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心跳重置
》
售價:NT$
269.0
《
云中记
》
售價:NT$
347.0
《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售價:NT$
214.0
《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售價:NT$
296.0
《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售價:NT$
356.0
《
拯救免疫失衡
》
售價:NT$
254.0
《
收尸人
》
售價:NT$
332.0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NT$
407.0
|
編輯推薦: |
一本让你和孩子在旅行中彼此成长的启蒙书
看复旦大学博士妈妈如何带孩子旅行
旅途中遇见困难、遇见惊喜、遇见更多的可能性
系满小小仪式感
带着观察、思考、创造力
前往不同的地方,遇见不同的人,尝试不同的事
启程吧, 与孩子一起探索未知的大世界!
|
內容簡介: |
带孩子去了很多不同的地方,但觉得回来后他好像也不记得什么,怎么办呢?
怎样才能让孩子在旅行中收获更多呢?
孩子在旅行中参与度不高,怎么办?
出门旅行时,孩子都会反反复复地问,我们接下来要做什么?
和孩子外出旅行时,相信你也会经常遇到上面的问题,而这也正是为什么作者建议要带上思维导图去旅行的原因。
本书详细介绍了如何在旅行准备、行程制定、游玩过程、归来总结等每个阶段巧妙运用思维导图,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拓展孩子的思维,从而更好地带领孩子探索各种未知的奇幻之旅。旅行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有思维导图的支撑,图形化的表达方式既让我们和孩子用一种新奇的方法快速吃透旅游这件事儿,也让我们和孩子能够更轻易地去应对旅行中所出现的多变的可能性。
|
關於作者: |
袁坚
文学博士、早教专家、潜水员、专栏作者
出版有《带上思维导图读绘本》《猫博士育儿笔记:换个方式爱孩子》,联合翻译绘本《神奇的世界》系列,创作小狐狸卷卷系列儿童故事,创作山海经系列海洋主题幻想小说。
|
目錄:
|
第一部分 准备
第一章 收拾行囊
第二章 目的地
第三章 计划与落地
第二部分 出发
第一章 机场大冒险
第二章 沿途风景
第三章 突发的意外
第三部分 形成
第一章 计划于期待
第二章 拥抱变化
第三章 创造巅峰体验
第四部分 游玩
第一章 旅行中的侗工具:思维导图
第二章 印尼巴厘岛:变化与反差
第三章 杭州莫干山:找到好玩的事
第四章 柬埔寨吴哥窟:多角度探索
第五章 云南腾冲:行动与思考
第六章 南京白鹭湖:从零来时建造
第七章 马尔代夫:拥抱大世界
第五部分 归来
第一章 回家的路
第二章 旅行地图
第三章 幻想与故事
|
內容試閱:
|
在旅行中看见大世界
相信很多父母都跟我一样,很喜欢带孩子出门旅行,因为首先自己就可以出去玩了呀。我就是这种非常贪玩的妈妈。不过我觉得,在旅行中,贪玩应该算是一个优点吧!
好多父母问我:带孩子去了很多不同的地方,但觉得回来后他好像也不记得什么,怎么办呢?怎样才能让孩子在旅行中收获更多?
想一想,这跟大家经常咨询我的那个问题:孩子读了很多书,喜欢阅读,但好像读完就忘了,没留下什么,该怎么办?怎样才能让孩子在阅读中有更多收获?是不是很相似呢?
这就要看你怎么理解旅行,又是如何定义收获的了。
在我看来,旅行就是个增加多种可能性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前往不同的地方、遇见不同的人、尝试做不同的事情。
一方面,可以很直观、非常切身地让孩子体会到,我们身处的世界是广阔而又多元的。具体的这一件事情、那一样东西,记得当然好,哪怕忘记了也没关系,因为所有这一切汇集起来将构成一个整体认知,而有了这份认知,孩子就能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去理解与他不同的事物和人,然后更进一步,去体会它们是如何共处的,又是如何沟通、交流乃至达成合作的。
另一方面,这样做还有助于我们发现并使用存在于自身的多种多样的能力。比如,要不是踏上潜水之旅,我可能至今都觉得自己是个完全没有运动细胞的人,但自从跃入深海,我在陆地上的运动兴趣,比如长跑,都被激发出来了。在旅行中,我们要处理与日常生活很不相同的问题,处理方式也会发生变化。不管是观察父母的做法,还是依靠自己的行动,孩子都会从中受益。
我一直说,自由是我的价值观的核心。我想大部分父母都会认同这一点,也都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享有自由。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自由意味着什么呢?
