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哲学美学导论(西方思想文化译丛)

書城自編碼: 347337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德〕玛丽亚?,E.艾希尔 著,李岱巍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33485214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9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售價:NT$ 449.0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NT$ 560.0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NT$ 4998.0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积极心理学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NT$ 254.0
自由,不是放纵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NT$ 250.0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NT$ 1265.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60
《 哲学引论(L) 》
+

NT$ 741
《 哲学导论(弗罗洛夫) 》
+

NT$ 414
《 当代哲学导论 》
+

NT$ 328
《 哲学与生活形式(当代德国哲学前沿丛书) 》
+

NT$ 617
《 德国哲学1760-1860:观念论的遗产(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

NT$ 221
《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 》
編輯推薦:
本书是关于哲学美学的导论性读物,旨在让没有任何哲学基础的读者能够对关于美的哲学理论有一个初步的理解。作者没有过多纠缠于西方历史上各种美学理论,而是着重介绍了当代学界的一些*理论成果。全书五部分独立成章,读者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章节进行阅读。每章及书末都有进一步的阅读书目推荐和习题,对于哲学专业的非美学学生也是不错的入门参考书,适宜当作教材使用。
2. 本书作者玛丽亚?E?艾希尔(Maria Elisabeth Reicher)教授是国际知名的分析哲学家和著名的早期现象学研究学者。她师承奥地利格拉茨大学格拉茨分析哲学学派,分析哲学的几大特点(以问题为导向、语言分析、逻辑论证和力图清晰准确的概念表达)在本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內容簡介:
本书是一本哲学美学导论性读物,着重介绍了当代学界的一些*理论成果,旨在让没有任何哲学基础的读者能够对关于美的哲学理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全书共五章,首先介绍了哲学美学这一学科的诞生并讨论了几种不同的对美学的界定,最终得出结论哲学美学是一门研究所有美的现象的学科。之后,本书从日常美的体验入手讨论美的现象的产生和特点,由此过度到第三章关于美的判断和美的对象的讨论。*后两章中,本书从艺术作品的本体论和艺术本质的角度,着重介绍了关于艺术的哲学美学理论。
關於作者:
玛丽亚?E?艾希尔(Maria Elisabeth Reicher)
亚琛工业大学哲学系教授;1998年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哲学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和瑞士伯尔尼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2009年起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哲学系文化世界哲学研究所担任教授,主攻本体论,语言哲学,美学和逻辑哲学;主要著作:《指陈,量化和本体论规定》《哲学美学导论》《艺术的形而上学》《偶然的抽象,本体论与逻辑的虚构对象》。

译者简介:
李岱巍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哲学系在读博士,同济大学哲学硕士,中国政府留学基金委奖学金2015年获得者,由同济大学派出赴德。
目錄
译者导言001
前言005

第一章 什么是哲学美学009

第一节 哲学美学定义的尝试011
第二节 哲学美学的研究对象016
第三节 哲学美学关心的问题028
第四节 哲学美学的方法031
第五节 总结、文献指引、问题和习题045

第二章 审美体验和审美态度049

第一节 审美体验的组成051
第二节 审美体验的主观和客观意义058
第三节 无关切性与心理距离(Distanz)064
第四节 对无关切性和心理距离理论的反驳068
第五节 对无关切性和心理距离感理论反驳的应对以及进一步的责难073
第六节 总结、文献指引、问题和习题080

第三章 审美属性、审美价值判断和审美对象085

第一节 审美属性和审美谓词087
第二节 审美属性作为被奠基的属性092
第三节 审美实在论与非实在论097
第四节 非认知主义主观主义自然主义103
第五节 错误理论113
第六节 对审美价值性质的认知115
第七节 审美对象123
第八节 总结、文献指引、问题和习题135

艺术品的本体论141

第一节 艺术品是哪一种类型的对象143
第二节 文学和音乐作品的抽象性148
第三节 现实化(Realisierungen)、标记Notationen和人工制品160
第四节 作品的现实化关系168
第五节 物质组成和体验组成174
第六节 视觉艺术作品是物质对象吗?179
第七节 虚构对象和幻想世界190
第八节 总结、文献指引、问题和习题195

第五章 什么是艺术201
第一节 艺术理论的任务和对象203
第二节 再现理论205
第三节 表现理论225
第四节 审美艺术的形式主义240
第五节 机制理论244
第六节 家族相似性理论256
第七节 艺术作为审美交往(Kommunikation)260
第八节 总结、文献指引、问题和习题266

