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售價:NT$
356.0
《
拯救免疫失衡
》
售價:NT$
254.0
《
收尸人
》
售價:NT$
332.0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NT$
407.0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NT$
305.0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NT$
504.0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NT$
602.0
《
化妆品学原理
》
售價:NT$
254.0
|
內容簡介: |
《低渗透储层改造有效性测井评价技术及应用》以岩石物理实验资料为基础,建立了针对低渗透油气藏的测井评价方法以及配套技术,通过测井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思路,建立了低渗透储层压裂改造后产能分级和定量评价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适用性做了进一步分析,同时辅以相关实例。
《低渗透储层改造有效性测井评价技术及应用》适合石油工程、测井技术人员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
目錄:
|
1 绪论
1.1 储层产能的预测方法
1.2 产能预测的发展趋势
2 高邮凹陷低渗透储层地质特征及测井评价面临的难点
2.1 工区位置及地质概况
2.2 测井评价面临的难点
2.3 测井评价难点的对策
3 低渗透储层岩石物理响应及规律分析
3.1 核磁共振实验及结果分析
3.2 毛管自吸法岩电实验及结果分析
3.3 纵横波速度和三轴应力实验及结果分析
3.4 油水相对渗透率实验及结果分析
4 低渗透储层参数精细评价
4.1 泥质含量精细建模方法
4.2 碳酸盐含量精细建模方法
4.3 孔隙度精细建模方法
4.4 渗透率精细建模方法
4.5 饱和度精细建模方法
4.6 水相、油相相对渗透率精细建模方法
4.7 脆性指数建模方法
5 可压裂改造性储层测井识别与划分
5.1 可压裂改造性储层流体测井响应特征分析
5.2 可压裂改造性储层流体识别方法
5.3 可压裂改造性储层测井评价效果
6 压裂改造储层产能预测方法
6.1 多层合试产量劈分方法
6.2 压裂改造储层产能影响因素分析
6.3 压裂改造储层产能分级判断方法
6.4 压裂改造储层产能定量预测方法
7 压裂改造储层产能预测方法的适用性及应用效果评价
7.1 开发中期压裂改造储层产能预测方法适用性分析
7.2 周边临近断块压裂改造储层产能预测方法适用性分析
7.3 老区挖潜和新井跟踪解释产能预测效果评价
8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近年来,低渗透储层已经成为我国东部油田增储上产的主体,然而这类储层具有物性差、渗流能力弱以及非均质性强等特征,从而给勘探开发带来极大的挑战。低渗透储层特征决定了这类储层本身的自然产能很低,需要经过储层压裂改造以后才能有一定的工业油流,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低渗透储层经过压裂改造后都能达到工业油流,这就要求在开发这些储层之前,首先要对这类储层的产能进行预测,哪些储层具备开发价值,哪些储层不具备开发价值,这项研究工作对于油田的开发至关重要,是关乎一个油田产量可持续性增产的关键。
纵观国内外相关资料,地球物理测井技术是进行产能预测研究中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手段之一,它的优点在于充分利用具有较高纵向分辨率的测井资料去反映地层的产能信息,但是这些成功的技术手段只在自然产能的预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对储层经过压裂改造后的产能预测却收效甚微。其原因在于测井资料只能反映储层改造前的地层信息,而不能完全反映储层改造后的地层信息,需要结合其他技术或者其他专业知识共同弥补技术上的缺陷和局限性,共同解决储层压裂改造以后的产能预测问题。
目前,国内各大油田研究院、测井公司、工程院的专家和各大院校的教授们都在积极探索如何解决这项难题。中石化华东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分公司这几年也在积极攻关这项难题。按照中国石化科研工作的总体要求,依托科研项目,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中石化华东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分公司与东北石油大学、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携手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充分吸收近五年的前期研究成果,深入开展攻关工作。
在项目研究的过程中,笔者与东北石油大学、长江大学相关教授,江苏油田分公司和中石化华东石油工程有限公司相关专家以及技术人员交流讨论,明确研究方向,不断完善思路,及时调整技术方案,推广应用攻关成果。三年来,立足于苏北盆地高邮凹陷的W油田和F油田主力断块,着重于综合地球物理测井评价方法及工程技术联合攻关,取得了显著效果:
(1)设计了针对低渗透储层配套的岩石物理实验。在岩电实验中,根据低渗透储层的特征,用毛管自吸法代替传统的驱替法,更能体现出低渗透储层中孔隙结构对岩石电性的影响。另外,开展纵横波测量和三轴应力实验测量,有利于对岩石可压性的评价研究。
(2)优化并建立了较为系统的低渗透储层参数模型。尤其是在明确灰质对孔隙度影响较大的基础上,提出了校正灰质含量的孔隙度模型,较原先单声波计算的孔隙度模型,提高了定量解释精度。
(3)提出了基于等效岩石组分的饱和度模型。较深入地探讨了模型中孔隙结构效率c比例系数k及临界饱和度S_的变化规律和求取方法。相比阿尔奇公式计算的结果,该方法计算的饱和度更接近真值。
(4)建立了低渗透储层动静态模量的转换模型。特别是在充分考虑孔隙度和泥质的影响下,较好地得到泊松比的动静态转换模型,从而准确求出地层的脆性指数,为评价地层的可压性提供技术支持。
(5)提出了较为科学的产能劈分方法。针对苏北盆地多层合试的现状,利用孔隙度、渗透率、层厚和深感应电阻率参数综合将合试的产能结果劈分到单层,有效地解决了产能劈分的问题。
(6)建立了更为严谨的储层压裂改造后产能分级的方法。通过对产能影响因素的分析,认为在Ⅰ类储层和Ⅱ类储层中,当采油强度小于某个门槛值时,测井资料还能够反映大部分的地层信息,这时声波时差、孔隙度、渗透率和实际施工压力可以较好地反映储层压裂改造后的采油强度高低,当采油强度大于某个门槛值时,测井资料只能反映地层小部分的信息,这时储层的可压性和工程影响起决定作用,因而只有脆性指数和实际施工压力可以较好地反映储层压裂改造后的采油强度高低。
(7)建立了更为便捷的储层压裂改造后产能预测方法。基于产能的影响因素建立的产能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地区适用性,便于快速应用。经过分析,认为此方法适用于开发初期压裂改造储层的产能预测,而对于开发中期调层压裂的井目前适用性欠佳。
(8)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高邮凹陷低渗透储层参数精度明显提高;二是高邮凹陷低渗透储层压裂改造后的产能不仅可以做到定性评价,还可以深入做到定量预测,精度上可达到绝对误差在1.5td以内:三是应用攻关成果进行老井复查和新井追踪解释,增储上产明显。
本书编写历时近一年,全书共八章。前言、第4章、第5章、第8章由赵毅编写,第1章、第3章由赵毅和宋延杰编写,第2章由赵毅、王万超和蔡晓明编写,第6章、第7章由赵毅和吴伟林编写,全书由赵毅统稿。
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得到了中石化华东石油工程有限公司的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得到了东北石油大学大力资助,得到了中石化华东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分公司和工程技术处的领导和专家的大力帮助,得到了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和采油二厂的领导和专家大量具体的技术指导工作,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限于笔者水平,书中存在不足,敬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