如果你问我这个问题,我会说:自由意味着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想一想:你只有1个或者2个选项,跟你有100个选项相比,哪怕最终你都选了第一个,但你所享有的自由度是不是不一样呢?所以不管是阅读也好,旅行也罢,我都把它们看作借助外力别人的文字、别处的环境,为自己和孩子增加可能性的过程。
在这方面,我想要特别补充的是:除了在旅途中实际接触到的事物,我们还可以把旅行目的地视为一个导引、一个起点,而非终点。它会帮我们打开一些窗户和门,让我们看到,还有哪些有意思的事情值得去探究,而这些事情是之前我们没有注意到的。沿着这份导引,我们除了可以在旅途中进行实地探访,还可以在旅途之外去寻找更多的资料,获得新的了解。
对我来说,这两件事情会交织在整个旅行前前后后的过程中:一是往往在出行前,我就已经带着孩子开始翻阅一些有意思的书,比如绘本;或者去观看一些纪录片、电影,或者聆听一些音乐等。二是在出行过程中则会去印证出行前所搜索到的一些东西,并且对新出现的内容进行实时的补充。当旅行结束后,可能就会有一些我们特别感兴趣的问题会被留下来,纳入下一阶段的探究计划。
就像在阅读中,我觉得提出问题展开思考,比复述书本内容更加重要,在旅行中也是如此。我们又不是要培养导游,我当然会更倾向于去激发孩子进行广泛探索的好奇心。
除此之外,我还碰到过不少父母来问:孩子在旅行中参与度不高,怎么办?
如果孩子年龄很小,最经常出现的情况是,父母挖空心思安排了一堆自己觉得适合小孩子的活动,扭头一瞧,他却宁愿在路边挖沙子、看蚂蚁;而孩子年龄大一些、活动能力更强了呢?父母却发现他全程抱着手机我有时候会听到父母拍着孩子的肩膀说:你抬头看一眼啊,看看但无论父母指出的是什么,孩子却真的就只是看一眼而已,因为他不感兴趣。
要我说呢,这个问题得从根源上来解决:如果整个的旅行安排、行前准备都是父母做的,而旅行过程也都是由父母来控制,那么孩子的参与度不高,不也很正常吗?
理解了这一点,解决方法其实很简单:游玩,包括观景、各种活动,并非旅行的全部,所以要提升孩子的参与度,不妨从规划路线、制订计划阶段就开始,直至旅行的整个过程中,各项事务都可以邀请他来参与,哪怕他还没有实际的操作能力,表达感受和想法总可以吧?
一个最直观的表现,我相信大部分父母都曾经遇到过: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出门旅行时都会反反复复地问,我们接下来要做什么?如果他不了解,旅途对他来说就是一个黑箱,让他忽然对自己的生活失去掌控感。哪怕父母安排的所有活动都投其所好,失去自主性的感觉也是非常糟糕的。
当然,大部分孩子未必会这样表达,甚至可能都没有清晰地意识到这一点,但是参与度不高其实就是对这种状况的消极对抗,除此之外还会有更多的情绪波动。
以上,差不多就回答了我和孩子为什么要带着思维导图去旅行,并且建议你也这样试试看的原因。因为不管是在拓展可能性,还是探索新课题,或者是制订和调整旅行计划,讨论和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旅行必备状况中,导图都是非常实用的,尤其是非常适合孩子使用的。
首先,图形化的表达能让年龄很小还不会或不太会写字的孩子也能动手参与,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小孩子还处于读图的阶段,父母如果只是口头跟他说明,很多事情他可能理解不到位,画成图,一目了然,就容易把握了。借助导图,父母也更容易跟孩子合作:可以让孩子画一部分,父母补充一部分,参与度立刻就提升上来了。画完以后,要参阅、要修改都很方便。
采取图文并举的方式,即便是大孩子来做,要写的文字也主要是词和短语,使用起来非常轻松,除了做计划、讨论问题,拿来做旅行记录也很合适,对孩子来说,类似于游戏。与逐字逐句地写日记相比,速度更快,心态更放松,而记录下来的内容点其实反而更多。
其次,导图是结构化的,可以协助孩子把问题思考得更周详、更细致,而且不同的图形,可以对应上旅行中不同类型的活动和需求。比如流程图,用来安排行程、活动的先后顺序。在此基础上要细化,就增加子流程;要做调整,也只需要挪动先后位置就好。还有中心导图,可以用来拆解某项活动的方方面面,分别思考,而不会混成一片。
最后,导图的可扩展性非常好,旅行和居家相比,特点之一就是变动会增加,还会有非常多意料之外的事情出现,导图可以很方便地包容所有这些情况,既能把握住整体、全局,又能处理好局部、细节。我们家小朋友都已经很习惯了,遇到什么问题需要讨论,或者想来个头脑风暴,就会拿出一张大纸:我们来画个导图看看呀!
而你呢?读到这里,你准备好了吗?带上思维导图,我们一起踏上探索未知的奇幻之旅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