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步履匆匆:陈思和讲当代人文(杰出学者陈思和的人文之思、情怀之笔!)
》
售價:NT$
299.0
《
宋朝三百年
》
售價:NT$
790.0
《
礼制考古经典选读
》
售價:NT$
1340.0
《
MATLAB实用教程(第六版)
》
售價:NT$
695.0
《
中国思想的再发现(壹卷:近观系列,沟口雄三教授以其精湛的学术洞察力,旨在呈现一个全面而立体的中国思想图景)
》
售價:NT$
325.0
《
骨科康复学(第2版)
》
售價:NT$
1140.0
《
笔记启蒙 : 英国皇家学会与科学革命
》
售價:NT$
390.0
《
汉语副词研究论集(第六辑)
》
售價:NT$
490.0
|
內容簡介: |
《母系氏家》这部长篇小说描写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至二十一世纪*个十年大约五六十年的时间里两代三位女性的人生:她们分别是母亲兰英(传统思想观念的继承者)、儿媳红芳(传统思想观念的无谓者)与女儿秀娟(传统思想观念的反叛者)。小说分别以她们三个人为主分为三卷。这三卷各自独立,但是在情节上又一以贯之,构成一个整体。作者通过这三位女性的经历告诉我们,在我们的所处的变革时代,一些过去曾经执着地追求、遵循的东西,正随着时代的变化发生着默默的改变。而从这种改变中,我们感到了历史的进步。
|
關於作者: |
李骏虎,男,1975年10月3日出生于山西省洪洞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第十二届中央委员。先后获得山西新世纪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等重要文学奖项。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前面就是麦季》,长篇小说《奋斗期的爱情》《婚姻之痒》《母系氏家》。山西文学院首届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 李骏虎说:我在晋南农村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做了18年真正的农民。我身体里流淌的是农民的血液,我是那样地渴望回到庄稼地里去劳作,我从灵魂深处对生我养我的那块土地充满了无法形容的热爱。
|
內容試閱:
|
自序
我生长在那个全民文学热的时代。20世纪80年代,改 革开放思想大解放带来全国性的写作阅读高潮,从城市到 广大的农村、矿山,有点文化的人们都拿起笔来写小说、散文、诗 歌、报告文学、文艺评论,抒发情怀,记录时代。在晋南的一个小 村庄,也有两个做着狂热的文学梦的年轻农民,其中一个就是我的 父亲,这使我在刚刚能够开始阅读的时候,随手就能够拿到《人民 文学》《小说月报》《作品》《青春》《汾水》(后改为《山西文 学》)这样的文学杂志,对于一个偏远的乡村里的孩子来说,的确 是得天独厚的精神资源。就是在父亲的熏陶和指导下,我开始写作 和投稿,小学没毕业就开始发表作品。
有人说,那个时候的全民文学热是不正常的,也有人因此而慨 叹后来的文学被边缘化,我也曾这样想。但我现在不这样认为了,我现在知道,全民都想当作家的确是不切实际的,但人人都应该养 成写作和阅读的习惯,尤其在我们解决了生存问题,开始追求生命 质量的时代;我同时理解到,文学作为社会主流的时代的确是一种 特殊现象,但文学应该对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产生深远影响却是不 容置疑的,时下文学越来越圈子化,越来越丧失对社会大众的影响 力,越来越跟时代发展没有关系,这才是不正常的。仅仅是文学圈 里的繁荣,是虚假的繁荣。这也是当下文学为大众所敬而远之的原 因。狄更斯、托尔斯泰、雨果,都曾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历史性 的贡献,我们看到,真正的文学大师是为人类写作的,他们从不曾 把文学学术化、圈子化。为什么要写作,从事文学的终极目的是什 么,这是作家们应该思考的永恒课题。跳出圈子,为人民写作,这 是我大概从十四年前形成的文学观念。我后来的文学道路,就是在 这个观念的指导下往前走的。
