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来,我一直坚持从事汉译英工作,为政府、出版机构、公司、学校等翻译了近400万字的各类文稿。每次翻译完毕,总有不少感悟,有痛苦的思考和求索,有顿悟的喜不自胜。然而,遗憾的是,这种感悟并没有及时记录下来,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忘却了。不得不说这是一件憾事!2018年年初,在处理完一次由于翻译而引起误解之后(详见本书下篇第1篇) ,我进一步认识到了翻译在对外交流中的重要性,所以写了一篇短文,把这件事情记录了下来。后来,当我把文章发给几位朋友和同事看时,他们都觉得非常有意思,建议我把自己在翻译中的感悟以这种形式记录下来,以后编辑成书,相信对译者和学习翻译的学生会有不少帮助。受此鼓励,我开始记录每次翻译实践中的所思所想,尤其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期真正帮助到在翻译领域探索的人。日积月累,竟然成书!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包括20篇文章,从各种不同角度(如灵感、逻辑、语法、选词、句长、思辨等)入手,结合翻译实例探讨翻译实践中的方方面面,强调翻译中艺与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下篇包括19篇文章,可以看作上篇的附录,主要讲述了各种有趣的翻译案例及处理过程。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实用性。这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于真实翻译案例的汉英翻译研究。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翻译类书籍主要包括翻译教材和一些汉译英译文赏析,前者所引译例几乎无一例外来自名家翻译的文学作品;后者也以名家所译的文学文本为主,赏析则常以注释方式出现,片言只语,言不尽意。本书聚焦对译者挑战更大的汉英翻译,所用译例均来自作者的真实翻译案例,译文也为作者自译。这样的译例和译文与读者的实际翻译体验更为接近。当然,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此需要坦承:翻译无极限,本书所提供的英语译文并不完美,仍有改进的空间,但我们至少朝着完美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因此,我们真诚希望,读者朋友也能带着批判的态度、挑剔的眼光来看待我们提供的译文,唯有如此,翻译水平才能真正得到提高。第二,对翻译过程阐述的重视。Richards认为,翻译或许是宇宙进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最为复杂的事情。(Translating is probably the most complextype of event yet produced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cosmos.)翻译之所以复杂,原因之一是翻译的过程与多种因素相关,主观性太强,无法量化。而读者或专家作为第三方,对译者所经历的翻译过程的猜测性阐述往往既不全面,也常有谬误。有鉴于此,在本书中,我们详细记录了翻译的过程,譬如对翻译难点的确定和分析,对文本逻辑的判断,对遣词造句从不同层面的考虑,对译文可接受性的思考,针对原有译文的批判性分析等。我们相信,这对翻译学习者,乃至英语学习者都会大有裨益。第三,精心打磨的英语译文。本书所用译例,其译文均经过了反复推敲和打磨。一类译例是摘自由我们翻译,经过中、外方专家审核,已在美国出版发行的各类书籍。一类是各个单位已经采纳并取得实际效果的译文,譬如我们翻译的中国天眼的申报材料已帮助该项目获得了国际大奖。还有一类是对现有文学作品英译的讨论,这类译例的译文一般都经过了我们和其他国内专家的多次讨论,并参考了母语为英语者的意见和建议。最后一类是关于一些汉语词汇的翻译,译文均基于我们在修订《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第2版)时各位编辑的讨论,并有原版英文材料的支撑和验证。总体而言,本书提供的译文质量较为上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第四,平实、活泼的语言和行文。本书虽为学术书籍,但总体上采用了平实、活泼的语言和行文,以便能与普通的语言学习者以及翻译学习者更好地交流。为此,书中的引用内容,均未采用文中注的方式,而是在书末的参考书目中统一进行了标注,特此说明。本书尤其适用于翻译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同时也适用于普通的英语学习者以及教授翻译课程的教师。值本书出版之际,要感谢华东理工大学的王建国教授,书中的不少译文,我们都在微信上进行过深入、持久的讨论,有时为了确定一个译文,我们甚至搬出了各自中美两国的朋友,这种纯学术的讨论让我受益匪浅,回味无穷!