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NT$
602.0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NT$
332.0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NT$
454.0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NT$
556.0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NT$
959.0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NT$
1367.0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NT$
449.0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NT$
320.0
|
編輯推薦: |
本书系统揭示中国冶铁技术发展独特道路,曾获首届全国科技史优秀图书荣誉奖,增补《中国历代尺度考》《商鞅变法》及杨宽先生晚年新作《秦始皇》三种。
|
內容簡介: |
本书收录了杨宽先生在不同历史时期完成的1部专著和3本篇幅较小的史学读物,分别是《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史》和《中国历代尺度考》《商鞅变法》《秦始皇》,对于系统了解杨宽的学术经历和毕生研究成果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出版不仅为4本书首次结集,而且补充了不少杨宽先生晚年手稿中与之相关的内容。
|
關於作者: |
杨宽(19142005),字宽正,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白鹤江镇人。曾就读于苏州中学师范科,1936年毕业于光华大学国文学系,师从史学大家吕思勉、蒋维乔、钱基博。1936年参与上海市立博物馆筹建工作,1946年任上海市立博物馆馆长兼光华大学历史系教授,1953年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1959年调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副所长,1970年又调回复旦大学历史系工作。1984年赴美国迈阿密定居至逝世。历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主任秘书、古物整理处处长,上海博物馆馆长,中国先秦史学会第一至第三届副理事长。著有《中国上古史导论》《西周史》《战国史》《战国史料编年辑证》《古史新探》《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等。
|
目錄:
|
序言1
绪论1
一关于炼铁技术的发明1
二关于铁的类别和炼铁技术的发展6
三关于炼钢技术的发明和发展16
上编中国古代炼铁技术的发明和发展
第一章关于中国炼铁技术发明时代的探讨23
一从古代文献记载来推断23
二从出土的早期铁器来考察32
第二章封建社会前期冶铁业的发展和炼铁技术的进步47
一封建社会前期冶铁业的发展47
二冶铸生铁技术的快速发展65
三炼铁工艺多方面的创造71
一、 铸铁柔化处理技术的创造和发展71二、 铸造低硅灰口铸铁以及类似球墨铸铁工艺的发明82三、 低温还原块炼法的继续采用83
第三章早期炼铁炉的发展及冶炼技术87
一坩埚炼铁法的创造和长期流传87
二炼铁高炉的发展变化及冶炼技术92
三鼓风技术的改进105
第四章水力鼓风机(水排)的发明和发展110
一东汉三国间水力鼓风机(水排)的发明和发展110
二水力鼓风机(水排)的结构115
三水力鼓风机(水排)装置工程的发展124
第五章早期化铁炉的发展及铸造铁器技术126
一战国时代化铁炉及铸造铁器技术126
二汉代化铁炉的进步132
三汉代铸造铁器技术的发展和叠铸技术136
四铁器的逐渐广泛使用和铁农具的改进148
第六章封建社会后期冶铁业的发达和炼铁技术的发展159
一封建社会后期冶铁业的发达以及铁产量的提高159
二活门木风箱和活塞木风箱的创造和发展171
三煤的广泛使用和焦炭的炼制176
四铁器铸造工艺的进步181
第七章后期炼铁炉的改进及冶炼技术188
一宋元时代高炉的改进及冶炼技术188
二明清时代高炉的改进及冶炼技术199
三近代各地民间流传的土高炉及冶炼技术209
下编中国古代炼钢技术的创造和发展
第八章固体渗碳制钢技术的发明和流传229
一关于干将、莫邪等宝剑的炼制方法229
二中国古代的两种固体渗碳制钢技术235
三中国边疆兄弟民族的炼制镔铁244
第九章脱碳制钢技术的发明和发展247
一固体脱碳制钢技术的发明247
二炒钢技术的发明和发展252
三百炼钢技术的发展269
第十章灌钢冶炼法的发明和发展283
一灌钢的起源及其冶炼技术的进步283
二明清以后苏钢冶炼技术及其传播291
三生铁淋口技术的发明和流传299
第十一章锻造技术和淬火工艺的进步304
一锻造技术的进步304
二锻造技术的进步和锻造铁农具的改进314
三淬火技术的发明和发展323
总论328
一总论中国历史上炼铁技术和铸造技术的发展328
二总论中国历史上炼钢技术和锻造技术的发展334
三总论中国历史上铁农具的改革及其作用339
外三种
中国历代尺度考
一序说355
二尺度之起源358
一 取则于乐律累黍说358
二 取则于蚕丝马尾说361
三 取则于人身及应用器物说361
三历代尺度变迁之原因363
四远古尺度366
一 前人于远古尺度之臆测366
二 传殷墟出土骨尺369
三 古玉尺369
五周汉之尺度370
一 刘歆铜斛尺370
二 商鞅量尺383
三 洛阳金村出土周铜尺384
四 寿县出土铜尺385
五 汉镂牙尺385
六 新莽始建国尺386
七 汉建初虑俿铜尺387
八 汉官尺始平铜尺388
九 曲阜颜氏古尺389