每一个作家的文学生涯中,都有自己阶段性、标志性的作品和 文学事件,我也是如此。我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写作,开始于中专时 代完成的第一部短篇小说《清早的阳光》。那个时候,没有读过几 本文学名著,也几乎没有任何的文学观念,就是靠着农村生活的积 累和一点天分创作的,我对自己想象力的确信,也来自这篇纯粹的 作品。每一个作家都有自己的软肋,我也有,我在文学素养上的欠 缺就是没有接受过必要的写作训练,当时,也没有完成与经典的对 话,我就是个野狐禅。这个短篇之后,我回到故乡小城谋生, 很多年不能超越自己,后来因为一个机会又回到了太原,有三年 时间学着用王小波的风格写小说,数量不下三十万字。这其中有一 个中篇、三个短篇被文学杂志《大家》2000年的同一期刊发,还配 发了整页的作者艺术照,这是我文学生涯中的第一个作品小辑,从 此我开始浮出水面,成为我这一代作家里较早的出道者,这要感谢《大家》主编李巍老师的错爱,他还曾想把我打造成男版的J.K.罗 琳,可惜我才力不逮。
在我读过小仲马的《茶花女》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被侮辱 与被损害的》后,在卢梭的《忏悔录》里找到了思想指导(我其实 并没有读完这本书,但哲学家强大的思想力量通过开头的几页书 就主导了我),开始写作第一部长篇小说《奋斗期的爱情》。那是 20世纪末的事情,我在山西日报社工作,每天晚饭后打上一盆热水 放到办公桌下泡脚,铺开稿纸写两三千字,保持了一个良好的写作 进度。我在子报工作的弟弟陪着我,他也写点东西。那个时候生活 条件异常艰苦,我们兄弟俩租住在一个倒闭的工厂的小楼单间里, 房子里没有水管也没有厕所,需要用矿泉水瓶子从报社灌水带回去 用。晚上十点多,完成当天的写作进度,我俩骑着从街上四十块钱 买来的旧自行车赶夜路回住处。如果在夏天,经常一个霹雳大雨倾 盆,根本来不及躲避就被浇成了落汤鸡;如果在冬天,融化的大雪 在马路上冻成纵横的冰棱,车轮压上去,一摔就是十几米远。但我 们心里都有一团火,就是永不熄灭的文学火焰,能够在窒息的大雨 中和摔懵的马路上哈哈大笑。《奋斗期的爱情》被文学杂志《黄 河》以头条的位置发表后,很快被收入长江文艺出版社九头鸟长 篇小说文库,这在当时是个特例,因为文库里的作者除了我,都 是很有名的前辈作家。要感谢《黄河》主编张发老师和长江文艺 出版社的李新华老师,正是《奋斗期的爱情》使我开始有了粉 丝,其中包括不少跟我年龄相仿的现在很知名的青年作家,当时 他们刚开始尝试写作。
我开始不满足于圈子,而从大众的欢迎中得到自信,源自于我 的第一部畅销作品《婚姻之痒》。2002年到2005年之间,我开始了 自己第一个完整的创作阶段,创作了一系列以心理描写见长的都市情感和婚姻家庭题材小说,并整理成长篇小说借助于各大门户网站 的读书频道贴出来。磨铁文化老总、诗人沈浩波的弟弟沈笑,当时 在新浪网读书频道做版主,他把《婚姻之痒》加精置顶,后来得到 了四千多万的点击量,数千读者跟读并试图提供思路参与创作。在 读者意识到我有把女主角庄丽写死的企图时,很多人对我发出了威 胁。那年的情人节,读者们把《婚姻之痒》打印出来,用精美的礼 品纸包装好,作为情人节礼物互赠。有人留言说看了这部作品与爱 人达成了谅解,有人说决定奉行独身主义,这使我对文学的社会功 能产生了自觉的思考,也开始与逐渐向圈子和学术坍缩的文学背道 而驰。现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其时担任春风文艺出版社 的副总编辑,他策划的布老虎丛书风靡一时,他跟我签下了首 印四万册的出版合同,可惜的是,他后来去了中信出版做副社长。 他也因此专程打来电话表达了对我这本小说的遗憾。然而很快,创 业阶段的沈浩波就闻讯来到太原,通过朋友联系到我,在电话里诚 恳地做了半个小时的洽谈。沈浩波的策划和营销能力是非常超前和 强大的,在他的策划下,我一下子火了起来,不断接受全国各 城市晚报和都市报的采访,《婚姻之痒》也进入新华书店系统公布 的2005年文学类畅销书前五名,接着又拍成了电视连续剧,由著名 影星潘虹和李修贤主演。
是作家都有代表作,有被自己认可的,有被读者认可的,还 有被圈子认可的,我截至目前被这三个领域基本认同的代表作,是 长篇小说《母系氏家》,这也是我第二个完整的创作阶段的主要作 品。这部小说也是对山药蛋派老一辈作家谆谆教导的生活是 创作的唯一源泉的致敬和实践,她的创作,完全是非功利性的、 自发的、水到渠成的。2005年元月,我被选派到故乡洪洞挂职体验 生活,报到后,县政府让我先回太原,等待通知再正式上班,这一等就是两个多月,于是,从毕业后就为了生存和理想打拼的上班 生活突然停止了,生活节奏出现了巨大的断档和真空。文学创作是 闲人的职业,人心里越安静思想越活跃,忘记了是什么触发了灵感 和回忆,我开始写作我生长的那个小村庄的女人们的个性和人生故 事,写到六七万字的时候,县政府通知我报到上班,我给她起了个 题目《炊烟散了》,作为一个大中篇发给约稿的杂志。这就是《母 系氏家》的蓝本,她并不是按照时间轴写的,而是把两代女人的人 生历程交叉辉映着写。