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售價:NT$
429.0
《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
》
售價:NT$
380.0
《
花外集斠箋
》
售價:NT$
704.0
《
有兽焉.8
》
售價:NT$
305.0
《
大学问·明清经济史讲稿
》
售價:NT$
330.0
《
中国国际法年刊(2023)
》
售價:NT$
539.0
《
实用对联大全
》
售價:NT$
225.0
《
想象欧洲丛书(7册)欧洲史
》
售價:NT$
1880.0
|
目錄:
|
目录
第1章概论1
1-1概述1
1-2旋转弹体导弹综述1
1-2-1便携式红外寻的防空导弹1
1-2-2近程末端防空导弹4
1-3旋转弹体防空导弹的特点5
1-4旋转弹体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构成和功能7
1-4-1便携式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组成和功能7
1-4-2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扩展使用9
1-4-3近程末端防空导弹系统组成和功能12
第2章战术技术要求15
2-1概述15
2-2战术要求16
2-3技术要求24
2-4使用维护要求28
第3章作战环境及典型目标31
3-1概述31
3-2作战模式31
3-2-1空中威胁模式31
3-2-2防空作战模式33
3-3作战使用环境34
3-3-1陆地环境34
3-3-2海上环境35
3-3-3空中环境36
3-4典型目标及特性36
3-4-1目标特性研究内容36
3-4-2作战飞机类目标39
3-4-3巡航导弹反舰导弹类目标41
3-4-4直升机类目标43
3-4-5无人机类目标44
3-4-6战术空地导弹反辐射导弹类目标45
3-4-7空袭武器的发展趋势47
3-4-8空袭作战的战术特点48
第4章旋转弹体导弹总体设计49
4-1概述49
4-2导弹总体设计的内容、方法和流程50
4-2-1导弹总体设计内容50
4-2-2导弹总体设计方法52
4-2-3导弹总体设计流程54
4-3气动外形设计56
4-3-1气动布局56
4-3-2外形与几何参数的确定65
4-3-3气动外形的确定与验证76
4-4速度和推力设计76
4-4-1导弹速度特性设计76
4-4-2发动机推力特性设计79
4-5部位安排81
4-5-1部位安排的原则82
4-5-2部位安排的体现85
4-5-3部位安排方案实例85
4-5-4重量重心转动惯量设计计算87
4-6结构设计89
4-6-1结构设计的要求和步骤89
4-6-2舱体结构91
4-6-3舱内设备布置92
4-6-4舱间连接93
4-6-5气动面结构98
4-6-6结构设计试验验证101
4-7电气系统设计105
4-7-1电气系统设计的要求和步骤106
4-7-2弹上电源系统108
4-7-3电缆网设计108
4-7-4电气控制及保护109
4-7-5通信系统设计109
4-7-6电气系统试验112
4-8作战过程设计和精度分配113
4-8-1作战过程设计113
4-8-2精度分配118
4-9弹体数学模型121
4-9-1坐标系定义及变量定义121
4-9-2导弹运动学方程125
4-9-3弹体坐标系下的导弹动力学方程128
4-9-4半弹体坐标系下的导弹动力学方程129
4-9-5旋转弹的动态特性分析模型132
4-10弹道设计135
4-10-1弹道规划设计135
4-10-2发射架跟踪规律设计136
4-10-3筒弹分离运动研究140
第5章制导控制系统设计144
5-1概述144
5-1-1任务和功能144
5-1-2制导控制系统分类145
5-1-3制导控制系统相关指标和设计基本要求147
5-1-4制导控制系统设计环节148
5-1-5制导控制系统设计方法149
5-1-6旋转导弹制导控制系统组成151
5-1-7被动寻的制导控制系统优点和不足154
5-1-8旋转导弹制导控制系统的特殊点155
5-2制导及导引规律设计167
5-2-1常见导引规律及其设计167
5-2-2初制导和中制导设计179
5-2-3复合制导交班设计182
5-2-4末制导前向偏移设计183
5-2-5制导系统耦合与解耦189
5-3稳定控制回路设计190
5-3-1稳定控制回路设计要求和设计内容190
5-3-2控制方式及其选择192
5-3-3稳定控制回路设计193
5-4制导控制系统数学模型197
5-4-1坐标系及变量定义198
5-4-2制导系统数学模型200
5-4-3控制系统数学模型202
5-4-4目标及弹目相对运动模型204
5-5制导控制系统相关试验206
5-5-1导引头外场地面试验和跟飞试验206
5-5-2制导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试验207
第6章引战系统设计213
6-1概述213
6-1-1组成和功能213
6-1-2引战系统的特点和难点213
6-1-3设计依据和内容214
6-2引战配合设计215
6-2-1引战配合特性215
6-2-2引战配合效率的影响因素217
6-2-3引战配合设计的方法和流程222
6-2-4旋转弹引战配合设计的特点224
6-2-5引战配合优化设计技术226
6-3引战系统数学模型235
6-3-1坐标系及变量定义235
6-3-2引信数学模型237
6-3-3战斗部数学模型245
6-3-4杀伤概率计算数学模型251
6-4引战系统相关试验256
6-4-1引信试验256
6-4-2战斗部试验258
6-4-3引战联合试验259
第7章各组成分系统及其设计要求260
7-1概述260
7-2导引头260
7-2-1红外点源导引头261
7-2-2红外成像导引头297
7-2-3激光半主动导引头321
7-2-4多模复合导引头327
7-3自动驾驶仪342
7-3-1自动驾驶仪分类、功能和组成342
7-3-2单通道自动驾驶仪的特点346
7-3-3舵机控制指令形成347
7-3-4舵系统351
7-3-5自动驾驶仪指标要求357
7-3-6旋转弹自动驾驶仪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359
7-4惯性器件及惯导系统360
7-4-1惯性器件360
7-4-2捷联惯导系统369
7-5引信373
7-5-1引信的种类、组成及功能374
7-5-2触发引信376
7-5-3近炸引信380
7-5-4引信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391
7-6战斗部392
7-6-1战斗部的组成和功能392
7-6-2战斗部的种类和特点394
7-6-3战斗部方案选择及技术指标要求401
7-6-4战斗部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407
7-7发动机408
7-7-1发动机的种类、组成及功能409
7-7-2主发动机410
7-7-3发射发动机419
7-7-4发动机的方案选择和指标要求421
7-7-5发动机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423
7-8弹上能源423
7-8-1弹上电源424
7-8-2弹上气源426
7-9发射筒427
7-9-1发射筒的功能427
7-9-2发射筒构造及工作原理428
7-9-3发射筒的指标要求434
7-10地面能源436
7-10-1电、气组合式地面能源436
7-10-2地面气源437
