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NT$
367.0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NT$
398.0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367.0
|
編輯推薦: |
一部弘扬国学的价值和意义,追寻和考察中华文明的起源于发展,同时方便读者查阅有关李学勤先生讨论国学方面的学术成果。并向李先生致敬。
|
內容簡介: |
《李学勤谈国学》选取了李学勤先生近一二十年以来关于国学方面的学术成果,集结为上下卷。上卷:《论衡览要》,以讨论国学为伊始,探讨国学的源流和内涵,弘扬国学的价值和意义,强调国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钩沉易道》,以讨论《周易》为主线,结合考古学、文献学,追根溯源;《纂诂经籍》,以讨论六艺为依归,提出孔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下卷:《纵横百家》,以讨论诸子百家为要旨,充分利用新材料,考察古书的真伪年代和成书过程,论证诸子之学的历史地位;《寻根文化》,以讨论区域文化为重点,综合文献与考古成果,划分东周列国时代七个文化圈,说明中华文明自古以来的多民族、多地区、多文化的特征和灿烂辉煌;《考镜源流》,以讨论中华文明历史为终端,追寻考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
關於作者: |
李学勤(1933年2019年),男,生于北京,就读于清华大学哲学系。
是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和教育家,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并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被学术界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出版学术著作40余部,为中国学术事业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宫长为,男,1957年出生于吉林市,就读于东北师大历史系、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获历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6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博士后留动站,1998年出站后留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现为研究员、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要从事先秦史、简帛学和国学的研究工作。先后参加国家、院所等重大课题,已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4部、译著1部,主编、参编30余部。
|
目錄:
|
李学勤谈国学上卷|
序读爱因斯坦给后世的信 1
论衡览要
壹
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 3
辉煌的中华早期文明 14
走出疑古时代在一次学术座谈会上的发言 30
谈信古、疑古、释古 45
关于学术史 52
简帛与汉初学术史 55
清代学术的几个问题 64
《中国学术史》总序 71
考古新发现与中国学术史 77
贰
国学与经学的几个问题 83
国学的存立 99
国学的回顾与前瞻 100
在国学热中的几点思考 102
小谈国学一次讲课的提纲 111
国学热中谈清华简 114
国学的主流是儒学,儒学的核心是经学 126
叁
深入探讨清华国学研究院的成就和经验清华国学研究院与21世纪中国学术讨论会开幕辞 131
重读清华国学研究院《章程》 134
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成立大会上的致辞 137
肆
在首届汉语人文学术写作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上的致辞 140
孔子文化奖获奖感言 143
为往圣继绝学 145
国学大典致谢辞 147
会林文化奖获奖演讲 149
伍
在四川大学《儒藏》首发式上的发言 153
致刘梦溪先生函 155
《大家国学》总序 156
《大家论学》弁言 159
几点小小希望 162
读《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 164
欧阳红国学口袋书系列序 167
新思考振兴国学在第六届中国国际易道论坛上的致辞 169
钩沉易道
壹
《周易》与中国文化 173
关于《周易》的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之说在易道论坛上的发言 180
马宝善《易道宇宙观》序 184
贰
西周甲骨的几点研究 188
续论西周甲骨 199
殷墟出土的周人甲骨 210
叁
出土筮数与三易研究 215
新发现西周筮数的研究 221
出土文物与《周易》研究 228
谈淮阳平粮台龙山文化纺轮的易卦符号 239
肆
帛书《周易》的几个问题(上) 242
帛书《周易》的几个问题(下) 251
帛书《系辞》略论(上) 260
帛书《系辞》略论(下) 267
伍
清华简《筮法》与数字卦问题 274
