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NT$
305.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NT$
347.0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NT$
407.0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NT$
265.0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NT$
398.0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NT$
347.0
《
心跳重置
》
售價:NT$
269.0
《
云中记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太阳鸟文学年选,是辽宁人民出版社于1998年开始创建的文学品牌,由著名学者王蒙出任丛书主编,本套丛书大体包括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随笔、杂文、诗歌六大分卷,编委及各分卷主编皆为文学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他们不负读者的厚望,每年都将发表的原创文学作品精读、精选,力求将*秀的作品完整、客观、公正地呈现给读者。这些选本追求精品,但更多体察了民众的心理,内容贴近大众化的生活,行文符合广大读者的阅读风格。至2019年年底,这套文学年选已经连续出版了22辑,其间经受了图书市场的检验,得到了读者的广泛认同与好评。这么多年的坚持与努力,都是为给当代文学历史寻找准确的精神坐标与刻度;为正在走向良性循环的中国文学发展留下坚实有力的见证;更是替未来文化史家提供值得阅读和关注的优质版本。这套文学年选,也将在大众读者的支持与陪伴下、逐步深入,越走越远。
|
內容簡介: |
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太阳鸟文学年选系列丛书,从1998年开始,已经连续出版了22年,其间经受了图书市场的检验,得到了读者的广泛认同与好评。
2020年1月出版的六卷年选本,作为年度盘点的*文学系列,仍将由著名学者王蒙出任主编,编委及各分卷主编皆为文学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他们不负读者厚望,将发表于2019年的原创作品精读、精选,力求将*秀的作品完整、客观、公正地呈现给读者。
中篇小说的选本,较多地关注了反映普通人生存状态、心理冲突的作品。
22年的坚持与努力,都是为给当代文学历史寻找准确的精神坐标与刻度;为正在走向良性循环的中国文学发展留下坚实有力的见证;更是替未来文化史家提供值得阅读和关注的优质版本。
|
關於作者: |
王蒙,男,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沧州,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京。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当代作家、学者,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等近百部小说。
林建法,男,汉族,1950年11月出生,福建连江人。1982年1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1991年1月始为《当代作家评论》法人代表,主持编辑部全面工作至今。2000年5月为主编。先后荣获1995年辽宁省十佳编辑、1996年东北三省优秀社科编辑称号、2006年第四届辽宁文学奖文学评论奖、2006年辽宁省首届辽宁期刊人奖、2006年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目錄:
|
001序叙事的归来王尧
金理
001遗忘尤凤伟
041张飞老师林那北
086辣与蜜糖柳营
122鲛在水中央李频
186失路之人鬼金
|
內容試閱:
|
王尧
在许多年前的一篇文章中,我称建法兄的年度文学选本为林本。年复一年,建法兄编选的各种选本可能有几十种,成为他一个人的年度文学排行榜。我们现在读到的是他编选的《2019中国最佳中篇小说》,他在病中仍然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他对文学的信仰。