7-10-3地面能源的指标要求438
7-11发射机构439
7-11-1发射机构的组成与功能439
7-11-2发射机构指标要求441
7-12分系统设计要求的分解确定和通用设计要求443
7-12-1分系统设计要求的分解确定443
7-12-2常规设计要求444
7-12-3三化七性要求445
7-12-4寿命要求446
7-12-5使用要求447
7-12-6管理类要求447
第8章研制相关试验448
8-1地面试验448
8-1-1环境试验448
8-1-2发射试验451
8-1-3运输试验452
8-2飞行试验452
8-2-1模型弹飞行试验453
8-2-2独立回路弹飞行试验454
8-2-3闭合回路弹飞行试验456
8-2-4靶标458
第9章旋转弹发展方向及技术发展展望460
9-1未来发展方向460
9-2前沿技术发展展望461
参考文献463
|
內容試閱:
|
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年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实现了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三大领域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北斗导航、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等辉煌成就。航天科技工业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代表,是我国综合实力特别是高科技发展实力的集中体现,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我国航天科技工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不仅在航天工程研制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也在航天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对推进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之际,为了全面展示航天技术研究成果,系统梳理航天技术发展脉络,迎接新形势下在理论、技术和工程方面的严峻挑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组织技术专家,编写了《中国航天技术进展丛书》。
这套丛书是完整概括中国航天技术进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品书系,全面覆盖中国航天科技工业体系所涉及的主体专业,包括总体技术、推进技术、导航制导与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信技术、遥感技术、材料与制造技术、环境工程、测试技术、空气动力学、航天医学以及其他航天技术。丛书具有以下作用:总结航天技术成果,形成具有系统性、创新性、前瞻性的航天技术文献体系;优化航天技术架构,强化航天学科融合,促进航天学术交流;引领航天技术发展,为航天型号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十三五期间,中国航天事业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这套切合航天工程需求、覆盖关键技术领域的丛书,是中国航天人对航天技术发展脉络的总结提炼,对学科前沿发展趋势的探索思考,体现了中国航天人不忘初心、不断前行的执着追求。期望广大航天科技人员积极参与丛书编写、切实推进丛书应用,使之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016年12月
前言
单通道旋转弹体防空导弹,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现的一类防空导弹,这类导弹在弹体旋转基础上采用相位控制,用一个控制通道即可实现对导弹的操纵,从而简化了弹上设备,极大降低了研制和装备成本,具有简单有效、可靠耐用、效费比高的特点,因而在便携式防空导弹、兵组和轻型车载防空导弹、舰载自卫防空导弹等末端近程防空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是装备数量最大的防空导弹,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技术上也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
本书主要面向从事旋转弹设计的总体设计人员。针对旋转弹体防空导弹在弹体设计、制导控制系统、引战系统等方面的技术特点,结合工程研制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分析和给出了该类导弹总体设计的流程、技术方法、计算算法以及相应的注意事项,讨论了工程设计中会遇到的实际技术问题,同时也介绍了主要分系统的实现方案、指标要求、特点等,以利于总体设计人员能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方便其开展具体设计和技术协调工作。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求重点突出、深入浅出,适于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设计人员使用和参考。
本书原则上不涉及过多的武器系统总体设计的内容,但便携式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与导弹结合较为紧密,书中会论述其地面设备的设计。同样地,对于导弹相关的技术支援设备也会加以简单介绍。
通过本书的内容,读者可以对旋转弹体防空导弹的特点、组成、各分系统设计等有一个概貌性的了解,初步掌握导弹总体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了解总体设计计算的基本算法,并弄清研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技术问题。本书力求全面地反映旋转导弹总体设计所涉及的各个技术环节,书中列出的各种算法、表格、曲线和数据,可供相关设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参考应用。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等单位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他们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对本书的完成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尽管作者从事专业工作多年,但导弹技术日新月异,涉及的专业面也十分广泛,不可能面面俱到,限于水平,不当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18年3月于上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