《归藏》与清华简《筮法》、《别卦》 281
关于清华简《筮法》的五点认识和五个问题
在清华简与儒家经典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 285
陆
关于《周易》的几个问题 293
《周礼》大卜诸官的研究 300
《周易》讲稿2001年春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演讲 316
纂诂经籍
壹
中国学术的缘起兼谈孔子之集大成 341
《孔子文化奖学术精萃丛书李学勤卷》自序 354
《经史说略》总说 357
经学史研究亟待开展 360
谈经学与文献学的关系 363
《今古学考》与《五经异议》 367
《说文》前叙称经说 376
先秦儒家著作的重大发现 382
郭店简与儒家经籍 386
宋学比汉学更接近先秦思想 390
贰
谈《诗论》诗亡隐志章 393
《诗论》与《诗》 397
论清华简《耆夜》的《蟋蟀》诗 407
论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的结构 414
叁
论魏晋时期古文《尚书》的传流 418
朱子的《尚书》学 429
清华简与《尚书》、《逸周书》的研究 439
重说《保训》 448
肆
郭店简与《礼记》 452
古代的礼制与宗法 458
从金文看《周礼》 470
读《周礼正义天官》笔记 474
伍
由《乐记》看《易传》年代 479
郭店简与《乐记》 491
理欲范畴的始源 496
古乐与文化史 501
陆
孔子与《周易》 507
五十以学《易》考辨 510
帛书《要》篇及其学术史意义 525
帛书《要》篇的《损》、《益》说 536
柒
孔子与《春秋》 543
《春秋事语》与《左传》的传流 549
关于《左传》的几点认识 559
吴静安《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续》序 569
李学勤谈国学下卷|
纵横百家
壹
稷下学宫的历史意义 3
诸子之学的历史地位《诸子百家读本》序言 10
新出简帛与学术分野 13
清华简与先秦思想文化 24
贰
八角廊汉简儒书小议 32
竹简《家语》与汉魏孔氏家学 42
日本胆泽城遗址出土《古文孝经》 49
荆门郭店楚简中的《子思子》 56
从简帛佚籍《五行》谈到《大学》 61
孔孟之间与老庄之间 68
廖名春《荀子新探》序 77
叁
申论《老子》的年代 80
荆门郭店楚简所见关尹遗说 88
帛书《道原》研究 92
试论八角廊简《文子》 98
《庄子杂篇》竹简及有关问题 105
从郭店简《语丛四》看《庄子胠箧》 116
《鬼谷子符言》篇研究 121
《鹖冠子》与两种帛书 127
肆
《齐语》与《小匡》 139
《管子心术》等篇的再考察 146
《管子轻重》篇的年代与思想 154
谈楚简《慎子》 163
伍
秦简与《墨子》城守各篇 168
论银雀山简《守法》、《守令》 181
长台关竹简中的《墨子》佚篇 189
陆
楚帛书中的天象 196
楚帛书中的古史与宇宙论 205
柒
《孙子》篇题木牍与佚文 213
田旭东《司马法浅说》序 219
孙开泰《吴起传》序 222
寻根文化
壹
中国文化的过去和将来 227
五千年文明史是文化创造源泉 229
解读文明历史增强文化自信 231
关于中国古代文明与文化发展战略关系问题 237
中外文化冲突与融合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运动 241
怎样继承优良的中华传统文化 245
清华简,让我们重新审视文化渊源 249
贰
多彩的古代区域文化 255
《长江文化史》序 261
《黄河文化史》序言 264
《中华地域文化集成》序 267
叁
河洛文化的性质 269
《根在河洛》序 274
《河洛文化研究丛书》序 279
肆
青铜器与山西古代史的关系 283
赵文化的兴起及其历史意义 292
平山墓葬群与中山国的文化 299
陈平《燕史纪事编年会按》序 309
伍
夏商周与山东 312
从新出楚简看齐鲁文化的影响 324
贾庆超《邹鲁文化研究》序 327
陆
青铜器与楚文化 330
简帛与楚文化 342
柒
丰富多彩的吴文化 354
范蠡思想与帛书《黄帝书》 363
吴越历史文化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371
时分与《吴越春秋》 375
捌
巴史的几个问题 381
《帝系》传说与蜀文化 386
蜀文化神秘面纱的揭开 395
玖
清华简关于秦人始源的重要发现 399
秦人出自商奄的又一重大证据 404
嬴秦始源与秦文化特点 408
考镜源流
壹
《中国古代文明十讲》序言 413
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一百年 417
21世纪的古代文明研究 427
古文字与古文明:21世纪初的认识和展望 437
虞夏商周研究的十个课题 454
古史研究的当前趋向 460
贰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470
追寻中华文明的起源 488
穿越与反思我们为什么以及怎么样探索古代文明 505
追根与溯源现代人怎样认识遥远的古代 524
叁
近年出土文献与中国文明的早期发展 541
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的两个高峰 547
肆
二重证据法与古史研究 555
出土文献与古史重建 558
伍
理论与历史学的创新 562
深入探讨远古历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569
编后记 57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