总体来看,2019年的中篇小说展现出了非常丰富的面向。一大批优秀的中篇小说聚焦于现实人生的困顿迷茫,不同程度上呈现了当代人在当下的精神危机,以及应对这些精神危机的突围和再生。还有相当一部分中篇小说将目光前溯,钩沉出历史无意识的层层堆积。五○到八○后的作家依然是中篇小说的中坚力量,但是在这一年中,许多大型文学刊物登出了九○后作家的优秀中篇作品。我们欣喜地发现,新的文学力量正在崛起,新的审美因子也渐渐浮出历史地表。这一年还有许多充满异质性的力量进入了文学现场,很多的导演、学者也纷纷拿出了较为成熟的中篇佳作,这些不同类型、风格的作品共同丰富了中篇小说的世界。在这里,我想就建法兄所选的这几部中篇小说谈些自己的理解,和读者朋友们交流。
尤凤伟的写作始终关注当代人的历史失忆症,他总是试图写出日常生活冰山下的幽暗渊薮。《遗忘》写的依然是当代人的历史梦魇。刑警大队接到报案,有村民在离市区十几公里处的山中柴屋发现一具陈年死尸。一开始警员们无法推测出死者的死亡信息及其确切身份,警员范强等人在老警员尚队的启迪下一步步揭开了死者的真实身份。经过一番推测和调查,初步锁定犯罪嫌疑人为副市长初永新。这使得年轻的警员们陷入了困境。一来碍于退休副市长的身份,二来在和初永新的谈话中,初闪烁其词始终不肯说出真相。最后警员们查出了初永新在任职期间的不法行为,以此胁迫初永新说出事实的真相,条件是他们也不会将初永新任职期间的不法行为公之于众。事情看似水落石出,初永新在他的自首书中的交代,证明自己只是由于文革时期的一次无心之失间接造成了常宗宝的死亡。但是范强却始终觉得隐隐不安。小说就这样戛然而止。就像小说的题目显示的那样,日常生活表面风平浪静,其实内里却充满着惶恐和骚动。如果不是通过书写将那些遗忘汇总起来,恐怕历史、真相也就淹没在日常生活的滔滔洪流之中了。整篇小说采用了侦探悬疑小说的结构模式,叙事的动力就在于向着真相的不断迫近。但是尤凤伟显然意识到了真相可能早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被瓦解了,书写也只能是给出一个逻辑周全的故事版本,就像初永新的自首书那样,整篇小说也不过就是对于真相的一次讲述,一次竭尽全力的还原。真相只存在于发生的一瞬间,年深日久得到的仅仅是小说中那具无法辨认的尸骸一具真相的骸骨。尤凤伟不甘心真相的失落,他用叙事故事去撬开圆全光洁的生活表面,暴露出幽幽的黑暗之心。他相信,纵使真相无法还原,但是通过一次次的讲述,一次次搅动那团黑暗,终究能将历史的些许消息带到当代人的意识之中。书写于他而言,就是不断还原失落的故事。小说写出了层累的失忆堆砌,有些可能是消融在无意识之中的,而有些则是一种主动的遗忘。小说中警员们最终还是妥协了,为了得到一个真相而牺牲了另一个真相。历史也正是在这种此起彼落的遗忘中被遗失的。
李频这几年的创作引人注目。《鲛在水中央》中有一具尸体,这具尸体沉在湖底,被压在石头底下。经年的水流冲刷着,鱼虾啄食着。他像是一个晦暗幽深的黑洞,不断召唤着破解者给他验明正身。小说开篇写的是无人之境,有的是草木葳蕤、荒山野物,和一个孤独的、似乎被非社会化的我。我在这座废弃的铅矿里已经住了四年了。在这里,几乎听不到来自社会、来自人世间的任何声息,只能让人想起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一类的荒蛮。小说的开篇展示的完全就是一幅自然史图景。这个自然史图景有两个豁口,一个是我开在半山腰的一家饭店,还有就是我从范听寒那里借来的书。经由这两处过渡性的豁口,小说引入了故事。毕竟,小说的本体是需要叙事来滋养的,如果仅仅是自然史的描摹,小说很快就会耗空自身。这间小小的饭店实质上就是一个历史的汇合点,通过我在不同阶段的朋友的来访,我们得以勾勒出叙事者我的过去。经由一次次的聚会、聊天,我们看到了作为社会人的我是如何一步步走入自然史之中的。概括来说,我的身上重重叠叠刻满了历史的纹路。小的时候跟着父母从海边来到这座位于内陆的铅矿。第一次参加高考,落榜。严打时期因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被判入狱。无罪释放之后南下广州贩卖小商品,之后回到铅矿顶替父亲的职位。铅矿倒闭后被安排到了太钢。1998年下岗做起了个体户。粗粗勾勒即可看出,我的每一步都是踏在历史的阴影里的,没有一次能够自外于强大的历史重力。可以这么说,我就是那团混沌的历史重力的指示物,身体上镂刻着伤痕(瘸腿)。我像是一团浓重的阴影,内里是历史的层层沉积。像是为了逃避历史反反复复的追踪,我由社会史一跃而入自然史,躲到了早已颓败不堪的铅矿。