参考书目271
內容試閱
译者导言

这本书名为《哲学美学导论》,确切地说应该是《分析哲学美学导论》才更恰当,但由于分析哲学在当今哲学界越来越趋于显学的地位,如此命名也没有什么不妥。所谓分析哲学美学,就是在分析哲学的理论框架下对美学问题的讨论。那么什么是分析哲学的理论框架和美学问题呢?这里我只对前一点做一个大致的说明,至于后者,读者大可到书中自行寻找。
早期分析哲学主要是指那些试图通过对语言的逻辑结构和语义的分析来解答哲学问题的哲学家们的哲学思想,如弗雷格、罗素、摩尔、维特根斯坦等人的哲学。发展到后来就逐渐演变为泛指一种哲学思考、讨论和写作的风格和方式,如着重语言分析,逻辑论证,书写清晰等,而不再用来具体指代某个人或某个流派的哲学。分析哲学常常被拿来与另一哲学传统欧陆哲学(代表如现象学,存在主义)进行对照,后者常常被贴上晦涩、艰深、体系化的标签。
分析哲学著作的几大特点在本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以问题为导向,语言分析、逻辑论证和力图清晰准确的概念表达。全书分为五章,每一章都是对不同美学问题的哲学讨论,对美学史没有过多的笔墨。这种写作形式在国内同类著作中并不多见,一来在中文美学出版物中占主导地位的多为欧陆美学或一般美学著作;二来即便有介绍、分析哲学美学的中文读本(如刘悦笛的《分析美学史》),其写作方式却恰恰是分析哲学并不常用的以历史梳理型的观点表述或以人为中心的论点罗列。以分析哲学方式论述美学问题的著作实在寥寥无几。
下面我通过文中具体事例来对分析哲学讨论问题的方式做一说明,以便于较少接触此类作品的读者理解文中的哲学讨论内容。毕竟分析哲学界一些不成文的表述方式虽然在作者看来理所当然,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理解。

分析哲学一般在给出某个概念的定义或某项规则时常用当且仅当(英语iff=if and only if,德语gdw= genau dann wenn)或逻辑符号来表明规定项与被规定项之间充分必要的等值关系。例如,本书第二章第一节中试图对审美体验进行界定时就使用了这样一种形式:审美体验是知觉体验,当且仅当,审美情感在质和量方面都取决于被感知对象的感知属性时。如果后者的条件满足,前者就一定成立,反之亦然。这种直接始于数学和逻辑学表达方式的好处在于对概念的规定清晰明了,让人比较容易有据可循。为展开进一步论述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假如有人不同意审美体验是知觉体验的说法,只要给出任何一个反例,其符合前者而不符合后者或者相反即可。
分析哲学的另外一个特点是认为解决哲学问题的标准在于是否对其要解释的对象或现象的语言表述给出了合适的语义解释。多数分析哲学家都认同哲学问题就是语言问题这一大前提,语言分析的最终成果就是要给出一个最合理、最适用,又最不违背常识的语义学解释。基于这个宗旨,分析哲学家们的提问往往这样开始:当我们说某某某的时候是什么意思(英语:What it means when we say that ......,德语:Was es bedeutet zu sagen, dass ......)?如对美这个概念,分析哲学家会问:当我们说某物很美时我们指的是什么意思?回答这个问题就是要对某物很美这句话做语义分析。例如,有的人将树很美解释成树给我带来了愉悦的感受,或树本身具有审美属性,按前面提到的iff来表达就是:树很美,当且仅当,树给我带来了愉悦的感受;或,树很美,当且仅当,树本身具有审美属性。然后再给出相应的论据证明等式成立的合理性(具体可参看本书第一章第四节及第二章第四节)。
通过以上对文中一些具体事例的说明,希望读者在面对本书一些看似不合常规的讨论方式时能更好地理解作者及其所代表的一类哲学思考的角度和动机。
另外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本书是德语学者以德语形式写成的分析哲学著作。众所周知,英语著作在分析哲学领域占绝对主流地位。英语著作以外即便存在很多不错的分析哲学著作,往往也很难进入研究者和学生读者的视野,但不接触或忽视并不代表它们不存在。事实上,无论是早期分析哲学还是当代分析哲学,在德语学界一直都很受重视。
本书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可以为那些只注重英语分析哲学著作的人提供一个非英语视角的版本。在我看来,德语分析哲学与英语分析哲学的最大差异是二者对待历史的态度。虽然都是以问题为导向的论述,德语学者相对来说更注重追寻问题提出的原初动因和论述。比如,本书第四章讨论艺术作品本体论问题时,作者就更多地提及了最早讨论这个问题的并具有规范作用的英加登的作品,而丝毫没有因为后者是属于欧陆哲学的现象学流派的哲学家就不提不引。本书作者艾希尔玛瑞克教授是我的博士生导师,她是国际知名的分析哲学家和著名的早期现象学研究学者(最主要的研究领域为哲学本体论和分析美学),长期担任著名国际分析哲学刊物《格拉茨哲学研究》编委。她师承奥地利格拉茨大学格拉茨分析哲学学派,该学派继承了维也纳逻辑经验主义的传统,融合了布伦塔诺-迈农哲学的观点,形成了独特的以分析方法和早期现象学研究为特点的哲学流派,这也与我在分析哲学框架下的胡塞尔现象学研究思路异曲同工。自我非常荣幸地成为艾希尔玛瑞克教授的博士生以来,她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刻的研究观点使我受益匪浅。作为对更深入地了解她研究思想的一个初步尝试,本书的翻译得到了艾希尔教授的鼓励和帮助。我在她的课上、讨论会中和艾希尔教授对书中的观点进行了多次讨论,讨论之后,她还经常通过电邮的方式向我细致地说明对一些观点微小的改进,艾希尔教授的治学精神是我在德国艰苦的求学生活中获得学术乐趣的重要来源,也是我在此译稿出版时最应该表示衷心感谢的方面。
2018 年 5月20日,李岱巍于德国波恩寓所