两年半后,我在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 家高研班学习,从繁忙的政府工作中脱身出来,文学的机能重新复 活,一个晚上,我想到《炊烟散了》里面有一个人物可以再写一个 中篇,就围绕这个叫秀娟的美丽、善良的老姑娘写了一个晋南农村 麦收之前的故事,起名为《前面就是麦季》。跟以生活为背景的小 说不同,《前面就是麦季》是以《炊烟散了》为背景的,这种以另 一部小说的世界为背景的小说写作,弥补了我的作品虚构程度小的 弱点。稿子完成后,恰好《芳草》杂志主编、著名作家刘醒龙老师 来鲁院物色刊物年度精锐的专栏作家,我有幸蒙他慧眼相加, 《前面就是麦季》就成为开年《芳草》杂志的头题作品,后来获得 了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的优秀中篇小说奖。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特质,有些作家艺术感强,善于写中短 篇,有些作家命运感、历史感强,擅长写长篇,我是以长篇为主要 创作形式的作家,中篇产量最少,却阴差阳错获得了中篇小说的 最高荣誉,这正是命运的耐人寻味之处啊。也还是在鲁院时,《十 月》杂志主编王占君老师来约稿,嘱我写个长篇给他,我以《炊烟 散了》和《前面就是麦季》为基础,用时间顺序把故事展开讲述了 一遍,完成了长篇小说《母系氏家》的第一稿,发在《十月》长篇 小说的头题。在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之前,我又用两个月的时间改了第二稿,增加了几万字,后来获得了首届陕西图书奖,同 时获奖的长篇小说有贾平凹的《秦腔》,陈忠实老师是文艺奖评委 会的组长,他用浓重的陕西话跟我开玩笑说:写得比老贾好!
《母系氏家》也获得了赵树理文学奖,几年后我又写了她的 姊妹篇《众生之路》。著名评论家胡平老师认为,《众生之路》的 呈现比《母系氏家》的表现,在艺术上更高一个层次。能 超越自己,我觉得比超越别人更值得高兴。
人的心理倾向是受生理影响的,换句话说,我们的身体变化某 种程度上决定着精神走向,四十岁左右的时候,我开始喜欢读历史 了,历史事件的神秘感和对历史人物探究欲望,使我的写作转向第 三个完整的阶段:抗战史的研究和书写。无论写历史还是现实,作 家都是以发生在自己脚下的这块土地上的故事为富矿的。我发现红 军东征山西有着改变中国革命进程、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 伟大意义,于是,经过两三年的打通史料和实地考察准备,完成了 全面展现这一历史阶段的国际国内政治形势和战争过程的长篇小说 《中国战场之共赴国难》。这是我目前为止体量最大的一部作品, 有四十万字,也是第一部完全以长篇的艺术结构从零创作的作品, 她并未得到文学评论界多少的关注,却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成为当年中国新闻出版报公布的年度文学类优秀畅销书前十名。跟 我的第一本畅销书《婚姻之痒》主要以读者个体为购买对象不同, 《中国战场之共赴国难》不是一本一本地卖的,她被省内外很多机 关单位、企业、学校多则几百本,少则几十本的团购,作为读书活 动的主题书。《文艺报》以整版的篇幅发表了我的创作谈《今天怎 样写救亡史》。《中国战场之共赴国难》使我彻底背向文坛、面向 大众,赵树理曾经说过他的文学创作理念是:老百姓看得懂,政 治上起作用。山西作家中的前辈张平、柯云路是这个理念的杰出实践者,我是他们的追随者。
我并不是文学性、艺术性的反对者,我热爱并且探究小说的 艺术性,但我反对文学学术化、圈子化,我不愿意搞纯文学创 作,我希望我的作品像狄更斯一样受到普通人的欢迎。我也醉心 于福克纳、博尔赫斯、卡夫卡的作品,但我向往着托尔斯泰、雨果 那样超越作家的思想情怀,我逐渐开始了自己的第四个完整创作阶 段,我希望自己能够像巴尔扎克那样把同时代的人们变为我笔下的 艺术形象,展开一副包罗万象的时代画卷。
感谢中国书籍出版社和策划人戎骞小兄的美意,要给我出一套 比较完整的作品集,由于我的一再坚持精减,还有近几年出的新书 的原出版社都不愿出让版权,成为目前这八本的规模,留待随后陆 续补进。
目前,我出版了18种、25本书,其中一半左右是长篇小说, 戎骞要求我写的这篇自序里,我未提及散文、诗歌和评论的创作情 况,是因为我想以主要创作形式来梳理自己的文学历程,今后这仍 然是我的主要方向。一个作家只要不丧失对长篇小说的兴趣和能 力,其他的体裁就有一个强大的思想本源。
2019年8月17日 于太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