从此看起来似乎与历史无关了,但是即使是那个仿佛乌托邦一般的广大自然,也早已经是被过度开发枯竭的原始自然的遗迹废墟。那片原本昭示光亮生命的荒山湖水,也因为一具死尸的存在而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翳。由这具死尸,小说牵出了另一条线索。范听寒原本是个读书人,后来被下放到了落雪堂,反右斗争时期被打成驼背。从此,似乎一直都活在黑暗之中。驼背在这里与我的瘸腿形成了一重呼应,坐实了我与范听寒都是被历史重力重击的被损害者。我们之间由于分享着这一个共同的原始创伤而变成了天涯沦落人。我在回到铅矿之后经常来范听寒这里借书读,无形之间和落雪堂的范家有了牵绊。这个牵绊仿佛又是另外一个更为本质的牵绊的象征,随着小说的一步步推进,那个最本质的牵绊才显示出来湖底的那具死尸就是范听寒的儿子,而我是杀死他的凶手之一。小说自始至终都笼罩在一团浓得化不开的黑暗之中,这种黑暗因历史的重负而显得沉滞浓烈,小说中每一个人物都被黑暗充斥裹挟,无法自外于黑暗。范听寒的驼背在小说中成了历史重力最显豁的表征,他无法移动,被内耗、形塑,径自变得像是海龟一样。就是在这样层层的剥蚀和重压之中,范听寒也自社会史逃逸而出,脱离了历史的轨道,与他的衰老一同沉入自然的物质性荒原之中。我和范听寒都同样喜欢读古典诗词,在小说中古典的文本不断渗入那个暴力、蛮荒的故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历史的奔流带来的重击和颓败。古典诗词的语句像是溃散的图谱,星散在小说的裂缝之中,将整个黑暗的整体擦拭出熹微光亮。
几年前,我在纽约邂逅柳营,知道她没有在唐人街迷失,还在写作状态中。柳营的《辣与蜜糖》写的是在中国的北方小镇长大,之后去了美国读书并留在美国工作、生活的林姣的故事。这与她的经历有些关系。小说用一种非常诗意的笔触写出了林姣内心世界的斑驳和幽微。整篇小说很少平铺直叙,而是纤描出林姣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这些低语和梦呓让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了现代文学史上的萧红和丁玲,柳营也像她们一样,写出了新的时代一个离散、迁移的时代之中,女性新的困境及突围。林姣内心不甘平庸,她极端地恐惧匮乏和贫瘠,这种匮乏和贫瘠是非常本质性的,像阴影一样附着在林姣的肉身和心灵之中。所以她的内部不断地滋长出某种葱茏的欲望和野心,她觉得她的身体里有一个宝宝,这个宝宝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孩子而是那种欲望和野心的结晶。林姣像是怀着一个秘密一样不断地哺育这个无形的宝宝,白天消耗于工作和琐事之中,无人时分才与这个内部的空间交流。林姣用这个内部野蛮生长的空间对峙肉身的空耗,在林姣的记忆中似乎挤满了女性的死亡和创伤,那些横陈的尸身来自身边的女性。像是丁玲笔下的莎菲女士,林姣不断向内转,甚至在面对自己爱人的时候,她也要维护这种内部的自足和完整。当她的丈夫提出生一个孩子的时候,她退却了。这里有一种非常吊诡的逻辑,林姣似乎更需要一个无形的宝宝而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肉身的宝宝,她的空漠始终被这种热望占据而无法腾出任何空间给真正的世界那个外部世界代表着侵蚀、威胁、消耗。终于,她失去了自己的爱人,再次陷入了内空间的无尽繁殖和增长之中。柳营已经意识到这样一种内部无限增长带来的虚无和空洞,就在小说接近尾声的时候,叙事者让林姣遭遇了一次顿悟:她在教堂遇到了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太太,这个老太太启示林姣要享受生活的时时刻刻,不必挂心于未来。这似乎给了充满时间焦虑的林姣一个莫大的启迪,就在小说的结尾林姣将这种启迪化成了实际,她找到了新的爱人,从此之后她踏入了真实的世界,她开始享受感官的乐趣,她像自己的四川老公一样尽情地享受辣的味觉刺激。并且,她最终拥有了自己的孩子而不是那个幻想的空间。林姣在这样与生活的象征交换中悟出了辣与蜜糖的辩证法,不过仍然拖曳出一个神秘悠长的困惑滞留在读者的心中:这种顿悟有几分是切实的而非幻想?真实世界的诞生与内空间的持存如何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
