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NT$
505.0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
》
售價:NT$
551.0
《
清洁
》
售價:NT$
296.0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NT$
352.0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NT$
245.0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NT$
407.0
《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售價:NT$
306.0
|
編輯推薦: |
良渚文化村不仅构建了一个桃花源般的、有理想的复合型田园城市社区,更体现了古老的东方哲学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是诗意栖息在当代中国的一次实践探索。
良渚文化村的基本面貌得益于高水准的规划。它从人的尺度与体验出发,尊重当地的环境,基于已有的文脉信息去创造真实的、人与人彼此联结的场所。
还原良渚文化村开发与设计的全过程,追索这一过程中的经验与智慧,为中国城镇化提供可参考可实践的样本。
良渚文化村遵循基本的科学规律,不断探寻通往未来的城镇建设道路。尤其在产城结合与宜居生活的大背景下,赋予 一个梦想居住的地方更丰富的内涵。
|
內容簡介: |
良渚文化村位于杭州市西北的余杭,是在城市扩张和农村城市化的背景下,从2000 年开始由民营企业开发建设的城郊大型复合社区。经过开发商、设计师、居民和社区营造者20年的耕耘,这里从城郊乡村发展为一个功能齐备,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田园新城。
富有理想主义色彩的规划构想和实践精神是良渚文化村在中国当代新城建设的图谱中的不同凡响之处。这本书希望通过对良渚文化村这一案例的梳理和研究,探讨其中的普遍性经验,同时,呼吁一种不被当下的功利性所操纵的乌托邦精神,平衡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探讨城市和社区长效发展的制度建设。
|
關於作者: |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时代建筑》杂志主编、国家一 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传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和建筑评论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长期关注中国当代城市与建筑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从事城市与建筑传播、建筑评论与媒体的研究。;.;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时代建筑》杂志执行主编,长期关注中国当代城市与建筑实践的发展,从事城市品牌研究与建筑传播、建筑评论与媒体的研究。
|
目錄:
|
序一 想起良渚文化村 安藤忠雄
序二 播种理想生活 王石
序三 城乡建设的先行者 美好生活的场景师 郁亮
前言 田园、文化与创新:通往明天的城市之路 童明
01 田园城市乌托邦
霍华德与田园城市
中国语境下的田园城市
良渚文化村:一个乌托邦式的试验田
02 规划理念解读
规划理念解读:田园城市的中国试验
人文城市的愿景与原则
采访CIVITAS 总裁及创始人约瑟夫胡达
规划历程回顾:让土地告诉我们如何开发
03住区模式研究
好房子,好服务,好社区:良渚文化村住区发展历程
附:作品1 竹径茶语:都市边陲的理想居所
附:作品2 白鹭郡东:岛屿式的街区实验
开发者视角的住区规划理念与设计管理制度
附:作品3 郡西澜山:住宅精细化设计探索
附:作品4 郡西云台:半山腰的立体庭院
附:作品5 劝学荟:情景式社区商业公园
附:作品6 大溪谷:接山引水的开放社区
04社区营造之路
从社区认同到社区自治:良渚文化村社区营造历程
洋洋大观:培育多元社区文化
从社区服务到文化输出:大屋顶运营探索
附:作品7 劝学公园:寓教于乐的见学景观
附:作品8 矿坑公园:社区发展的新中介
05永续经营之道
社区的居和游
附:作品9 良渚君澜度假酒店:山水间的旅居体验
从社区教育到教育社区
附:作品10 杭州安吉路良渚实验学校:亲近自然的教学理念
在地安养与社区融入
附:作品1 1 随园嘉树长者社区:家庭邻里式的养老探索
06建筑文化巡礼
建造地方:良渚文化村的公共建筑实践
附:作品12 良渚博物院:良渚和玉文化的现代演绎
附:作品13 美丽洲堂:超越信仰的聚会场所
附:作品14 良渚文化艺术中心:大屋顶下的对话空间
07迈向区域城市
时与空的背景
面向未来的良渚文化村
附:作品1 5 未来之光:产城融合的TOD 新范式
附:作品1 6 中国美院良渚校区:面向未来的创新文教基地
结语 经验与反思
附录 良渚文化村大事记(20002019)
|
內容試閱:
|
序一 想起良渚文化村
安藤忠雄
良渚是一片沉睡着中华千年古文明的土地。也许是其文脉之绵长使然吧,当来到这个村落时,我感受到了一种在其他城市不曾感受到的优秀的文化韵味。这是从人类始祖时代便开始培育起来的创造力的感性,并非因为它是我们过去的遗产,而是因为它一直活在当代的你我每一天的生活中。所以,文人们多欣然往之,选择栖居于此,在这片风景中,再次开始新的创造。
在良渚文化村设计良渚文化艺术中心,对作为建筑师的我来说是一种荣誉,同时也是很大的挑战。最大程度地去激活场所的个性,创造只有在这里才能做出来的建筑,面对这样的主题,我的策略是,在良渚天空下创造一个开阔延伸的屋顶,再将美术馆、剧场、图书馆等文化功能空间统合在这座大屋顶建筑下。在大屋顶所营造出的空间的流动性里,性格各异的功能空间缓缓结合,由内及外,从建筑到水景,再到河岸边美丽的樱花林,空间无限延展。这一灵感源自我们东方庭园中借景和缘侧(室内外空间相结合的区域)的概念。
在良渚文化村,创新的开发活动还在继续进行,它现在仍在不断成长。而闭目想象50年后、100年后这里将呈现出一幅怎样的风景,成为我现在的快乐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