十 据古今里数推得之周尺389
十一 据古今身长推得之周尺390
十二 据古今天度推得之周尺392
十三 据古玉推得之周尺392
1. 周镇圭尺(392)2. 周黄钟律琯尺(394)
十四 据古兵推得之周尺396
十五 据莽钱推得之莽尺396
十六 据古今里数推得之汉尺400
十七 结论401
六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尺度405
一 蜀汉尺405
二 魏尺406
三 晋前尺407
四 晋田父玉尺梁法尺407
五 晋后尺408
六 前赵刘曜尺408
七 后赵尺度409
八 宋氏尺钱乐之浑天仪尺后周铁尺409
九 梁表尺411
十 梁俗间尺411
十一 后魏前尺412
十二 后魏中尺412
十三 后魏后尺后周市尺412
十四 东魏尺413
十五 后周玉尺414
十六 结论 414
七隋唐之尺度416
一 隋开皇官尺416
二 隋开皇十年尺416
三 唐牙尺417
四 以唐钱推得之唐尺419
五 以汉唐里数推得之唐尺422
六 结论422
八宋元明清之尺度426
一 宋三司布帛尺省尺官尺426
二 宋浙尺宋淮尺430
三 宋京尺430
四 和岘景表尺430
五 阮逸胡瑗尺430
六 邓保信尺431
七 韩琦丁度尺431
八 大晟乐尺431
九 黄钟玉尺432
十 元代尺度 433
十一 元钦天监表尺433
十二 明工部营造尺明钞尺433
十三 清代尺度434
重版后记435
新版补记449
商鞅变法
第一章商鞅诞生的时代458
一一个新旧社会大变革的时期458
二秦国正处于新旧社会变革的关键时刻463
第二章商鞅入秦和对旧贵族的斗争470
一带着《法经》由魏入秦470
二对旧贵族进行斗争474
第三章初步实行变法481
一发展了法家政策481
二图谋东伐487
第四章进一步变法的成功492
一进一步实行破除奴隶制的经济改革492
二进一步实行打击奴隶主贵族的政治改革497
三变法的成功504
第五章商鞅被害和商鞅一派法家的继续斗争506
一东伐的胜利506
二商鞅的被害509
三商鞅一派法家的继续斗争512
第六章商鞅变法在新旧社会变革进程中的作用517
秦始皇
第一章秦始皇和吕不韦527
一秦始皇父亲作为质子留在赵国和吕不韦政治投机的
成功527
二吕不韦担任秦庄襄王、秦始皇的相邦和继续进行统一
战争的胜利534
三吕不韦主编《吕氏春秋》的政治目的546
四秦始皇消灭嫪毐和吕不韦两大势力556
第二章统一六国的成功564
一开凿郑国渠和部署统一六国的战略、策略564
二灭亡东方六国的政治斗争和军事行动574
三所以能够完成统一六国的原因590
第三章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帝国的创建597
一统一天下(即当时整个中国)的计划597
二对匈奴的防御和修筑万里长城、直道603
三对岭南的统一、建设和修筑灵渠、新道610
四对西南夷地区的统一和修筑五尺道617
|
內容試閱:
|
本书收入《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史》及《中国历代尺度考》《商鞅变法》《秦始皇》三种小册子,对于系统了解杨宽先生的学术经历和毕生研究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史》是杨宽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198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首次出版。1989年11月获首届全国科学技术史优秀图书荣誉奖。从20世纪50年代起,杨宽先生就开始了对中国古代炼铁、炼钢技术及其铸造、锻造技术发展的研究,先后撰成四篇论文:《战国时代的冶铁手工业》《中国古代冶铁鼓风炉和水力冶铁鼓风炉的发明》《试论中国古代冶铁技术的发明和发展》《论南北朝时期炼钢技术上的重要发明》,在此基础上写成《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的发明和发展》一书,1956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得到不少科学技术史学者(如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的赞许。
杨宽先生在高中时听说王国维在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对研究生提出历代度量衡研究的论文题目,于是想把实物和文献结合起来,对历代尺度作详细的考订。后发现王国维所考订的宋代尺度有很大的错误,更感到有写成专著之必要。《中国历代尺度考》是第一部考证中国历代尺度变迁的著作,原计划作为《上海市立博物馆丛书》之一种,由于抗日战争爆发,上海市立博物馆停办,后改收入《史地小丛书》,于1938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55年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增订本,此次出版正是在此基础上,并补充了杨宽先生手稿中晚年所撰的新版补记。
杨宽先生曾写过《商鞅变法》《秦始皇》等通俗小册子,在当时影响很大。《商鞅变法》1955年9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经杨宽先生修订,1973年11月仍以《商鞅变法》为名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即为此次底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年4月曾出版杨宽先生的《秦始皇》一书,1972年又出版了杨宽先生参与撰写、署名洪世涤的《秦始皇》。此次我们得到上海图书馆的大力帮助,获得杨宽先生晚年修订的《秦始皇》未刊手稿,收入本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