区B细胞 238
六、 肥大细胞 239
第三节研究趋势 240
一、 稳态和炎症环境下的巨噬细胞功能类群的转换 240
二、 DC功能的可塑性 240
三、 NK细胞异质性、记忆性及功能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转化 241
四、 ILC亚群的分化发育及其与相应T细胞亚群间的协同关系 241
五、 T细胞的发育及异质性 242
第十二章T淋巴细胞亚群与B淋巴细胞亚群243
第一节概论 243
一、 T淋巴细胞亚群 243
二、 B淋巴细胞亚群 250
第二节研究现状 254
一、 Th1、Th2和Th17细胞 255
二、 Tfh细胞 261
三、 Th9细胞和Th22细胞 262
四、 调节性T细胞 263
五、 调节性B细胞 266
第三节发展趋势 268
一、 功能性T细胞的可塑性和协同作用 268
二、 功能性T细胞的精密调控机制与疾病控制 269
三、 记忆性细胞的发育、可塑性和稳态维持 269
四、 B细胞亚群与疾病 270
第十三章超敏反应271
第一节概述 271
一、 超敏反应的分型 271
二、 常见超敏反应性疾病 275
第二节研究现状 276
一、 参与超敏反应的免疫细胞 276
二、 超敏反应性疾病的预防 279
三、 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治疗 280
第三节发展趋势 283
一、 阐明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284
二、 肠道菌群诱导免疫耐受和超敏反应性炎症的机制 284
三、 皮肤超敏反应疾病需解决的问题 285
四、 嗜碱性粒细胞作用机制 285
五、 探索根治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有效方法 285
第十四章自身免疫性疾病286
第一节概述 286
一、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286
二、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损伤机制 287
三、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防治原则 289
第二节研究现状 290
一、 遗传因素 290
二、 抗原因素 292
三、 自身免疫耐受异常 295
四、 参与AID的其他因素 296
第三节发展趋势 297
第十五章抗感染免疫299
第一节抗感染免疫概述 299
一、 宿主的免疫力 299
二、 病原体的致病作用及免疫逃逸机制 303
三、 病原体感染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结局 306
第二节抗感染免疫研究现状 307
一、 模式识别受体 307
二、 炎性复合体 309
三、 自噬 310
四、 线粒体 310
第三节抗感染免疫发展趋势 311
一、 探索抗感染免疫的调控机制,寻求感染性疾病治疗新策略 311
二、 疫苗的研发 311
三、 干扰素的临床应用 312
第十六章肿瘤免疫313
第一节概述 313
一、 肿瘤抗原 313
二、 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 316
三、 肿瘤免疫逃逸 319
第二节研究现状 323
一、 肿瘤免疫诊断 323
二、 肿瘤免疫逃逸机制 324
三、 肿瘤免疫治疗 324
第三节发展趋势 331
一、 免疫评分 331
二、肿瘤新抗原 331
三、 肿瘤免疫代谢机制 332
四、 肿瘤免疫治疗方法 333
第十七章中医药免疫335
第一节概述 336
一、 阴阳学说与免疫 336
二、 五行学说与免疫 338
三、 脏象学说与免疫 339
四、 气血津液学说与免疫 342
五、 经络学说与免疫 344
第二节研究现状 346
一、 中药与免疫 346
二、针灸与免疫 357
三、中医其他疗法与免疫 363
第三节发展趋势 365
一、 中医药作用机制的免疫学解释 365
二、 中医药对免疫功能的调节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366
三、 中药及其复方免疫功能评价及其活性成分筛选 366
四、 中医疗法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协同增强作用 366
五、 中医免疫治疗的发展趋势 367
索引368
参考文献376
內容試閱 :
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是党中央确定的中医药发展整体要求。在几千年的临床实践中,中医注重整体治疗,强调养正积自除,主张通过扶正的方法祛除疾病,这些观念与现代免疫学理论一脉相承。因此,应用现代免疫学诠释中医药基础理论将是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这就要求中医药院校的师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现代免疫学基础理论与前沿知识。
中医药院校研究生在本科阶段主要学习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以及药学、生物学等专业,这些学生中有近半数缺乏免疫学基础知识。对这部分研究生来说,西医药院校的研究生教材太难,只能使用西医药或中医药院校本科生教材;但本科生教材对另一部分有基础的研究生又太容易,达不到提升的目的。为解决这一两难现状,有必要编写一本适合我国中医药院校研究生使用的《医学免疫学》教材。
本教材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以免疫应答过程为线索,系统介绍免疫学基础理论知识;下篇以免疫关键科学问题为主题,详细介绍其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其中以研究现状的介绍为重点。
本教材第一章到第六章为上篇,第七章到第十七章为下篇。第一章绪论由朱诗国、屈泽强和吴展帅编写,第二章固有免疫应答由王莉新编写,第三章抗原提呈由陶方方编写,第四章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由张丽峰编写,第五章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由张晴雯编写,第六章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由程新华编写,第七章疫苗与抗体工程由刘文洪编写,第八章细胞因子由聂歆闻编写,第九章CD分子由孙锦霞编写,第十章黏膜免疫由周联编写,第十一章固有免疫细胞由郑月娟编写,第十二章T淋巴细胞亚群与B淋巴细胞亚群由刘丹编写,第十三章超敏反应由杨贵珍编写,第十四章自身免疫性疾病由张悦编写,第十五章抗感染免疫由姜昕编写,第十六章肿瘤免疫由姚超编写,第十七章中医药免疫由程晓东、胡丹编写。本
教材绘图由缪珠雷负责。
本教材编写人员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认真编写每一个章节。免疫学进展日新月异,本教材难免有疏漏和错误,敬请广大师生和读者批评指正,为我们教材的完善和更新提出宝贵意见。
《医学免疫学》编委会
202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