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1.翔实的历史资料。去过青岛的人,应该都知道中山路的栈桥、日侨街区的樱花、登州路的青岛啤酒、汇泉的海水浴场、崂山的渔樵生活,要想了解这些地方的历史,了解这些地方民众的日常生活,这本书里都有。
独特的研究视角。本书以中心与边缘的空间辩证关系为观察视角,通过青岛典型的空间,探讨了青岛不同文化空间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对20世纪青岛社会形态、日常生活、文化风格的建构作用。 崭新的思考路经。本书把文化空间作为一种叙事手段,重视文化载体研究,为解析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路径。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本以具体的文化空间为分析对象,研究20世纪青岛日常生活史的著作。书中以1898~1937年为限,以中心与边缘的空间辩证关系为观察视角,自西向东选取青岛中山路及其周边街市、汇泉湾一带以及崂山三个典型的空间,探讨了不同文化空间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对社会形态、日常生活、文化风格的建构作用。力图从多层面来论证:文化空间作为一种生产力量,它是在什么条件下实现的?产生了怎样的社会生活方式?最终是怎样在时空交迭下影响城市发展变迁的?
|
關於作者: |
马树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城市史、海洋史、文化史。已出版著作《中国海洋文化史长编明清卷》,合著《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案例》《世界文化产业概要》等。已发表论文《海水浴场与民国时期青岛的城市生活》《民国时期青岛的文化空间与日常生活》《从中山公园樱花会看近代青岛公共文化空间与市民生活样式的衍变》等多篇。
|
|