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传统文化有意思:古代发明了不起
》
售價:NT$
199.0
《
无法从容的人生:路遥传
》
售價:NT$
340.0
《
亚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兴衰
》
售價:NT$
490.0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NT$
440.0
《
未来漫游指南:昨日科技与人类未来
》
售價:NT$
445.0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NT$
790.0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NT$
545.0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NT$
390.0
|
內容簡介: |
《沪语百印》是上海知名书法家、篆刻家周建国的作品。本书从他创作的沪谚熟语印中精选了一百二十方付梓成书,耗时三年之久。本书的*特色即以民谚俗语入印,将大俗化为大雅,为古老的篆刻艺术浇灌文学与风俗的养份,拓展了中国篆刻的表现空间。
作者选择沪谚熟语入印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他心里自有一杆秤,过于粗鄙的不取,江湖气太重的不取,描写恶俗场景的不取,涉嫌暴力行为的不取,容易引起不愉快联想的不取,用普通话可以表达本意的不取,有违道德规范的不取。为此他不仅走访市民阶层和文化界的老上海,还翻阅了大量方言典籍和民国时期的文学作品,精选了一批可以入印的素材。这些沪谚熟语印不止是版面的点缀,更是写作者的灵感来源与遣字造句的依据。
以民谚俗语入印,此前少有人尝试。这些印不仅样式别致,极具艺术性,丰富了篆刻艺术。更重要的是它记载并传播了上海传统文化,是动态的文化遗产。应该将他的作品放在上海文化界着力研究、弘扬海派文化的宏大背景下来审视、来评判和肯定。《沪语百印》是上海知名书法家、篆刻家周建国的作品。本书从他创作的沪谚熟语印中精选了一百二十方付梓成书,耗时三年之久。本书的*特色即以民谚俗语入印,将大俗化为大雅,为古老的篆刻艺术浇灌文学与风俗的养份,拓展了中国篆刻的表现空间。
作者选择沪谚熟语入印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他心里自有一杆秤,过于粗鄙的不取,江湖气太重的不取,描写恶俗场景的不取,涉嫌暴力行为的不取,容易引起不愉快联想的不取,用普通话可以表达本意的不取,有违道德规范的不取。为此他不仅走访市民阶层和文化界的老上海,还翻阅了大量方言典籍和民国时期的文学作品,精选了一批可以入印的素材。这些沪谚熟语印不止是版面的点缀,更是写作者的灵感来源与遣字造句的依据。
以民谚俗语入印,此前少有人尝试。这些印不仅样式别致,极具艺术性,丰富了篆刻艺术。更重要的是它记载并传播了上海传统文化,是动态的文化遗产。应该将他的作品放在上海文化界着力研究、弘扬海派文化的宏大背景下来审视、来评判和肯定。
|
關於作者: |
周建国,字柬谷,一九五六年生。师承江成之先生。西冷印社社员,海上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著有《柬谷印痕》《当代名家印谱周建国卷》《昆明一担斋藏品周建国卷》《王福庵印学年表》《江成之印学年表》。编有《福盫印缀》《王福庵书法选》《江成之印汇》《印边随想江成之谈艺录》《亦静居三代朱迹》《亦静居四代朱迹》《湖帆刻印存稿》。策划出版《二弩精舍印谱》《退盫印寄》等。
|
內容試閱:
|
中国的篆刻,应该是一门源远流长、举世无双的造型艺术,集文学、书法、雕刻于一身,它虽如花瓣草叶,大小盈寸,却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集成电路块,能释放强大的能量。在艺术家的精心安排下,钢刀所向,金石为开,无论简繁疏密,每个字都懂得进退取舍,呼应对照,相辅相成,知白守黑。一枚赏心悦目的印章,能够画龙点睛,自造气场,以芥子之微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款款传递文人的意趣与情怀。
周建国是海上知名书法家、篆刻家,一致公认的实力派。他是江成之先生的高足,笔耕刀犁数十年,由临摹秦汉着手,下及元朱文并明清诸派,筚路蓝缕,砥砺前行,花枝春满,天心月圆。
周建国另辟溪径,从沪谚熟语中寻找创作灵感,将大俗化为大雅,为古老的篆刻艺术浇灌文学与风俗的养份,拓展了中国篆刻的表现空间。
上海的沪谚熟语,是活态的文化遗产,见微知著地见证了一座伟大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凝聚了上海人的集体智慧,体现了上海人的品性与风度,也体现着一个族群对世界的基本认知方式和成果,尤其在特定的场域、语境、情势中,传递了上海人处世待人、评判时事的机警与善意。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上海要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沪谚熟语很重要吗?当然很重要!作为一座国际大都市,应该有国家层面认定的官方语言,也应该有各种通用性较强的外国语言,但是各位请注意,正是在这样的大格局中,本地方言才显得特别重要!这是一
座城市的根系命脉之所在,是城市的密码,是市民阶层呼应沟通的暗号密语气息,亦是身份的表征。
语言不仅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交际工具,而且是每个时代文化信息的载体。中华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就是因为它自古以来是一种多元的文化,从来就包容各地民众创造和长期积累的精神文明。作为上海本土文化的根基,上海方言首先拜上海一方水土的造福,也是一百多年来吸纳各地移民后大融合的结晶,是上海人民对人类多元文化的贡献。传承上海方言,就是传承上海地区的文化基因,那么给沪谚熟语一定的文化认知和地位,也是对文化基因的明确编码或标注。
如果我们从这层意义上来解读周建国用中国印表达沪谚熟语的艺术实践,就能够获得更多的思考和共鸣。
(周建国《沪语百印》序文节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