我一直觉得我们的批评界低估了林那北的小说。林那北的《张飞老师》将视线聚焦于自媒体时代人与人之间关系形式的嬗变。原本潜隐在生活深处的欲望、幻想经由新的媒介形式源源不断地浮出水面,引起一波又一波的骚动和不安。小说中流动、泛滥着各式各样的符号,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张飞老师的面孔原本真实的面孔在商品的逻辑之下扭曲成为一种新的符号,这个符号可以自由流通,并且通过微博这样的自媒体无限增值和分裂。流动泛滥的符号径直侵入真实的世界,搅乱了原本清晰的认知图景,一切坚固的全都溃散了,作家头上的光环坠入了泥淖之中,作家商家网红这些身份可以彼此置换,互相兼容。在这样一种混乱、不纯的体系中,伦理道德的坚固秩序也悄然瓦解。在弟弟杜奇眼中原本高傲强势的姐姐,为了钱跟杜奇的老板关系暧昧;作家于大童收了红包帮张飞猪肉脯宣传、写东西;雅玲在店里偷偷装了监控器,拍下了杜奇姐姐和老板常天兵的暧昧视频,并准备以此来要挟常天兵娶自己。如果说曾经的小镇象征着一种稳定、坚固的生活模式,那么被开发为旅游景点之后的小镇就撑破了原本的认知框架。曾经杜奇的母亲希望把杜奇留在身边安稳地过一辈子,可是杜奇再也无法忍受整个伦理道德体系分崩离析的小镇。在小说的结尾,他选择出门闯闯。在整篇小说之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出真实的失落,识别真实的一切支点都被击碎了。小说中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止的流通状态,作家的声望在流通(加了V的认证使得这个身份本身成为可以流通之物);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在流通(杜薇借此从常天兵那里获得金钱利益);人的外貌在流通(所谓的张飞老师的高颜值本身成为了流通物)。正是在这样膨胀的、不间断的流通之中,真实脱逸而出。小说的结尾,叙事者不无讽刺意味地写到杜奇出门闯荡时的想法,他想看看自己是否还能像一张白得一点杂质都没有的A4纸一种没有被流通、卸下张飞面具的真实状态。
鬼金我不熟悉,看过他的几篇小说,知道他曾经是吊车司机。建法兄选鬼金的《失路之人》颇有眼光。小说写的是在外漂泊的赵挺弋的归家之旅。漫漫归家路,无限的延宕,漫天的大雪,让赵挺弋的归家显得像是奥德修斯返乡那样充满象征意味。在茫茫风雪之中,这条归家路看上去也显出了一丝超现实的意味。毋宁说这次旅程更像是一次大型的招魂,空气中挤满了那些逝者的喧哗声音和往昔岁月的滔滔回响。在鬼金的笔下,那座东北小城颓败,晦朔,生气寥寥。赵挺弋曾经工作过的轧钢厂是这座城市最好的象征,重工业的流金岁月消逝之后留下的只是满地的疮痍和凄凉。小说里赵挺弋身边的所有人,都是失路之人。二勇的孩子小南被杀,妻子发疯;师傅老古生活无望,在吊车上自杀。这些死者经由小说的叙述还魂归来,与风雪一同鼓荡在赵挺弋的耳边。所有的亡者,生者,所有的失路之人织成了小说里那个广大的人间,所有道路的尽头汇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幽深的黑洞,就是小说中频频出现的尽头地狱。小说里除写了各式各样的死亡和苟活,还写出了生的微弱火苗,这集中表现在故事里的男女情爱之中。赵挺弋在外漂泊,认识了大学老师余薇。曾经的爱人无法理解赵挺弋的写作,甚至嗤之以鼻,而余薇非常理解和支持赵挺弋的写作梦想,用自己的温暖驱散了赵挺弋浓重的绝望情绪。二勇的老婆在小南死去之后精神失常,二勇和之前的同学尹秀走到了一起,类似于搭伙过日子一样互相取暖。这些点滴情爱成为照亮小说绝望浓重黑暗氛围的一星半点光亮,在小说绝对的下沉重力的破压下超拔出一种向上的飞跃和突围。小说因这种点点星散的微光而没有全然坠落在绝望和虚无之中。就像小说中频频征引的《怀疑》和《卡拉马佐夫兄弟》那样,陆沉的黑暗之中,总能孕育出光明的飞扬。小说的结尾,余薇在电话里给赵挺弋朗诵的正是《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经典片段:只要我们愿意明白,天堂会立即美丽地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就将互相拥抱,放声痛哭赵挺弋把手机离开耳边,放大声音。那一刻,他想到了众生。小说中显现的绝望的黑暗因为来源于无数的人们,无尽的远方,而显得超拔宏大,与宇宙同生。就像漫天的雪花,坠落即飞扬。
是的,北方已经下雪了,在北方的沈阳已经下雪了。江南这几天天气反常,突然温暖如春,季节失序了。我想象坐在轮椅上的建法兄应该不会出门,他在书房里听落雪的声音。快了,再过些日子,连科兄和我约好了,我们一起和建法听落雪或者积雪在阳光下融化的声音。
2019年12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