多年以来,我一直坚持从事汉译英工作,为政府、出版机构、公司、学校等翻译了近400万字的各类文稿。每次翻译完毕,总有不少感悟,有痛苦的思考和求索,有顿悟的喜不自胜。然而,遗憾的是,这种感悟并没有及时记录下来,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忘却了。不得不说这是一件憾事!2018年年初,在处理完一次由于翻译而引起误解之后(详见本书下篇第1篇) ,我进一步认识到了翻译在对外交流中的重要性,所以写了一篇短文,把这件事情记录了下来。后来,当我把文章发给几位朋友和同事看时,他们都觉得非常有意思,建议我把自己在翻译中的感悟以这种形式记录下来,以后编辑成书,相信对译者和学习翻译的学生会有不少帮助。受此鼓励,我开始记录每次翻译实践中的所思所想,尤其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期真正帮助到在翻译领域探索的人。日积月累,竟然成书!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包括20篇文章,从各种不同角度(如灵感、逻辑、语法、选词、句长、思辨等)入手,结合翻译实例探讨翻译实践中的方方面面,强调翻译中艺与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下篇包括19篇文章,可以看作上篇的附录,主要讲述了各种有趣的翻译案例及处理过程。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实用性。这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于真实翻译案例的汉英翻译研究。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翻译类书籍主要包括翻译教材和一些汉译英译文赏析,前者所引译例几乎无一例外来自名家翻译的文学作品;后者也以名家所译的文学文本为主,赏析则常以注释方式出现,片言只语,言不尽意。本书聚焦对译者挑战更大的汉英翻译,所用译例均来自作者的真实翻译案例,译文也为作者自译。这样的译例和译文与读者的实际翻译体验更为接近。当然,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此需要坦承:翻译无极限,本书所提供的英语译文并不完美,仍有改进的空间,但我们至少朝着完美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因此,我们真诚希望,读者朋友也能带着批判的态度、挑剔的眼光来看待我们提供的译文,唯有如此,翻译水平才能真正得到提高。第二,对翻译过程阐述的重视。Richards认为,翻译或许是宇宙进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最为复杂的事情。(Translating is probably the most complextype of event yet produced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cosmos.)翻译之所以复杂,原因之一是翻译的过程与多种因素相关,主观性太强,无法量化。而读者或专家作为第三方,对译者所经历的翻译过程的猜测性阐述往往既不全面,也常有谬误。有鉴于此,在本书中,我们详细记录了翻译的过程,譬如对翻译难点的确定和分析,对文本逻辑的判断,对遣词造句从不同层面的考虑,对译文可接受性的思考,针对原有译文的批判性分析等。我们相信,这对翻译学习者,乃至英语学习者都会大有裨益。第三,精心打磨的英语译文。本书所用译例,其译文均经过了反复推敲和打磨。一类译例是摘自由我们翻译,经过中、外方专家审核,已在美国出版发行的各类书籍。一类是各个单位已经采纳并取得实际效果的译文,譬如我们翻译的中国天眼的申报材料已帮助该项目获得了国际大奖。还有一类是对现有文学作品英译的讨论,这类译例的译文一般都经过了我们和其他国内专家的多次讨论,并参考了母语为英语者的意见和建议。最后一类是关于一些汉语词汇的翻译,译文均基于我们在修订《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第2版)时各位编辑的讨论,并有原版英文材料的支撑和验证。总体而言,本书提供的译文质量较为上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第四,平实、活泼的语言和行文。本书虽为学术书籍,但总体上采用了平实、活泼的语言和行文,以便能与普通的语言学习者以及翻译学习者更好地交流。为此,书中的引用内容,均未采用文中注的方式,而是在书末的参考书目中统一进行了标注,特此说明。本书尤其适用于翻译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同时也适用于普通的英语学习者以及教授翻译课程的教师。值本书出版之际,要感谢华东理工大学的王建国教授,书中的不少译文,我们都在微信上进行过深入、持久的讨论,有时为了确定一个译文,我们甚至搬出了各自中美两国的朋友,这种纯学术的讨论让我受益匪浅,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