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史地》是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集刊,传承了南京大学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的著名学术刊物《史地学报》的文脉,2017年创刊。《史地》的定位是跨学科、跨时代、跨区域的史地综合研究,侧重理论思考与实证相结合的大文章。所设栏目有史学前言理论争鸣历史、人文地理跨境民族国家关系海洋史跨文化研究考古学教学与人才培养读书札记和学术书评等等。
|
關於作者: |
主编张生,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院长。现为南京历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副主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大学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所副所长。
|
目錄:
|
名家讲坛
民国前史:世界史在中国历史叙述中的进入 张生
历史记录中的显与隐:一份破案总结的文本分析 黄道炫
专题研究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蝗灾应对 李洪河 原畅
Artistic Activities of Korean Envoys in China Liangren Zhang
宗教情怀抑或政治考虑:论路易七世在贝克特争论中的作为 周诗茵
美国媒体镜像下的东方盟友
基于19861995年美国三大周刊对日本报道的研究 崔庭赫
地缘研究
边疆的概念史:从边之疆到变之疆 谢贵平
地缘政治的历史理解 葛汉文
读史札记
九州、五服与朝贡制度的起源 丁新
翼城大河口M1出土铜器铭文试析 黄锦前
《诸葛亮集》书札释读二则 谢振华
史学新苗
当代海洋外交的兴起与历史演变 戴瑾莹
印度国际气候谈判政策的历史演进及其逻辑 高旭东
文苑
忧郁的曼咪一个澜沧江畔村寨的政治经济学 赵思洋
祖父胡翔冬二三事 胡兴望
南京大学教授胡先生(小石)墓志 曾昭燏 撰 于航 整理点校
|
內容試閱:
|
弁言
张生
阮文达公云:学术盛衰,当于百年前后论升降焉。百年之前,华夏沦丧,屈辱频仍,朝野时彦,乃以坚船利炮尚不足,而专美西洋制度文章,暴蔑孔孟以来诸儒阐明讲说之理,以谓不足存。当是之时,南雍诸子深为叹息,以为削足适履,偏废一端。柳先生诒徵尤以为此非孔孟之厄,实中国文化之厄也。为共阐前古之积绪,而期今后之精进,乃率南雍诸子,成立史地研究会,创办《史学与地学》《史地学报》《国风》杂志,昌言国故新知,抵排适莫之见,为一时风气所钟。今百年倏忽已逝,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诸后学出版《史地》,踵步前贤,劝诱来学,兹述弁语,以揭宗旨立意焉。
呜呼,人类文明,以史为经,以地为纬。史地之为学也,中西先贤经世之大法,所以通天道、明治术而立民极者也。《禹贡》九州,《洪范》八政,践土食毛,莫非吾中华之地也。史迁所记,通鉴所述,石室金匮之书、郡县乡里之志、宗亲氏族之谱,莫非吾中华之史也。中华史地之学,与希腊罗马诸贤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之宏谟大训,颇多共通之处,参以近世西儒之宏纲巨领、良法美意,吾国巨子步天治地、经国临民,岂不尽知矣?!
何谓通天道。因民俗而知天,原天道以定礼。吾国史学,起于礼官。周官五史,由司天而治人。故伦常者,礼之本也;仪节者,礼之文也。礼官司天料民以赞治,由赞治而有官书,由官书而有国史。视西洋之史起于诗人,学者得之传闻、追溯其事者不同,各有精擅。国史官书,通天道、述人伦,鉴往而知来,为经邦之渊薮,亦立身之宪纲。吾国贤哲,上畏天命,下畏民碞,惟虑言动之有愆,致贻国族以大患。生以史书考行止得失,死畏汗青记千秋之功过,以历史为宗教,故能相勉从善、屈己从人,此皆先民之遗泽也。而西洋革命以降,昌言之德先生与赛先生,正与孟子之民贵君轻、汉人之民主举察、阳明之守仁爱民明投暗合。吾人美吾之美,美人之美,不激不随,融汇中西,因行事而明天理,即天理而察人事。斯吾辈之宗旨一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