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NT$
352.0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NT$
454.0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NT$
454.0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NT$
286.0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NT$
908.0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NT$
301.0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NT$
2030.0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NT$
1010.0
|
編輯推薦: |
1.入选小学统编指定阅读书目2.精彩插图,印制精美
|
內容簡介: |
《穿过地平线李四光讲地质》采用文学随笔的形式讲述了地壳的形成、冰川的起源,地震的形成与预防、地球的年龄等地质问题,文情并茂,既有科学性,还有趣味性与可读性,属于地质科学普及类读物。书中插入了大量李四光工作与生活的日常照片,读者可以进一步了解这位伟人的治学和生活,感受到他高尚的品格和严谨的治学精神。
《十万个为什么》采用屋内旅行记的方式,对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提出绕有兴味的问题后进行颇具启发性的解释,比如,为什么用水来洗涤?为什么水不能燃烧?炉子里火旺的时候,为什么会呼呼作响?穿三件衬衣暖和,还是穿一件三倍厚的衬衣暖和?苏联著名科普作家伊林凭借他那生花的妙笔、洞悉一切的慧心,以散文的笔调、简练质朴的语言,为小读者们逐一道破了那些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小秘密。
细菌究竟有多小?细菌长成什么样?细菌都是坏的吗?细菌的敌人是谁?这些问题你都可以在书里找到答案。《细菌世界历险记》的主人公就是一个名叫菌儿的细菌,它为读者娓娓讲述了其细菌家族不同族群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不仅让我们认识了细菌,更让我们知道了讲究卫生的重要性。
《爷爷的爷爷哪里来》是大科学家贾兰坡专门为解答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而写的科普书。本书分为《爷爷的爷爷哪里来》和《悠长的岁月》两部分。作者以一人称的写法,向大家讲述一个个娓娓动听的研究中国古人类历史的故事。
|
關於作者: |
李四光(1889-1971),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 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米伊林,苏联科普作家、工程师、儿童文学作家。他一生写下了许多科普作品,如《十万个为什么》《书的故事》《大自然的文字》等,对中国现代科普事业的发展影响巨大。
高士其(1905-1988),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早年留学美国,23岁时,因科学实验致残,此后一直坐在轮椅上,为科学传播孜孜不倦地奋斗了60年。他为青少年创作了大量的科学文艺作品,被亿万青少年亲切称为高士其爷爷。为表彰他对科学与人类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国际编号3704号星命名为高士其星。
贾兰坡(1908-2001),中国著名的旧石器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为中国的地质、古生物、古人类和考古工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
目錄:
|
1、《穿过地平线李四光讲地质》
2、《十万个为什么(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指定阅读书系:名师讲读版)》
3、《细菌世界历险记(中小学科普经典阅读书系)(大科学家给孩子的科学素养书)》
4、《爷爷的爷爷哪里来(插图修订版)(中小学科普经典阅读书系)》
|
內容試閱:
|
看看我们的地球*
地球是围绕太阳旋转的九大行星①(注:九大行星是之前的说法,现在是八大行星)之一,它是一个离太阳不太远也不太近的第三个行星。它的周围有一圈大气,这圈大气组成它的外一层,就是气圈。在这层下面,就是有些地方是由岩石造成的大陆,大致占地球总面积的十分之三,也就是石圈的表面。其余的十分之七都是海洋,称为水圈。水圈的底下,也都是石圈。不过,在大海底下的这一部分石圈的岩石,它的性质和大陆上露出的岩石的性质一般是不同的。大海底下的岩石重一些、黑一些,大陆上的岩石比较轻一些,一般颜色也淡一些。
石圈不是由不同性质的岩石规规矩矩造成的圈子,而是在地球出生和它存在的几十亿年的过程中,发生了多次的翻动,原来埋在深处的岩石,翻到地面上来了。这样我们才能直接看到曾经埋在地下深处的岩石,也才能使我们能够想象到石圈深处的岩石是什么样子。
随着科学不断地发达,人类对自然界的了解是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了,可是到现在为止,我们的眼睛所能钻进石圈的深度,顶多也还不过十几公里。而地球的直径却有着12,000多公里呢!就是说,假定地球像一个大皮球那么大,那么,我们的眼睛所能直接和间接看到的一层就只有一张纸那么厚。再深些的地方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去侦察呢?有。这就是靠由地震的各种震波给我们传送来的消息。不过,通过地震波获得有关地下情况的消息,只能帮助我们了解地下的物质的大概样子,不能像我们在地表所看见的岩石那么清楚。
地球深处的物质,对我们现在生活上的关系较少。和我们关系密切的,还是石圈的上一层。我们的老祖宗曾经用石头来制造石斧、石刀、石钻、石箭等等从事劳动的工具。今天我们不再需要石器了,可是,我们现在种地或在工厂里、矿山里劳动所需的工具和日常需要的东西,仍然还要往石圈里要原料。只是跟着人类的进步,向石圈索取这些原料的数量和种类都是越来越多了,并且向石圈探查和开采这些原料的工具和技术,也就越来越进步了。
近几十年来,从石圈中不断地发现了各种具有新的用途的原料。比如能够分裂并大量发热的放射性矿物,如铀、钍等类,我们已经能够加以利用,例如用来开动机器、促进庄稼生长、治疗难治的疾病等等。将来,人们还要利用原子能来推动各种机器和一切交通运输工具,要它们驯服地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这样说来,石圈上层能够给人类利用的各种好东西是不是永远采取不尽的呢?不是的。石圈上能够供给人类利用的各种矿物原料,正在一天天地少下去,而且总有一天要用完的。
那么怎么办呢?一个办法,是往石圈下部更深的地方要原料,这就要靠现代地球物理探矿、地球化学探矿和各种新技术部门的工作者们共同努力。另一个办法,就是继续找寻和利用新的物质和动力的来源。热就是便于利用的动力根源。比如近代科学家们已经接触到了的好些方面,包括太阳能、地球内部的巨大热库和热核反应热量的利用,甚至于有可能在星际航行成功以后,在月亮和其他星球上开发可能利用的物质和能源,等等。
关于太阳能和热核反应热量的利用,科学家们已经进行了较多的工作,也获得了初步的成就。对其他天体的探索研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并在近几年中获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有关利用地球内部热量的研究,虽然也早为科学家们注意,并且也已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达到大规模利用地热的阶段。
人们早已知道,越往地球深处,温度越高,大约每往下降33米,温度就升高摄氏一度(应该指出,地球表面的热量主要是靠太阳送来的热)。就是说,地下的大量热量,正闲得发闷,焦急地盼望着人类及早利用它,让它也沾到一分为人类服务的光荣。
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很明显,要靠现代数学、化学、物理学、天文学、地质学以及其他科学技术部门的共同努力。而在这一系列的努力中,一项重要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
地球内部那么深,那样热,我们既然钻不进去,摸不着,看不见,也听不到,怎么能了解它呢?办法是有的。我们除了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对地球的内部结构进行直接的探索研究以外,还可以通过各种间接的办法来对它进行研究。比如,我们可以发射火箭到其他天体去发生爆炸,通过远距离自动控制仪器的记录,可以得到有关那个天体内部结构的资料。有了这些资料,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从而为我们利用地球内部储存的大量热量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