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语言扎根于对话。对言形式象征对话双方的协作共鸣。印欧语语法以主谓结构为主干,汉语语法以对言格式为主干。主谓结构以续为主、续中有对,对言格式以对为本、对而有续。对言语法和对言格式更接近语言的本性和本源,汉语不是语言演化的活化石,它就是生机勃勃、长盛不衰的活语言。对言不在,生命不存。
|
內容簡介: |
用主谓结构来套汉语,好比一个小框框套不了一张大画像,特别是套不了汉语大量的流水句、四字格、排比对偶、比喻典故、互文回文。在汉语里地位类似印欧语主谓结构的基本物,从一般指号学意义上讲,是所指和所以指的耦合(signifi-signifiant coupling),在语言学意义上是所谓和所以谓的耦合(that predicated - that predicates coupling)。印欧语主谓结构是以续为本,续中有对,汉语不仅是句子,大到语篇,小到短语,都是以对为本,对而有续的耦合结构。汉语大语法决定了这种对是多重性的,不仅是语法和语义的对,也是风格和声韵的对。这种对是宽泛意义上的比喻,即比对着说,对中国人而言,比对着说才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才产生新的意义。如果说指(pointing)是语言的起始或准备,那么所指-所以指比喻耦合接近语言构造的本源,语法上的主谓结构应视为这个本源衍生的产物。以对话性和互文性为本,汉语的指号学不需要解构,因为汉语本来就处在后结构主义所主张的状态。
|
關於作者: |
沈家煊(1946 )著名语言学家,上海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史哲学部委员、语言研究所前任所长(1999-2009)、国际汉语学会会长、南开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曾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和荷兰莱顿大学进修语言学。现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当代语言学》杂志主编,国际《话语研究》杂志Discourse Studies咨询编委,《东亚语言学报》编委。获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研究领域包括英汉比较语法、语法理论、汉语语法的语用和认知研究、口误的心理语言学研究等。国内外发表论文、综述、书评等数十篇,主要有《有界与无界》、《英汉介词对比》、《口误类例》等,专著《不对称与标记论》《名词和动词》,主要译著《语言共性和语言类型》。现正从事基础理论课题认知语法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并主持社科院重大科研项目现代汉语口语语料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