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网络空间是舆论生态发生的新场域,网络空间舆论生态是网络空间生态系统中*表象的部分,兼具自然生态属性和人造社会属性。跨空间的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青年学生交往和存在的方式。高校网络空间舆论生态系统是否平衡,是反映网络空间生态优劣的重要指标,也是检验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以生态学视角研究高校网络空间舆论生态系统的优化,在国内外学术界鲜有专著探讨,是一个兼具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的崭新课题。
本研究以实现高校网络空间舆论生态系统*社会价值为目标,以生态理论为指导,以现实状况为参考,以系统结构平衡、演进平衡、动力平衡为切入点,重视社会规制力量的介入,发挥内生自反馈调节作用,把握舆论能量流动的规律,提出三位一体型策略路径。以系统外部介入力量的干预为讨论维度,系统的优化存在六步协同式实现路径:发挥正向生态因子滋养作用,培育崇德向善的高校网络文化;树立大数据思维模式,完善高校网络空间舆论生态监测系统;把控舆情延伸方向,创建高校网络空间舆论生态研判体系;场上与场下场域联动,强化高校网络空间舆论生态导控系统;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合力,矫治青年学生网络舆论行为;培养网络道德修养与社会担当,
|
內容簡介: |
本书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前沿,着重引入和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种新视角。本研究将网络舆论置于生态学视域下,对高校网络舆论生态系统优化的基本内涵、思维特点、本真诉求进行了梳理,对舆论生态系统的发生要素、生成逻辑、演进机理探究分析。同时以外部性生成环境、内生性组织状况、现实性演进困境三个角度揭示了当下高校网络舆论生态系统的现状,并试图构建切实可行的优化机制和优化路径等。
|
關於作者: |
管秀雪(1982-),辽宁大连人。毕业于中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先后获得法学学士学位(2006)、法学硕士学位(2008)和法学博士学位(2019)。现为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在《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研究》等各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徐建军(1954-),湖南益阳人。中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校党委常务副书记(正厅级),校学术委员会文科委员会主委,教育部国防教指委副主委,部创业教指委秘书长,部文化素质教指委委员等。主持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等43项。出版专著、教材30部,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学术成果获奖40余项。其中,国家教学成果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奖2项、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二等奖5项。被遴选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省首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十佳优秀领导者,省首批十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省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省政府记一等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