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为了帮助幼儿攻克计算难关、培养数学思维、应对名校面试,我们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结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段目标(1~2年级),针对幼升小儿童的学习特点和思维特点,编写了这套"趣味计算 幼升小”丛书。本书是《10以内加减法》,*部分设三个专项,按先认数、再计算的顺序,由游戏带入,好玩不累;激发兴趣,培养习惯;转化思维,衔接未来。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都是测评卷,既可了解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能让幼儿提前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进而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
關於作者: |
张祖杏是湖北小学特级数学教师,从教30多年,出版了多套小学数学丛书,和全国多家大社合作出版过许多品牌书。她著书等身,教学育人硕果累累,桃李满天下。
|
目錄:
|
目?录
第一部分 专项练习
专项一?10以内数的认识
1.?认识数字1、2、3 1
2.?认识数字4、5、0 2
3.?2、3的分与合 3
4.?4、5的分与合 4
5.?5以内数的分与合(1) 5
6.?5以内数的分与合(2) 6
7.?认识><和= 7
8.?5以内数的大小比较(1) 8
9.?5以内数的大小比较(2) 9
10.?5以内数的大小比较(3) 10
11.?认识数字6、7 11
12.?6、7的分与合 12
13.?认识数字8、9 13
14.?8、9的分与合 14
15.?认识数字10 15
16.?10的分与合 16
17.?6~10各数的大小比较(1) 17
18.?6~10各数的大小比较(2) 18
19.?分与合的练习(1) 19
20.?分与合的练习(2) 20
21.?综合练习 21
22.?相邻数的认识 22
专项二?5以内的加减法
1.?加法的认识 23
2.?5以内的加法(1) 24
3.?5以内的加法(2) 25
4.?5以内的加法(3) 26
5.?5以内的加法(4) 27
6.?减法的认识 28
7.?5以内的减法(1) 29
8.?5以内的减法(2) 30
9.?5以内的减法(3) 31
10.?5以内的减法(4) 32
11.?综合练习(1) 33
12.?综合练习(2) 34
专项三?10以内的加减法
1.?10以内的加法(1) 35
2.?10以内的加法(2) 36
3.?10以内的加法(3) 37
4.?10以内的加法(4) 38
5.?10以内的减法(1) 39
6.?10以内的减法(2) 40
7.?10以内的减法(3) 41
8.?10以内的减法(4) 42
9.?综合练习(1) 43
10.?综合练习(2) 44
11.?综合练习(3) 45
12.?综合练习(4) 46
第二部分?分项计算测评卷
1.?5以内的计算测评卷 47
2.?10以内的计算测评卷 49
第三部分 综合计算测评卷
10以内的综合计算测评卷 51
|
內容試閱:
|
前言
很多幼儿能熟练掌握简单数字的写法,也 能轻易答出3个苹果和2个苹果加在一起 是5个苹果,但是问他们3加2等于多 少时,他们就会有些迷惑;如果问他们 3个苹果和2个梨加在一起是几个水果 ,他们更会觉得无法理解:苹果和梨怎么 能相加呢?
这是因为幼儿眼里的世界是具象的、真实 的,他们很难理解数学这种符号化的、抽 象的思维方式。在幼儿园的学习中,幼儿 一般都是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借助具体的 事物对数字和计算形成初步的认识。进入 小学后,数学学习的进度大大加快,知识 和思维方式也更加数学化、抽象化,这会 让很多幼儿感到不适应。一些小学在幼升 小面试时就考查接近一年级难度的计算题 ,这对仅仅接受过幼儿园教育的幼儿来说 ,是很难应对的。
而计算正是通往数学王国的桥梁。幼 儿们首次接触到的数学,就是将具体的事 物抽象成数字,再进行加减计算。如果幼 儿能够通过计算这座桥,平稳地掌握 数学的思维方式,无疑是为将来的数学学 习之旅开了一个好头。
为了帮助幼儿攻克计算难关、培养数学思 维、应对名校面试,我们根据《3~6岁儿 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结合《小学 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目 标,针对幼升小儿童的学习特点和思维特 点,编写了这套趣味计算 幼升小丛 书。
本书特点:
一、学玩结合,有趣不累
本书将计算内容融入不同形式的游戏里。 妈妈和老师与幼儿一起做这些游戏题,让 其逐渐从1个苹果的具象概念中体会 出1这个抽象概念。
二、先认再算,循序渐进
本书的第一部分是专项练习,按照数字的 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所有数字都按先认 识、再计算的顺序呈现。
三、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本书编写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幼儿学习计 算的兴趣。只要幼儿有兴趣,并做完了今 天的内容,无论对错,妈妈和老师都应给 予鼓励,旨在增加幼儿的自信心和学习兴 趣,切忌纠结甚至指责幼儿的计算错误。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幼儿知道今天要完 成哪些内容,帮助幼儿养成今日事,今 日毕好习惯。
四、转化思维,衔接未来
本书的难度和抽象程度也是循序渐进的。 要注意观察幼儿在学习中,是否感到迷惑 ,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本书第二部分 和第三部分都是测评卷,既可了解幼儿对 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能让幼儿提前适应小 学的学习节奏,进而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 习生活。
只要认真学习本书,每个幼儿一定会觉得 数学很有趣,能够津津有味地享受学习数 学的乐趣,并最终取得优良的成绩!
编 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