前 言

这是一本系统地介绍哲学美学重要问题和理论的导论。大体上来说此书并不要求读者拥有哲学美学方面的知识,当然如果读者拥有这些知识(连同哲学其他分支的知识)毫无疑问对理解本书的内容是有所助益的。本书不仅适用于哲学专业的学生,而且也适合有兴趣的非专业人士阅读。要声明的是,它绝非一本通俗读物。读者若想通过阅读此书能够有所收获,就需要付出相应的时间和努力。
阅读顺序建议按章节编排为宜,当然本书各章内容都是相对独立的,读者可以依据兴趣自行选择阅读。
哲学导论类书籍通常以历史为线索,依次介绍各种理论。而本书,则是以问题和论证为导向,我认为这样能使读者更快、更好地理解哲学美学的内容。因而,本书的写作目的更侧重于以问题为导向激发读者的共鸣,专注于对问题本身的思考。对于那些想要在哲学美学方面做更进一步研究的读者,额外的文献阅读自是不可避免。所以,我在每章最后都专门设置了文献指南,在参考书目中提供了具体的书目以供有兴趣的读者查阅。本书所列参考书目中,某些作者的观点可能正好是本书着重批评的对象,读者可以进行比较阅读。另外,在参考书目的选择上我也尽量倾向于那些预设较少专业性知识的文本。
本书末尾的参考书目总目录不仅包括每章文献指引提到的文本,还增加了一些与哲学美学有关的重要文献。尽管如此,参考书目总目录也只涉及了很小一部分的相关文献。在历史性文本方面,我无意列出所有书目,只有那些在本书中被直接或间接提及的著作才收录于总目录中。我认为这样一个相对精简的参考书目总目录足以覆盖哲学美学的基本知识点。
此外,每章后都有要点回顾和供读者自测的知识点问答,所有问题都是本章提及过,可以找到相应答案的。
书中出现的定义以框架的形式强调列出,但我想要着重说的是,这些定义并不像我们高中课本中的那些为方便记忆而写成的口诀或简化的字母公式,需要重点掌握并记得越多越好的。哲学学科的特性使然,需要熟记于心的绝对确定的公理并不多见。本书的内容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也许看起来有一些奇特:对同一个问题我往往会给出两个或多个相互矛盾的回答,直到最后也不给定论说哪一个是最优选择。因为在我看来,导论就是应该提供和讨论各个互不相容的观点,以及对各个观点支持和反对的论据。哲学是一个追寻真理的过程,我不希望读者对于我所倾向的观点无批判地接受。相反,读者应该通过对本书的学习来锻炼自己批判性讨论哲学问题和论证自己观点的能力,这比单纯的盲目接受既定真理要更有意义和价值。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在学术及经济上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首先要感谢乔安玛瑞克(Johann Marek)和科学丛书出版社哲学导论书系主编迪特舍内克尔(Dieter Schnecker)、尼可斯多巴赫(Niko Strobach)对本书内容的批评和修改意见。其次,本书的主体内容写于2002年到2003年,期间我得到了奥地利国家科学部在格拉茨大学哲学系设立的赫塔-芬伯格-青年项目(Hertha-Firnberg-Nachwuchsstelle)的资金资助,在此也一并致谢。
最后,关于语言与性别需要特别说明。女权主义者们在语言问题上往往对如下事实比较敏感:语言被他(她)们看做一种对男女关系和其各自社会角色的对应性图示描绘,语言本身显露出一种将女性排除出话语体系的倾向。这一问题在当今社会是不可忽略的,即便忽略它能给我们带来不少便利。因此,要事先申明的是,假如书中提及读者[1],我并非要意指相对女性更多的男性读者,想反的解释也不可取。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是,同时使用一个词的阳性和阴性形式,但这会带来难以容忍的书写上的繁琐。另一种方法是使用英文大写人称I,这样虽然会比较方便,但又不太符合德语正字法的行文规范。权衡之下我还是采用第一种方式,用词上尽量平衡,有时用阳性形式,有时用阴性形式,没有先后顺序而是随意使用,读者也不必深究是否有所深意,大体上说我总是同时意指两种性别的。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