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本书兼具理论性与事务性,视角新颖,全书主题明确,内容紧凑,以国内民事诉讼制度为基础,分章节论述了美国、德国和日本的相关理论,通过重构民事诉讼标的这一概念的规范要素与事实要素对比关系,将其区分为不同标准,并适用于相应的程序场景或程序领域。
|
內容簡介: |
本书所提倡的相对的诉讼标的理论主要在指示性的意义上使用。通过重构这一概念的规范要素与事实要素对比关系,将其区分为不同标准,并适用于相应的程序场景或程序领域。本书尝试以新方法、新视角、新范式的引入,激励民诉法学界及实务界重新认识、反思诉讼标的理论。一方面围绕相对的、指示性的诉讼标的展开深入研究,将其适用于诉讼主体、判决效力等领域,努力建构一种贯穿民事诉讼法规范的教义学或解释论体系;另一方面愿意恪守异议者或少数派的立场,承担起促进学术繁荣的公共使命。
|
關於作者: |
陈杭平,浙江杭州人,清华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研究领域:民事诉讼法学、司法制度、法社会学。
卢佩,江西上高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德国海德堡大学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研究领域:民事诉讼法学、司法制度。
巢志雄,江苏常州人,中山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巴黎第一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民事诉讼法学。
史明洲,河北石家庄人,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讲师,日本一桥大学法学博士。研究领域:民事诉讼法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